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王国维的意境理论入手,旨在探讨中国戏曲的意境所具有的美学特色: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征、以虚实相生为美学原则、以意蕴无穷为内在本质;最后指出新时期应该加强戏曲自身的发展,以及建立民族戏剧批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化精神与审美诗性的集成--意境范畴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意境是中国古代艺学美学的核心范畴,它的化渊源是以儒,道、禅佛哲学为核心构成的“天人合一”的化精神。它的艺术品质则与中国古代艺学美学审美发展过程不可分离。以此为起点对意境的形成和面貌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贡献在于,他赋予传统意境范畴以人生观、宇宙观的形上学特定内涵,从发生学角度以虚实二元的互动相生阐释了意境的深层创构,并揭示出意境的审美表现在于空白、飞舞和禅境。宗白华奠定了意境美学现代体系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4.
论小说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它被偏狭地运用在抒情文学当中, 很少有人用它论及叙事文学。这不能不说是对意境的美学价值的毁损、因此,要通过对叙事文 学小说的意境及其创造问题进行讨论,以光大意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意境”说意蕴的历史发展,可见这一具有民族特点的美学范畴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密切关系,“意境”说产生的本源在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而促成它成为一个独特而又完整的美学范畴,又和佛学的东进并逐渐中国化有着直接的被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意境结构层次的分析,进一步深入认识"意境"这一美学范畴所具有的审美特质。同时,本文以北宋山水画为例,具体明确地阐述其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诗风沉着稳练,风词自然,格律精切,意境优美,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志趣美、意境美、哲理美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中,一代大师宗白华一生致力于艺术和美的研究,其以意境为核心范畴的美学思想自成体系。在探索的过程中。宗白华始终重视中西的比较,通过比较研究中国古典意境的特殊贡献,形成了系统的博大精深的现代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意境理论研究多半从创作论的角度研究意境与作者的关系,或者从构成论的角度研究虚实相生的意境构成,往往忽略了意境形成的过程研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我们不单可以明晰地捋清文本、召唤结构与意境的生成关系,还可以勾画出读者接受与意境呈现的状态,更能明辨作者意境、作品意境与读者意境的消融,为传统意境理论研究探索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发展的一条主要线索,追溯意境理论发生的渊源,对于深入地领悟意境的美学内涵和体味中国艺术的风骨与精髓,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无论是探索意境构成的内在机理——境一境中之意一境外之意,还是考量意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其中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老庄哲学、美学的根本原则“道”的上面。自然无为的“道”是意境的生存之本和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与意境》是其一生美学思想的结晶。在意境理论、诗学理论、艺术创造理论和艺术辩证法等方面,宗白华先生都发表了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由此形成了其完整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精神发端于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旧化衰落而新化萌芽的革命时代。面对时代的困惑与论争,他重新复活了中国古代以周易庄禅诗画为典范的美学精神,研发意境结构。阐发散步美学理论,并以化批评方法、中西比较方法对转型时代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界定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引用美学理论的相关论述,以张培基教授的译作《巷》为个案,从选词与美、音韵与美、意境与美以及补译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采用变通和补偿传达美学意境,达到文学翻译的真正对等,对于与美学有关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研究和探讨意境美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是探讨中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里着力论述了艺术意境与音乐美学意境的异同、音乐审美中意境美的特征,提出意境美是音乐审美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绘画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又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意境说"又是山水画的灵魂所在.本文主要从山水画的诗境、禅境与意境之间的关联来对山水画的"意境说"作以简单的润色.  相似文献   

16.
梁红 《学语文》2012,(4):54-55
美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涉及生活、艺术、哲学等领域。在中国美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中.唐代是中国美学理论形态质的完成时期.以意境理论的出现和司空图的《诗品》为标志。诗歌与美学关系密切,相互融合,而二者的发展状态又与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传统山水画论原理对江南古典园林特有的美学意境进行分析和阐述,主要从造园史、园林设计遵循的透视原理、体现出的色调风格、意境营造手法等角度,阐述江南古典园林所具有的那种参差自然、藏漏互补、恬静淡雅、虚实相生,诗画般的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在吸收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于哲学、社会、人类、宇宙的深入思考,对"意境"这一古典美学范畴进行了独特的界定和解释,赋予意境以更加深广的内涵。宗白华的意境论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层次的创构性、视角的开放性和思辨的深刻性等重要特点,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9.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从文艺批评、鉴赏角度创立了一套以"知音"说为中心内容的文艺鉴赏论,以此来说明接受主体对创作中艺术境界的深刻领会在文艺批评中的重要性;而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从"空白"、"虚实"、"召唤结构"等多角维度参与文本的对话、对意境的体验与再创造。本文试以中西接受美学理论的交融处为基点参与意境审美艺术活动,以探析李煜词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王焱 《考试周刊》2013,(58):18-19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美学范畴之一,其内涵丰富深厚。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从表现形式上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在言外三种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