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唐代古文运动与进士科举及其行卷之风密切相关。经由进士科举及行卷而形成了以进士为主体的古文作者队伍 ;以庶族寒士为核心的进士集团又奠定了古文运动兴起与发展的社会思想基础。韩愈等古文家策略地利用进士科举和行卷之风倡言复古为文 ,为古文运动开局与奠基 ,成效显著。但被动地依赖科举又使古文运动不免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与唐代的科举制度关系密切,从唐传奇作品之中可以找到许多唐代科举制度的影子,科举士子重功名的仕宦观念日益突出,对士子的婚恋观也带来了影响。唐代的科举制度对于唐传奇的兴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间接地推动了唐代文人创作杂文诗赋的热情,而干谒、行卷之风的盛行以及唐代追新逐奇的创作倾向更加激发了传奇作者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的盛行及其造成的文化风尚对唐代小说的繁荣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科举行卷之风导致唐代小说的兴起;科举制度的盛行给唐代小说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科举制度造成的读书士子人群构成唐代小说作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度造就的重文尚辞的文化风尚推动了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刘广红 《现代语文》2007,(12):36-37
进士行卷是唐科举考试中的一大特色,试卷不糊名、通榜和公荐制度的合法存在是其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唐"以诗取士"的做法是其得以盛行的重要原因。唐后期进士行卷滋生出许多弊端,其声誉受到很大影响;到宋真宗时期,科考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由不糊名改为糊名,由既观卷面,兼采"誉望"变为唯凭卷面,进士行卷随之失去存在的意义,至仁宗时期,行卷之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战国策士的游说对后来的唐代士人的政治生活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唐代士人的行卷与战国士人的游说都是人才的自我推销,游说所表现的挑战精神强烈地表现了行卷的第一环节。行卷是对游说的一种深层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6.
陈拾遗文集——唐代文学家陈子昂作,共十卷。凡前集五卷后集五卷,一名《陈伯玉集》。该集的序言中曾指出陈子昂“以高明之见首唱平淡清雅之音,袭骚雅之风,力排雕镂凡近之气,其学博、其才高、其音节冲和、其辞旨幽远超铁前古……”这首诗以大胆率真见长,作者借陈子昂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全诗可分三段。第一段是  相似文献   

7.
程千帆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一书,将小说类文献看作可资信实的史料,其思想深受陈寅恪学术研究的影响。该书中,作者援引了约23种小说类作品,并通过"详辨而慎取"的治学方法,对唐代行卷的社会风尚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精审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唐代举子在行卷之前选择投献对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考虑地域因素,京畿地区由于公卿、名公聚集,是举子行卷的首选,在此行卷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文场领袖、文宗是举子投献的重要目标,韩愈、柳宗元等领袖人物,"皆以引接后学为务",荐拔后学无数,有"韩门弟子"的典故。三是,在中晚唐牛李党争背景下,牛党与进士朋甲相结合,举子也将牛党党魁和依附牛党外围的朋甲"朋头"作为投献的重要对象。四是,刺史、节度使等地方长官及其僚佐是举子主要的行卷对象,且是举子投献行卷最多的对象群体,其中有科名和文学的地方长官尤受青睐。此外,中央清要官员途径地方,也会成为举子追逐投谒的对象。总体而言,举子行卷对象不宜给"冗慢无势者",要"如贡大诸侯、卿士及前达有文章积学者",才不至于"其礼甚厚而所与之甚下"。  相似文献   

9.
谭皓 《考试周刊》2009,(10):45-46
行卷作为唐代进士科的特有现象,在唐代盛极一时,然而到了宋代却衰亡了。行卷的出现适应了唐代统治者拓宽人才评价标准的需求,但其滋生出的弊病也导致了它的衰亡。本文通过论述行卷兴衰,试分析其对当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行卷作为唐代进士科的特有现象,在唐代盛极一时,到了宋代却衰亡了。行卷的出现适应了唐代统治者拓宽人才评价标准的需求,但其滋生的弊病也导致了它的衰亡。本文通过论述行卷兴衰的原因,试分析其对当下考试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唐代小说与行卷之关系的研究逐渐升温,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学者历来意见不一。肯定的观点主要从小说文体、《云麓漫钞》的创作时间、小说的作者身份与创作时间等方面论述其观点。从肯定者的自我质疑和质疑者的多方探索两个方面看,唐代小说与行卷间不存在必然关联。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谙熟《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茶经》"九之略"为切入点,对《茶经》之茶道取向和陆羽之茶道取向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茶经》之茶道是以宫廷为主体的唐代社会各阶层茶道的综合体,而"九之略"之茶道是文人茶道的独特体现。《茶经》在茶道取向上是以"精行俭德"为内核,而"九之略"在茶道取向上以自然为内核。"九之略"之茶道取向,正是陆羽的茶道取向,它对唐代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走向、茶道取向以及形成文人茶文化主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杜甫以特有的沉郁之风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他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改革家",从他开始,中国诗歌逐渐表现为另一种样式,他以独特的方式对盛唐之音进行了解构,开启了宋学之津门.本文试图从杜甫解构盛唐之音的角度阐述其"导夫先路"之功,并从中管窥唐诗与后世诗歌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5.
《名媛诗归》为明代所刊之古代妇女诗词总集,收从上古至明妇女诗共三十六卷,多为上层妇女之作。其中唐代占七卷之多,仅次于明朝;而在所选唐代妇女诗中,女冠诗无疑是最突出的。《名媛诗归》以明末竟陵派诗歌理论为基础,对女冠诗的代表李冶、鱼玄机作出极高的评价;尤其对鱼玄机的艳冶诗风,力排古人之见,作出更为圆通的解释。这种女性诗歌的编选,是与晚明的社会风尚与思潮紧密相关的,是对唐朝女性真实写作的历史回应。  相似文献   

16.
课内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白蘋洲( ) 2.斜晖脉脉( ) 3.羌管悠悠( ) 4.右擎苍( ) 5.千骑卷平冈( ) 6.麾下( ) 7.舴艋舟( ) 8.鬓徽霜( ) 9.的卢(马)( ) 10.挑灯看剑( ) 11.弦惊( ) 12.麾下炙( ) 二、填空1.《望江南》作者是唐代诗人、词人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词派的代表人物,词风浮靡、语言婉约,但本词一洗浮靡浓艳之风,以"梳洗罢,_____________"一句渲染清新淡雅的情致。2.《渔家傲》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尽显征人戍边之苦,也有硬朗刚健之风骨,全词长于造势,极尽渲染之能事,最后以一句"人不寐,_____________"戛然收笔,有顿挫跌宕之感。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中一种官员选拔制度,行卷制度又是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牛僧孺是中唐时期政治家,新、旧《唐书》均有传。那么,牛僧孺是否行过卷、唐人是否有用传奇来行卷的可能、《玄怪录》是否被用来行卷,这都是本文予以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徐昌才 《初中生》2006,(19):52-53
唐代,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及争取好的名次,多将自己平日所做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考试以前呈送当时在社会上、文坛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这种风尚就叫做"行卷".  相似文献   

19.
程千帆先生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其具有启迪意义的学术研究方法亦为人所称道。文史结合、考评结合、大小结合这三种研究方法在《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这本专著中就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书院,即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书院是否出现于唐代?唐代的集贤书院是否具有教学职能?清代学者袁枚《随园随笔》卷14说:“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从此以后,至今所有有关书院的书院史和高教史论著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