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巢文化     
环巢湖地域的区域文化概念一直比较模糊,本文提出并明确了巢文概念的内涵、基本地域范围和时间跨度,在此基础上,对巢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探索,指出汉代"巢湖"一词出现以前,巢文化就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
"巢文化"的开发、利用程度,决定巢湖电视台的发展前景;同时,巢湖电视台对"巢文化"的宣传也有利于巢湖城市文化品牌的确立.巢湖市地方特色的确立与巢湖市电视台的传播,在文化功能的塑造下互相融合.巢湖电视台最理想的发展模式应该是,通过城市文化构建起电视台与城市间的互动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巢湖文化是一地域文化、范增其人、范增悲剧所折射的地域文化品格三个方面,用“理性的感情”,而不是“感情的理性”态度,对巢湖文化的文化品格进行探讨,从而更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弘扬先进文化的理念、又好又快地发展巢湖经济.  相似文献   

4.
巢湖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因地处“吴头楚尾”之故,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周边地区方言相比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词形、词义、词的结构方面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乃江淮官话洪巢片的典型代表。巢湖方言词汇成因有三:一是巢湖历史的文化传承;二是巢湖的人文民俗传统;三是湖山相依的地理环境。它们共同孕育了灿烂的巢湖文明,记录及反映民俗的巢湖方言词汇。  相似文献   

5.
环巢湖地域是晚清淮军的发源地,他是一个品质较高地域文化典型,作为地域文化品牌,要运用城市旅游学的集聚理论,利用市场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培养和建设淮军文化园区。  相似文献   

6.
围绕巢肥运河的研究由来已久,各有其说,至今尚未取得共识。针对巢肥运河的存在与否,证诸史籍,通过实地勘察,首次提出巢湖湖泊演变过程对施水的影响;南北朝之前,芍陂、巢湖水位较高,逼使施、肥二水交汇与长丰县低洼处,连接南北的运河水道,由是形成巢肥运河。  相似文献   

7.
《巢湖学院学报》2006,8(1):F0002-F0002
2005年12月3日,来自省内考古、地质地理、古代文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聚首我院,参加了由我学报编辑部组织的首届江淮文化暨巢文化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被称之为“江淮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预备会。会上,安师大祖保泉教授、王心源教授、裘士京教授,中科大宁业高教授,巢湖学院杨福生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就巢湖文化的发生、存在状况、学术地位,巢湖文化与皖江文化、徽文化之间的区别联系等展开了精彩的探讨。就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居巢国到底有没有?为什么会形成占居巢国?占居巢国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等问题,特别是古居巢国到底在哪里?唐嘴水…  相似文献   

8.
从环巢湖文化旅游研究现状着手,发现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虽分布零散,但也有一定的集合性。沿此线路,进一步地分析了环巢湖文化资源的类型,并依据其文化资源分布的特点将环巢湖文化资源进行了简单地空间划分,同时结合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环巢湖旅游发展的内在需求,从了解相关基础理论、制定基本整合原则、确定整合措施三方面提出了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设想。  相似文献   

9.
巢湖水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极具地方特色. 文章主要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巢湖水文化的传播优势与传播策略,为巢湖的区域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巢湖的水文化传播研究,将会对构建巢湖文化圈的城市形象,打造安徽地方品牌,增强安徽文化的竞争力产生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考古学兴盛,巢湖流域10余处史前文化遗址被发现与发掘。地下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揭露,证明了巢湖区域30万年古人类的历史活动,也证明了文献记载有巢氏的很多故事。和县猿人、银山猿人、薛家岗、凌家滩等遗址,其文化遗存和遗迹,证明了有巢氏“构木为巢”、“筑巢而居”、“编槿而庐”的历史。遗址出土“杉树”、“阳鸟”、“猪首”、“龟”等特有的玉雕,不仅证明了有巢氏生活区域所在,也证明了有巢氏崇拜树木的精神文化,7枚“人俑”玉雕出土,展现了距今5千年的人物形象,其原型就是有巢氏人物。  相似文献   

11.
夏商两代由于南巢、涂山、六、英诸氏族封国与中原王朝的特殊关系,巢湖流域殆为“千年无战事”。周遣师“征巢”,割疆分土封建庐国,巢国渐次衰微。庐国解体,“群舒”、桐、宗、橐皋等诸侯孳兴。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巢湖流域虽处中原诸侯争霸的外围地带,然成“楚吴二牛牴牾之场”。强楚东进,群舒浮沉。楚吴夹攻,巢国终结。橐皋结盟,矤叴重生。越楚衰亡,大秦一统。先秦几千年朝代更替,烽火动荡最激烈的时候,正是各类文化冲撞、交流、融合与创新的最佳契机,巢湖流域广袤土地上既有后生的军政建制,更有自身固有的文化体制。吴越人北上无疑带来江南的文明色彩,楚人东进并统治这片土地期间,传播推进西部和中原文化元素,与本土固有的悠久雄厚的有巢氏文化基因相结合,形成具有巢湖特色的文化体系,此乃今安徽文化珍贵的资源库储和合肥“大湖名城”战略的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12.
由巢湖文化研究会编著的《巢湖文化全书》,在省社科联开展的第六次全省社科类先进学会、优秀成果和学会优秀工作者评选活动中,获优秀成果奖。《巢湖文化全书》旨在发掘巢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进一步提炼巢湖特色文化、研究和开发巢湖  相似文献   

13.
巢湖流域文化历史悠久,巢湖独特的地理环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容,形成了颇具湖区特色的文化形态。先秦时期巢湖流域文化呈现延续性,独特性和交融性,开创性和先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环巢湖地区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剖析环巢湖地区现有的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与挖掘环巢湖地区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探索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文化资源成为环巢湖地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的途径,以期在微观层面上探索环巢湖地区特色乡村景观规划的有效路径,在宏观层面上探索环巢湖地区特色乡村的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路径,为环巢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衬词是民歌构成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结构要素之一,在巢湖民歌中衬词的运用比较普遍。民歌衬词反映出巢湖人的日常语言习惯,同样也是歌唱艺术在生活中的一种具体反映和表现。歌曲演唱中衬词的不同含义,彰显出巢湖的地域风情,有助于巢湖民歌的演唱方法更加多变。民歌衬词的独特内涵,决定了作曲者和演唱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歌唱技巧和审美价值。对巢湖民歌衬词的功能以及运用的研究,有助于对巢湖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创作方法的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亚地域文学的概念入手,简要论述了三亚地域文学的特点以及三亚地域文学在旅游文化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巢湖旅游文化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是自然形成的湖泊,其山其水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增强了审美的价值.在巢湖深度开发的今天,从文化审美的角度来审视,这对进一层地认识巢湖旅游资源的文化审美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是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专家征询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相结合,对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构建了环巢湖区域文化旅游资源3个准则层、16个内容层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得到了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环巢湖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开发价值,其次是自然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文化性格是特定区域文化内群体性格特征的表现,巢湖区域文化的长期积淀与内化,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区域文化性格.本文试图对这一文化现象作一粗略探讨,以进一步把握巢湖区域文化的内涵与特质.  相似文献   

20.
张格格 《地理教育》2022,(z2):44-46
一、探索缘起 1.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成熟 (1)地域文化和校本课程的概念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如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特殊烙印,所以具有独特性,这些文化遗产闪耀着各地方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