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利华《吐鲁番地区民族交往与语言接触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于2020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借助吐鲁番出土文献和历史文献,采用历史学、语言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吐鲁番地区汉语在语音、借词、语法等方面对其他民族语言的吸收与利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4—8世纪吐鲁番地区的语言接触与民族交往。该书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反映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研究视角新颖,结论可靠,有明显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吐鲁番地区民族交往与语言接触研究》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多省市对口援疆工作的深入开展,新疆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各民族交往与交流的方式与程度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然而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仅停留在生产、生活、商业等浅层次层面。本文重点针对新疆民族交往中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旨在推动新疆各民族间的深度交往,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叶萍 《考试周刊》2007,(48):160-161
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在民族交往中,人们都希望广结人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但是,在现实交往过程中,不利于民族交往和团结的消极因素依然存在。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民族交往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4.
没有一个民族不是借助外来民族文化丰富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前进的。族内交往与族际的整合涵盖了民族交往的全部领域,而民族交往和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因此,考察民族交往(特别是族际交往)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世界历史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王朝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非常注重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当今我国56个民族中,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较多,这一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综合发展的重点。文章拟就民族走廊的概念及西南民族走廊空间结构和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性的分析,并西南民族走廊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启示作简要阐述,意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纽带的西南民族走廊,在西南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共同发展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处理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民族认同量表、国家认同量表、心理资本量表、民族交往态度量表,对民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究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和民族交往态度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整体情况较好;(2)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3)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直接效应显著,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可以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单独起到中介作用,也可以共同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公民身份和民族认同》一文,集中表达了哈贝马斯对民族国家理论问题的理解,哈贝马斯对欧洲民族国家演变中自身内在矛盾,以及在东欧剧变、欧共体的成长发展、欧洲移民潮这些重大事件中欧洲民族国家自身所暴露的一系列矛盾作了深刻的、概念上的剖析。在对欧洲民族国家问题的思考中贯穿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哈贝马斯在对资本主义民主寻找规范论证中也推进了其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8.
跨界民族交往心理是构成跨界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跨界民族关系是通过跨界民族心理与交往实践具体体现的。从阐释跨界民族交往出发,参照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认为跨界民族交往心理的基本要素是由边境跨界民族交往的内在驱动力、认知、情感体验、意识和交往行为共同构成。跨界民族交往心理体现了跨界民族关系的心理指标体系,从内在方面折射着跨界民族关系的变迁,对理解跨界民族交往、协调周边关系乃至推动世界的多元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聚居于漠北草原的回纥民族一度兴起发展,与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形成对比。在唐朝与回纥民族交往过程中,各自均经历了盛衰的发展过程,但彼此之间仍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唐朝与回纥之间的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具体表现。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唐朝与回纥的交往,分析其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及重要时代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状态,有着自身内在的理论逻辑。其目标指向方面,呈现出从共筑中华民族有机实体、凝聚统一社会共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价值生成。在新的历史阶段做好民族工作,更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继续促进经济发展、增进各族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厘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对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新时代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畲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广东是畲族较早的聚居地区。广东省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研究广东畲族的社会历史对促进全国畲族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调查看民族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现代民族教育的结果,是产生一种既顺应时代要求又不失地方特点和民族个性的化。为取得这样的教育预期,民族教育必须将现代教育的客观和一般要求与民族对象的主观和特殊需要协调起来。民族教育必须真正为民族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研究具有教育学和民族学双重属性,民族教育研究自20世纪末走上制度化道路以来,比较重视自己的民族学特性,而相对忽视自己的教育学秉性。民族教育研究对象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研究者正确选择研究课题及其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借鉴我国教育学元研究最新进展及其成果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结构等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对于民族教育学反思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和都匀市,分别选取了三种典型的中学班级(以水族学生占多数,其他民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以水族学生约占一半,其他民族学生约占一半的班级;以其他民族学生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研究了近150名水族学生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其他民族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中,水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的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种班级。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民族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走进民族生活的民族幼儿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幼儿教育本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但当前民族幼儿教育脱离生活,成人化、主流化、小学教学化倾向严重。回归幼儿的民族生活,有助于克服以上弊端,观照民族幼儿的生存状况、认知特点和人格的健全发展,营造民族幼儿的幸福生活,实现民族幼儿的健康成长,并且初步实现在幼儿阶段的民族文化传承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乌拉嘎镇鄂伦春民族小学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设置、民族文化课程校本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民族小学利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指出了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迷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经济或政治利益而涌入另一国家城市的大量移民,形成了新的民族关系,使得移民问题成为新的民族问题。旨在简要分析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移民国家的民族关系的理论政策,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怀化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了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但目前存在资源破坏严重、文化遗产备受冷落、民间艺术人才断层等诸多问题。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可以采用文化重构方式增强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命力,并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首先要确立“和谐党建、和谐发展、和谐文化、和谐法制、和谐人气”五大理念,同时要致力于解决和谐校园建设中面临的体制改革、学校机制、校风校纪以及校园稳定等问题,才能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相似文献   

20.
民族教育及其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相矛盾的,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由于民族学校文代使命的特殊性,必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传递和延续民族文化,具体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活动和文化环境建设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