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鄂东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林育南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诞生在这块热土上。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黄冈人民继承和发扬老区传统,开拓创新,城乡面貌发生了根  相似文献   

2.
黄冈是革命老区之一。那红色的土地、红色的队伍、红色的文化,谱写了中国开天辟地的传奇!神奇的土地,特酿的老区精神,推动黄冈人民改革开放、求强求富,敢叫日月换新天!这老区精神是我们高职教师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加大自身修养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缔造共和国的峥嵘岁月里,黄冈英雄儿女血沃中原,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大力弘扬黄冈老区精神,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4.
黄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遍布全市各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革命战争年代,全市40多万英雄儿女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英勇奋斗,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老区精神,即爱国爱党,救国救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黄冈市实验小学充分利用黄冈革命老区丰富的人文资源,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弘扬老区精神,争做文明好学生、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位于大别山麓的黄冈老区700万人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本科院校。3月25日,国家教发[1999]34号文件通知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在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黄冈师范学院。至此,作为我省第二大人口大市的鄂东老区——黄冈市告别了高等教育无本科的历史。这是我校发展史上的又一块里程碑。我校申报黄冈师范学院的工作自1997年开始,在省市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近两年的努力,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是700万老区人民梦寐以求的大事,如今美梦成真。我校作为一所有着90多年建校历史的鄂东老校,先后共为社会培养了各…  相似文献   

7.
为服务黄冈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并实践与10县对接、与百村共建、与千企合作、促万户致富的"十百千万"工程,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智力支撑,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全校中学生了解老区精神,弘扬老区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从2003年,我校根据黄冈市教育局文件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老区精神校校行”经常性活动与集中性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老区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
湖北黄冈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全市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两个省级贫困县。"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老人",虽然经济基础薄弱,各级党委、政府却将老年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年,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为祖国找到了油和铀,他或许没注意到他的家乡湖北黄冈是一个没有油也没有铀的地方。发展农业、开发山区成为黄冈人民的唯一出路。黄冈农校就此应运而生。地方穷,国家没有足够的拨款,怎么办?肩负国家和老区人民重托的黄冈农校人没有等、没有...  相似文献   

11.
培养技能型创业人才,关系到老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针对黄冈老区县域经济人才需求现状,以服务老区为宗旨,以面向基层为重点,以培养老区技能型创业人才为主线,以技术开发和服务为抓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探索并构建老区技能型创业人才的多层次、立体式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地处黄冈革命老区的地域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努力促使老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这三种元素有机融合,锻造全新文化品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荣获湖北省高校2010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同时在推进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对其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年岁末,记者来到位于鄂东大别山老区的黄冈市。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经历了农村税费改革和管理体制变革的黄冈教育,肩负着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重担,黄冈市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的同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向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深入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积极构筑黄冈教育发展新思路,老区教育在新的一年展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老区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与老区人民共同打造的文化瑰宝,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开发、利用老区精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的首要选择。一二九师精神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当地百姓共同开创的革命精神,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一二九师司令部驻地,成为传承一二九师精神的重要载体。涉县及其周边县市的中学应积极将一二九师精神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5.
凉城是革命老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师在李井泉、姚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下,先后在凉城的马头山、蛮汉山区开辟了归凉、丰凉革命根据地,并且成为绥南专署驻地。全县现有七个乡镇132个村委,大部分是老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长达11年的烽火岁月,凉城人民为赢得战争,曾经做出人力物力的重大牺牲和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大为改善,老区的教育工作也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庆阳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最早的地方,也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样板,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的试验田,这里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老区精神。她向来以陇东老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与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全体人民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革命老区的历史与现实的特点,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论述为指导,以对革命老区各阶层公民的民族精神状况的分类调查事实为切入点,以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国家意识与民族利益等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研究主线,对革命老区公民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庆阳老区人民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精神——庆阳老区精神。而以“同心同德,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丽发展”为标志的创业精神,作为庆阳老区精神的核心,在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庆阳老区的创业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在构建和谐庆阳方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发扬大别山老区精神 创办示范性高职院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别山老区精神是鄂豫皖革命老区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斗争实践中以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在建设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奋斗中,在我们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过程中,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办好示范高职,服务老区经济,都需要弘扬革命老一辈创立的大别山老区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四川革命老区精神是根植于巴蜀大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紧扣二十世纪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时代主题,与巴蜀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体系.从理论上看,四川革命老区精神中的思想内涵、价值核心与表现形态等为其与四川文化软实力的协同融合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不仅要倍加珍惜革命先章们所遗留的精神遗产,更要关注关注革命老区精神的转化能力、聚化能力、内化能力和硬化能力的巩固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