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到十三世纪元朝统一西藏,到清政府统一中国,西藏地方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西黄寺与须弥福寿之庙的修建,是清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史上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任何人都诋毁不了的.  相似文献   

2.
西藏在元朝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而元朝建立的帝师制度对西藏的统一,对西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以及在当时的政治稳定、中央政权的行政影响力扩大方面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根据藏、汉和元朝等有关史料,分别从西藏对元朝的归附始末,元朝政府专门设置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元朝在西藏的括户、设王驿站和驻军等多个方面,列举了相关文献证据,有力地证明了西藏在元朝统治时期就成为其中的一个行政省,并从此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西藏归属元朝统治的史料举证,可以使世人更好地了解西藏在元朝有关历史真相,对某些西藏独立或半独立论提供强有力的反驳佐证.  相似文献   

4.
2005年广东省佛山市一份高考模拟试题有一道单项选择题:元朝时,由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实施直接行政管辖的地区包括: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史的发展与沿革,西藏在元朝时期便正式纳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为了对西藏进行更加有效地治理,制定了不同的治藏方略。他们虽已失去了政治法律的社会约束力和强制力,成为尘封的历史档案和文献,但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先人智慧的结晶,应该认真总结和整理,为当代政府治理西藏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忽必烈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为了加强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元朝中央政府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那么,元朝宣政院是如何有效管辖西藏地区的呢?一、宣政院位高权重,设于京师,提高行政效能元朝初年,忽必烈在中央设立释教总制院,作为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军政事务的机构。1288年,总制院更名为宣政院。宣政院设立时,以国师八思巴总领宣政院事务。皇帝委派长官为院使(初置二人,后增到18人),或者以朝廷大臣兼职充任要员,对于职位居于第二的院…  相似文献   

7.
元朝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终元一代,西藏(时称吐蕃)是元世祖第七子一家的采邑。当时的帝师制度也证明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帝师掌管全国佛教,是佛教最高领袖的象征旧,但帝师是由皇帝任命的,八思巴作为帝师,直接对皇帝负责。忽必烈通过八思巴有效地控制了吐蕃。元政府有一套治理吐蕃的完整制度,在中央有宣政院,在吐蕃地方设立了三个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作为地方的最高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8.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的统一。难点是蒙古族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形成,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以及元朝的统一和文天祥抗元斗争之间的关系。一蒙古族的兴起关于蒙古族的兴起,教材里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蒙古族的由来和社会发展情况。一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一是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推行“领户分封”制。教材首先叙述了蒙古族的由来和社会发展情况。蒙古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说它历史悠久,是因为蒙古来自室韦。室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北方,人种、语言、文化属东胡系统。唐  相似文献   

9.
《商洛学院学报》2018,(1):56-60
海都之乱是元朝初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宗王海都起兵对抗元朝中央政府,意在夺取最高统治权。这场战乱始于至元初,于大德年间结束,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屡为边患,带给元朝北部边防较大的军事、经济压力。为了保证北部边防的安全,元朝中央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北部边防出现的危机,如派遣宗室及重臣驻扎边境、开垦屯田、内地运粮等。在海都之乱末期,元臣郭明德向朝廷提出了针对北部地区的一整套的备边措施。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元朝北部边防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文科班中,许多学生基础尚好,但解题能力不强,成绩不高,这是由于读书时没有带着问题去理解去思考的缘故。如何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呢?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的角度谈谈看法。 创设问题情境,展开形象思维。文科班的学生都重视历史学习,对历史教材叙述的知识脉络,他们在自学阅读时一般都能把握,如果教师讲课时,仍然采用常规的子目纲要讲述法,学生会感到叙述平淡、味同嚼蜡。如果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带有叙述、归纳、总结的问题,而后根据问题师生展开课堂讨论,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如《元朝的政治和经济》这一章,我拟出了以下问题:①试述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并结合史实说明元朝统一的意义。②元朝政府如何对西藏和台湾进行管辖?元朝对全国统治有哪些  相似文献   

11.
(一) 公元十世纪西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新兴的封建地方势力以“政教合一”的形式出现于社会政治舞台。十三世纪中叶,嘛喇教萨迦派在元朝中央政府的册封和支持下开始执掌地方政权。当时表面上,世俗事务与宗  相似文献   

12.
从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元帝国的版图,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在中央设置了宣政院,并以帝师兼领院事,宣政院在西藏地方上设置了宣慰司,同时,乌思藏本钦作为教主份地的首席官员,也成为元朝政府承认的正式地方官员,而且有时还可兼任宣慰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和灵活的多元化的治藏体制,为明清等朝对西藏的统治和管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清代喇嘛教     
喇嘛教是在西藏地区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7世纪左右,佛教传人西藏,经过与当地原始宗教——苯教两个世纪左右的相互斗争、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并在世俗统治阶级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3世纪时,元朝在西藏推行政教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封喇嘛教萨迦派首领人物八思巴为“帝师”,统辖西藏地方政务,喇嘛教正式控制了西藏地方政务。由于萨迦派首领人物热衷追逐世俗利禄,“竞事争权”,“僧众骄佚”,激起了其他教派和世俗各阶层的强烈不满。随着元朝的灭亡,其势力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14.
孙传胜 《山东教育》2002,(29):33-34
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试验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六章元明清部分中的元朝历史与1992-2001年起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以下简称旧教材)第22章“元朝的政治和经济”相比,不论在内容还是在章节结构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大增加了历史知识的科学性、严密性,更加系统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更有利于学生对元朝历史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教材内容的变化1.调整章节结构,便于师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1)旧教材中第22章用了四节内容专题讲述了元朝历史,而新教材则在第六章中前三节讲述…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有一幅“元朝行省图”.其中甘肃行省和察合台汗国之间的一块区域没有文字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政区域呢?  相似文献   

16.
王丽 《地理教育》1994,(4):22-23
1、本章教材是讲述我国人口、民族的分布特点与变化情况,教材知识的内容结构十分清楚。本章是中国地理中极其重要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而人口、民族的内容又都包括了数量及分布的特点,而分布问题更是教材的重点。人口密度是讲述人口分布时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可视做本章教材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7.
1289年10月,元朝中央政府门前树起了一块为宰相桑哥歌功颂德的《王公辅政之碑》。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中央王朝宰相官职的藏族同胞。  相似文献   

18.
元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本节教材以具体的史实,实事求是地、辩证地作了结论:有发展,亦有倒退,而发展是其主流.本节的重点就是讲授元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元朝社会矛盾是本节的难点.一元朝的社会经济关于元朝的社会经济问题,教材讲述了背景、措施和发展概况三个方面的内容.教材一开头就指出:蒙古贵族最初南下时,"不重视农业".他们企图以自己落后的生产方式来取代黄河流域原有的生产方式.王公大人"或占民田近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耕地荒芜的结果,使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9.
藏族地区在元代已归属中央政府的统辖之列,成为中央政府治理下的行政区划。在明太祖建立明朝并取代了元朝在中央的统治之后,明朝廷对藏族地区的治理,采取“多封众建”和“羁縻贡市”的方式,以政治利益和经济的利益维系朝廷对藏区地方势力的管理。明朝治理藏族地区政策是充分建立在元朝的基础上并作了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王红 《文教资料》2011,(32):89-90
元朝时设立的澎湖巡检司是对澎湖列岛的首次行政区划,它虽然并没有将台湾本岛直接并入其内,却是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意义重大。本文对彭澎湖巡检司的建置背景、建置年代、隶属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