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人们都知道,北京天安门城楼两侧各有一条横幅大标语:东侧为“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西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但是,在1949年10月开国大典时,东侧却不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而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这两条标语是由当时任新闻总署署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著作权法”涉及三个著作权法史的时间概念:300年的人类著作权法史、100年的中国著作权法史、20年的新中国著作权法史.这三个著作权法史时间表征了“中国著作权法”两个概念维度: “著作权法”概念与“中国”概念.本文从“不变”与“变”两个角度分别阐释了“著作权法”概念与“中国”概念的要义,并指出,有三种世界概念支配了我们对“中国著作权法”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闲读偶记     
近年来,陈天然以他的一笔好字,蜚声海内外;都知道他是书法家,大小城市都能见到他的墨迹。知道他是画家的人,并不多。这情况,大概缘于美术作品不易流传,见到者不多所致。我早知道他是画家,想欣赏他的画,却很难找到。十年前,陈先生赠我墨宝两件,一写“翰墨香”,一为集《离骚》句“望崦嵫而勿迫,恐(?)(?)之先鸣”。装裱后,悬于壁间,日夕品赏,越看越觉着有味道。他的书法,苍劲遒健,质朴雄奇,铁划银钩,力透纸背,龙蛇飞舞,气势夺人,有骨气,无媚态;尺厚的东西。我对这位风格独特的书法家产生强烈兴趣,很想了解艺术家其人其艺。  相似文献   

4.
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让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书读”。在世界读书日当天,中国书刊发行协会非工委组织的“书业观察论坛”召开,论坛发布了《中国儿重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与会者从各个角度阐述了闭读对于社会的推动。本文特撷取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提出过“三个世界”的理论,他把客观的物质世界称作“世界一”,把人类的思维、心理等称作“世界二”,把人类创造出来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称作“世界三”,波普尔高扬了“世界三”的价值和独立性,并认为“世界三”如同“世界一”一样有其独立发展的规律,诸学科互相影响并有可能产生自己的问题。以此观察人类创造的客观精神文化世界,可以看到一幅充满普遍联系的知识图景,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在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世界里,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不会孤零零地存在,而是以系统的方式完全地展现自身,表现为体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一些电视台集中宣传了中国的发达成就。中国“世界第A”之类的排行榜,常见于荧屏。例如,有电视台说,中国的人才多得厉害,博士生人数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中国是世界第三;又例如,有电视台统计,中国人口“活”起来了,中国铁路每年运送的人数,在世界排名第四位。 这类中国“世界第A”的报道看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国的一些电视台只报中国“世界第A”而不报“人均世界第X”,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假如我们在知识竞赛会上出一个题:“世界上先有出版还是先有印刷?”也许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题目。大多数人可能答复说:“当然是先有印刷,然后才有出版。没有纸张和印刷,是不可能有书的。”这个答复符  相似文献   

8.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都在赞美、探索同一个星空,并从中探讨生命和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都在赞美、探索同一个星空,并从中探讨生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的号召,并指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报告还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  相似文献   

11.
品味关于“阅读”的图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维纳 《出版参考》2010,(8):I0005-I0005
随着成都图书博览会的临近,我们也即将迎来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有被译为“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源于国际出版商协会。  相似文献   

12.
香港波文书店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六百作家评传》中“黄庐隐”一节的“作品介绍”部分,提及她的一本所谓《爱国》的作品,并注明“此书不知出版年代及书局”。根据这一线索,笔者多方寻查,最后在北京首都图书馆觅到了这本署名为“庐隐女士编著”的中篇小说。的确,这本书上没有标明出版年代及书局,仅注“热情文艺小丛书”字样。全书共有十五个小标题,正文前有“爱座之前并序”。“序”开宗明义写道:世界是爱的世界,人类是爱的人类,假使宇宙没有了伟大的爱,一切都归消灭!”看来,这是一本宣传“人类之爱”的作品了。可是读遍全文,却令人失望。书中所宣扬的只不过是男女之肉欲性爱,是见异思迁的爱,是拈花惹柳的爱,  相似文献   

13.
11月6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本届互联网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创新发展、网络安全、文化交流、民生福祉和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大会邀请1500位中外嘉宾参会,并设置“金融科技与信用社会建设”“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物联网:连接无处不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新机遇”“5G时代: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等20个分论坛。  相似文献   

14.
特里莎修女说:“爱,直至成伤。”麦兜的故事里充满了慈悲、同情。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缺陷,即使小朋友的童稚世界也有失望、忧虑甚至死,但是猪猪告诉我们“那不是缺陷,是你不在梦中”(William Bulter Yeats)。有人提出“在香港生存的十个理由”,其中一个是香港有成人童话——麦兜的故事。我也有“爱猪的十个理由”,其中一个是这个世界有两只叫麦兜麦唛的粉红小猪。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实践中验证黄金法则的作用《圣经·马太福音》中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儒教的经典文本《论语》也记载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它所表达的推己及人、爱人如己的思想,就是在世界各主要宗教中都能找到的所谓“黄金法则”。虽然笔者并不是宗教信徒,但对一些表述在宗教经典文本中、却又并不仅仅只限于宗教信仰本身,而是放之于大众社会(或者说俗世世界)也不无益处的普世思想,还是认为值得借鉴的。如果遵照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去多角度地看…  相似文献   

17.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到底什么是“真实”性呢。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真实”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实”存在。在哲学领域,以往人们关于“真实”的讨论,似乎总是在回避或者没有澄清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真实”与“客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刊林漫步     
世界上没有无限制的新闻自由有的人以为,既然讲新闻自由,就不应该有什么限制,讲限制就无所谓自由。持这种看法的人,中国有,外国也有。一次笔者出国访问,一位外国记者问,“中国有没有新闻自由?”笔者回答说:“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有新闻自由。”又问:“有新闻自由,为什么还要用四项原则加以限制?”笔者用这位记者自己国家的情况回答说:“贵国是世界公认的有新闻自由的国家,但也有几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佛教作为国教的地位,皇室的尊严和权利,国家的利益。不能因  相似文献   

19.
著名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曾对电影的发明作出了贡献;在摄制世界上的早期影片方面,美国电影界也是有成绩的。美国建立的庞大的“电影城”——好莱坞,具有世界影响。这个号称“电影王国”的出现,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一个侧影。目前,好莱坞拥有六家电影垄断企业:哥伦比亚、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艺术家联合、环球、和华纳兄弟。它们居于美国电影界的统治地位。关于美国影片品种的划分,如果以是否是“虚构的主题”为标准的话,大体可分两类:故事片和记录片。本文不拟对故事片作专门介绍,主要是介绍美国的记录片,并侧重于新闻  相似文献   

20.
说起“爬格子”的感觉,爱好“爬格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爬格子”有苦也有乐。那种感觉很难表达,就像喝咖啡的味道,许多人不喜欢,但有些人又特别喜欢,喜欢上了往往一辈子也难以割舍。然而,“爬格子”对于爱“爬格子”的人来说毕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间小书房里:一盏台灯、一杯茶、一包烟、一支笔、一本稿纸,便可进入一种充满感情的世界。可以尽情地哭,尽情地笑,尽情地敞开自己白天紧闭的心扉,在没有尘埃,没有宠辱,没有奸诈,没有铜臭的世界里翱翔。“爬格子”的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的文字变成信息传播纸上的铅字。被发表的作品是“爬格子”人孕育的胎儿,是“爬格子”的人在格子里播种后的收获,是“爬格子”的人获得的最高精神奖赏。“爬格子”虽苦,但苦中有乐。“爬格子”的感觉@林绍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