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是"人"的自觉,其本质是主体的"自我反思性构建",自我超越是"文化自觉"的根本要义。"文化自觉"与教师教育场域之间具有的内在耦合性及教师教育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诉求是促发教师教育文化自觉命题的"双轨"动因。教师教育文化自觉的向度、意涵、基本价值构成等体现为"文化自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教师教育场域中的具体释放或表征。从新世纪教育的使命出发,"文化自觉"应为教师教育实现21世纪"人文重建"使命的实践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生活史视野下,全科教师专业成长显现了自我存在别样的意义与价值。当前,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国全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举步维艰,主要存在着教师专业自我的缺失、学校管理的缺陷、社会培训的偏差等三方面问题,只有整合教师、学校、社会三者之力,才能真正提高全科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场域里,教师行为表现为一种惯习,教师惯习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师的惯习使课堂生活富有效率,但惯习束缚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并掩盖了教师对学生带来的压抑和伤害。教师惯习形成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制度历史和观念历史的内化,是教师拥有的文化资本和制度权威的外显,也是社会中其他场域对学校场域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场域和惯习的角度审视教师课堂行为,并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乡村学校、乡村社区与教师自身是乡村教师生活依存的三维空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分别体现着乡村教师的教育专业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与反思引领职能。然而,新时代乡村教师生活存在着向城性、同质化与边缘化现象,需要在空间上实现由传统学校场域向乡村学校、乡村社区、教师自身等多个空间转换,切实体现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服务乡村的公益性与自我发展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提升乡村学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取得实效的内在要求.在乡村教育场域中,乡村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身份认同迷失、知识结构异形、支持体系失衡等现实制约因素,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知识结构、外赋支持等不同维度入手,实现教师身份体认由"外烁型认知"向"内塑型认同"移行,推动教师发展范式从"专业建构"向"文化创生"变革,辅以外源保障与内生发展有机联动的支持服务体系,从而助力乡村学校初任教师走出专业发展困境,真正成长为"留得下,教得好,有发展"的本土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国际主流议题。以江苏省一所集团化小学为考察对象,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以揭示和解释学校场域中教师与学校文化互动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为研究目的,以“教师为社会行动者”为前提假设,从教师个体发展、学校文化演化和专业发展秩序三个维度构建了教师与学校文化互动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个案学校的资源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场”空间;文化秩序中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则;权利规约中形成了教师个体间的“地位”;关系集结下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秩序。学校场域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指向应是教师个体的自立、自觉与自新的内在发展,而“非完美主义”秩序的建立则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基础和根本力量。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教师赖以生存的场域,是场域内部诸多推动教师不断自我更新和进步的冲突力量的总和。加强外部保障,提升教师调节场域冲突的积极性;积极自我调适,激发面对冲突时自我调试的内驱力,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有效运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文化"是关键。当前在一些教师身上,职业价值主要停留在外在价值及报酬上;主体意识不强,缺少专业成长追求与规划;对教学研究认识有误区,缺少合作互助氛围。重构教师文化,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性假设,把握教师文化重构的灵魂;确立奉献社会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职业观,实现职业意识觉醒;不断改进行为方式,把对教育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作为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状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学校管理层面,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视野之中,鼓励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践为基点主动积极进行研究,以备课组为单元构建研究场域,通过讨论、辩难、合作激发学科兴趣,突破倦怠感,形成教师教学研究的职业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这是教师学校生活的生命常态。而学校文化建设不能也不应停留在这一较低层次的常态中,教师专业成  相似文献   

10.
校长是学校事务的管理者,兼具沟通"上下""内外"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既关系到学生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也关乎到学校日常的良性运行.校长的管理能力不仅需要自我养成,更需要制度培养.男女校长因性别角色不同有着不同的管理理念和行动,有着各具特色的管理风格,在学校场域中,校长在日常事务的领导和管理中承担着多重角色,其既要保持管理角色的多样性,又要维持多元角色的稳定性,实现学校的全面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耐受力是指教师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职业生存、专业成长的能力,具体包括对所受困难和挫折忍耐的程度、克服的强度。由于教育场域的压迫性力量以及教师的社会性不足,致使教师耐受力的缺失,教师可以通过淬炼自我弹性、经常阅读、把简单的事情做好、磨课、增强自我效能感、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提升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来自我提升耐受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其自身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也需要外界专业力量的支持。许多优秀教师在回忆其成长历程时都曾提到,某些人士的及时指导与帮助,对其专业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我们希望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展示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某个片段或某一过程,之后请专业人士就此片段或过程进行实例点评。通过这种形式,让学校管理者意识到,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管理者应该怎样指导和帮助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师耐受力是指教师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职业生存、专业成长的能力,具体包括对所受困难和挫折忍耐的程度、克服的强度。由于教育"场域"的压迫性力量以及教师的社会性不足,致使教师耐受力的缺失,教师可以通过淬炼自我弹性、经常阅读、把简单的事情做好、磨课、增强自我效能感、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提升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来自我提升耐受力。  相似文献   

14.
