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言语"是语文教学的"根",那么"情感"便是语文学习的生命。言语学习需要情感的滋润,需要情感的震撼,有了丰富情感,才可能有丰妙的言语。  相似文献   

2.
沈佩 《考试周刊》2011,(15):29-3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目标"确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教育提高到和知识能力并重的地位,这进一步体现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目标"确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教育提高到和知识能力并重的地位,这进一步体现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美娟 《广西教育》2010,(28):27-27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探究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使学生情感处于流动状态,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邵寒 《文教资料》2011,(19):56-57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该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如果无视或忽视情感教育的这种作用,无疑是放弃了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7.
语文读本充满作家的思想情感,学生是充满情感的生命个体,语文教学是一个"情感转移"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学生才能轻松愉悦地在学习中理解作品,陶冶思想,培养情感,张扬个性,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雪芹 《考试周刊》2009,(38):67-68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是指语文教学要有"情感,美感,语感"。语文教学能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形象",给学生极大的精神享受。这"立体的形象"就是情感、美感、语感完美的和谐与高度的统一。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蕴涵着情感、美感、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这一特点,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欣赏品评、体验领悟到一种情感、一种美感、一种语感,获得立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教学决不能只停留在"工具性"层面,它除了"以知教人""以理服人"外还必须"以情感人"。许多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才是语文学习深层的不竭源泉i也是学好语文的内在动因。要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10.
张克顺 《甘肃教育》2008,(22):15-15
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活"起来?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师生互动"。互动是技艺的切磋,是思想的碰撞,是情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张中进 《考试周刊》2011,(20):56-57
情感是情绪、情操的综合反映。学生的情感是构成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一个组成部分,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情感培养情感,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与感染,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更重要的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我们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的学习中,让那些优雅的语言与美好的情感,战胜那些恶俗,粗鄙,龌龊,在校园的净土中撑起洁净的天空,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文教师要用"美好的食物"滋养孩子向善的心愿,而这"喂养"的过程正需要用语文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松云 《成才之路》2010,(19):40-41
一、案例背景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全员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感受语文独特的魅力。语文是充满人文性的,缺乏情感,缺少感动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学语文就要"披情入文",只有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才是语文学习的境界,也才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教益。  相似文献   

17.
刘海军 《宁夏教育》2011,(10):55-56
语文姓语,语文味应是语文课的核心体现。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师生体会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特别深刻。他是这样说的:"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读味、写味、品味,我觉得这是对语文味的一个精要概括。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感情和高尚风格的美育工作者",这简单明了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语文新课标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强调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意"与"认知"相统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达成"语文素养"观,语文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做为校园文学社负责人的我的核心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