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存在的价值,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当前,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生命教育是缺失的,生命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命的认同感,让学生对死亡缺乏了解和思考。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2.
生命理念的淡薄在于生命教育的缺失,这是当代人的一大痼疾,生命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迫切使命。完善基础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课程,树立良好生命意识,成了全社会的共识。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渗透生命教育,主要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历史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和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三个角度来谈谈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人类发展离不开教育,同时,提高生命质量是教育肩负的重要责任,目前我国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思想品德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深入分析了我国目前生命教育现状,阐述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教学流程,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究了如何有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穿插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把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作如下设计:把生命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把生命教育融入道德教育中,教育大学生关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法制教育中,教育大学生用法律维护生命权益;把生命教育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介绍了教材中可渗透、拓展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途径和效果,提出了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蔡翮飞 《文教资料》2009,(28):142-144
在这个实用至上的时代.教育封闭了通向灵魂的大门,越来越远离生命的原点。教育期待回归生命。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本文强化了学生教育的生命性和生命基础,明确了生命化教育的意义.目的是让学生在教育中显现生命的灵动、动力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生命教育的目标、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在《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英语学科人文性较强的性质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接着阐述了英语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探讨《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教师立足教材,选择恰当的生命教育角度,在言传身教中传递生命教育;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彼此促进对生命意义的领悟。最后提出两个思考:教学相长,师生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施生命教育必须以英语语言学习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高校生命教育涉及德性问题,关乎伦理范畴,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体现了生命伦理的实质,呵护教育中所有人的生命是生命伦理的表现。教育伦理本性是高校生命教育伦理特性的反映。教育伦理追求的是教育善的实现,这种教育善支撑了高校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高校生命教育最为贴近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潘海生 《考试周刊》2013,(96):33-33
生命教育已更多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关爱中体味生命哲理,应在初中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在语文课外阅读中丰富生命教育的情感,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生命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提高学生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更新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有效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并且重视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提出生命教育渗透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生命教育实践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学生轻生事件偶有发生,这与高校生命教育缺失密切相关。生命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全文从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生命行为等向度分析了国内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选择,它能够满足人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构建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需要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构建体现生命关怀的体育课程发展目标,贴近生活实践的体育课程内容,展现动态生成的体育教学过程,建立多元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两者相互促进而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缺乏对学生完满生活的建构;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忽视了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唤醒.教育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努力建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观,培养学生重建新生活的能力,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面向现实生活、走向未来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4.
在呼唤人性复归,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今天,学校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分隔已使学校道德教育走入了误区。生命是道德教育的根本,“超越性”将道德教育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因道德教育而成为价值的存在。生命是过程,是生活的主体,生命惟有在生活中才可找到生命精神的源泉。以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旨归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改变生活,提升生命。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种特有性源于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无论是未特定化的自然生命,还是超自然的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其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就决定了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关注生命是教育的根拳使命。然而,现代学校教育由于追求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这一根拳使命。因此,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回归生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的生命立场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议题,关于死亡在教育中的探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考察当前教育,教育在面对死亡时的缺场,凸显了生死教育的迫切性。从生命的无常性、有限性和脆弱性,追寻面对死亡的生命意义,进而让教育在实现人类本真存在的探索中出场。  相似文献   

17.
生活时空中教育面临的价值困境是生命意义的缺失。学校教育缺乏生命关怀,家庭教育存在爱的错位与扭曲,社会弥漫浮躁风气。关怀生命的教育,旨在塑造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体,倡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激发生命的活力,张扬生命的个性,提升生命质量。关怀生命,找回缺失已久的教育本真,需要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用师者的生命体验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灯;以教育实践的生命化,实现个体生命的张扬;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引领孩子积极的生命体验;渲染生命至上的教育氛围,促进生命的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淡薄与高校生命教育的滞后有直接关系,本文立足大学生生命观和高校生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目标和原则,课堂教学,校园体验环境,师资培养机制等角度探索高校生命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前儿童生命认知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的生命发展全程的终身教育,它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儿童时期的生命教育可为其今后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应该从生命起源教育、生命本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爱心教育和死亡教育这五个方面加强对学前儿童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生命本体观照下的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延平 《教育研究》2006,27(3):35-38
教育与生命共存并互相印证。人的生命特性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教育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和需要,教育在展示生命存在的同时也完善了生命的发展。生命本体的教育坚持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反思“非生命化”教育对人生命的漠视,关注生命整体和人的生命全程是生命本体教育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