以往,在初任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较多地关注其专业培训、技能提高而忽视了教师成长需要在符合其专业特性的学校组织文化中进行。大学中小学文化的割裂,教师工作的胜任困难及学校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或隐或现地影响着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开放、和谐、合作的学校组织文化能有效地促进初任教师的成长,其中,创建学校发展共同愿景,形成学习型组织文化;建立初任教师发展制度,促进教师角色转换;引导学校非正式群体,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等是几项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正在对教师的专业性存在发起有力挑战,"何以为师"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主要从教师智能教学素养的视角进行阐述,而忽视了从社会学意义上对教师面临场域变革挑战的观照.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本质上是传统教育场域的解构,是新的智能教育场域的建构.基于此,文章以场域中的变革性能量"资本"为统领,剖析了场域演进的"蝴蝶效应",对比了传统与智能教育场域在价值取向、运行逻辑、教师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差异,提出智能教育场域中教师专业资本是教师重构专业身份的能动力量,是教师用以实现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价值的价值,它包含三个要素:智能教学人力资本,表征教师个体系统的主体实践力;智能教学社会资本,表征教师人际系统的能动整合力;智能教学决策资本,表征教师人机系统的协同决策力.在价值意蕴上,智能教学人力资本赋予教师从传统到智能教育场域跃迁的能量,社会资本赋予教师借助他人专业资本开展智能教学的权力,决策资本赋予教师合理、合法地开展智能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其自身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也需要外界专业力量的支持。许多优秀教师在回忆其成长历程时都曾提到,某些人士的及时指导与帮助,对其专业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我们希望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展示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某个片段或某一过程,之后请专业人士就此片段或过程进行实例点评。通过这种形式,让学校管理者意识到,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管理者应该怎样指导和帮助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课堂范式,是指教师群体在课堂这一特定教育教学场域中共同认知、公认价值和常用技术的总和。其要素主要包括课堂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取向、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选择、师生角色特征与关系、教学行为表征、教学结果评价、课堂文化体现。现代课堂经历了从"知本"到"力本"再到"生本"的三次范式转型,这并不是课堂教学方式的简单更替,而是一定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知识观嬗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学校场域阐释 国际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实践与反思》中指出,场域由附着于某种权力(或资本)形式的各种位置间的一系列客观历史关系所构成,是被赋予了特定引力的关系构型。布迪厄认为,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场域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逻辑和必然性”,即“每一个子场域都具有自身的逻辑、规则和常规”。场域是一个客观关系构成的系统,它可以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者一个构型。场域是一个充满争斗的空间,场域中存在着积极活动的各种力量,它们之间的不断“博弈”使场域充满活力^[1]。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教师对于乡村教育职业特性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其专业发展。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普遍面临着"自身"与"场域"脱节的困境。为此,应立足于乡村教师所在场域的特点,结合其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取向,通过重视场域引领制度支持,基于场域实践加强高校辅助以及依托场域情感引导的舆论宣传等途径,结合场域内外多维力量,提高乡村教师的场域适应性,更好地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教师学历提升背后的一个普遍假设是“教师学历越高发展越好”。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江浙沪地区12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发现:学历提升带来了研究能力、知识深度、洞察能力及高发展机会等方面的优势,但教师教学与专业发展状况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自我的能动性、日常教学事务、组织支持以及共同体场域关系等因素。因而,不仅要提升教师学历,还需从政府层面提高教师学历的综合治理水平,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探索适合高学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路径;从学校层面正确认识高学历教师的优势价值以及构建融洽的校本共同体氛围;从教师自身层面积极加强专业认同与能动性建构,从而真正促进教师优势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