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军民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延安精神教育,对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的途径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延安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延安精神教育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充分利用网络,开拓延安精神教育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2.
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生力军,其思想政治状况决定着中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社会转型期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延安精神教育,对于弘扬延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延安精神是在延安这块革命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的指导.弘扬延安精神对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于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学风,对于形成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工作生活作风,对于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延安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精神是在延安这块革命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的指导。弘扬延安精神对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于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学风,对于形成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工作生活作风,对于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延安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及现状,以延安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为例,着重探讨了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延安精神的时代性以活化教学内容,运用历史教学法和专题讨论法以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高等教育"延安模式"始于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经历了从速成培训班到正规学校教育、从干部教育到国民教育的转变。其特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学者治校和民主管理;重视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实行分类招考、科学选材、多元录取的招生制度和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基础,确立了高校办学的中国逻辑,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初始禀赋,开启了中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时代性的生动体现。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延安时期统一战线思想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影响着统一战线的思想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时刻,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5)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革命思想和作风,它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意志、品德、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面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延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伦理建构,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延安精神追寻中需要政治伦理考察,在延安精神传承中需要政治伦理建构,在延安精神发扬中需要政治伦理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既有功能定位、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自身方面的问题,又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消极影响等深层次的根本性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新方略.文章认为新方略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个全新的理念: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一个教育的核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一个重要的保证:"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一个挑战性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和教育实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面临着社会消极因素的不利影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滞后,艺术院校学生思辨能力差、政治热情偏低、自制力较弱等困境。为此,提出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创新,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精神财富。围绕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论述了在大学生中进行延安精神教育的必要性,探索了一些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宣传延安精神与挖掘其时代价值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党立国之根,是安身立命之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思想。从双重属性、双重定位的视角,阐述了设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历史的选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之后和新时代以来的三个阶段,从课程体系化、师资专业性、教材科学化、教法多样化、考核综合化等五个方面揭示该课程70年的发展理路,从而拨开历史迷雾,剖析背景实质,明确育人要求,巩固大学生思想防线和筑牢政治长城。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两个务必"体现了毛泽东一贯的建党思想,无论井冈山革命时期,还是延安革命时期,毛泽东始终要求我党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因此,党领导的革命才一步步走向胜利。"两个务必"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历史性总结,更是在党的任务发生历史性转折时期,毛泽东对全党提出的告诫和要求。毛泽东是实践"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17.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引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弘扬"红船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确立阶段,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样本,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知信行程度整体表现较好,但大部分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相关基础性知识还缺乏了解。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更好认知、坚信和践行"红船精神",须将"红船精神"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搭建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完善思政课程实践的相关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由于不同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担的特殊责任不同,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了几次大的调整。特别是新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承担着更加艰巨的特殊责任。  相似文献   

19.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老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一经形成,即成为沂蒙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沂蒙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临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庄子“寓言十九重言十七”的思想,对于“05新方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启示。“进教材进课堂”容易,“进大学生头脑”不易。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认知态度,学《庄子》把哲学思想体现于艺术形象,学于丹讲究教学艺术,学方永刚做党的路线若针政策的“政治翻译”。舍此,难以达到总书记“明显改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