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关“遗传的物质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分子遗传学的核心内容。教材在通过两个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着重说明生物的遗传特性,是和DNA的特殊结构与功能有关。所以,阐明DN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讲授“遗传的物质基础”这节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具备关于DNA结构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DNA的功能,并为学习遗传能基本规律奠定基础,从而从分子水平认识遗传的实质。根据上述分析,“DNA的结构”这一课时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使学生掌握由四种核苷酸按碱基配对原则连接而成的DNA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双螺旋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1设计思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第四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第1节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求教师按"应用水平"进行教学。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中生物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高二《生物》第五章“遗传和变异”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第一节“生物的遗传”中第一个大问题“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第一个知识点,是本章第一课时的内容。学习这一内容时,如果仅依靠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理解起来总会有些前后内容不够连贯、逻辑性不强的感觉。如果将教材的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和循序渐进地吸纳新知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课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60-61
<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内容。学生在学完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变化后,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本课利用两个经典实验逐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在前两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7,(18):52-53
<正>1教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章内容,并对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的受精过程和有丝分裂)、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的本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那么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  相似文献   

6.
丁群 《新高考》2004,(12):59-61
一、通过对重要知识点的精析和拓展,夯实基础知识。1.遗传的物质基础。(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如真核生物、原核生物、DNA病毒),少数RNA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疯牛病的朊病毒的遗传物质则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证明DNA是否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把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等的作用。3.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  相似文献   

8.
林文官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0-41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之后,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它对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后面生物的变异、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一节的说课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教材分析1.1 内容与地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中“基因表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之后,关于基因功能的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有关这一小节,学生容易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艾弗里及其同事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并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本节内容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更加有力地说明DNA是遗传物质。通过两者的比较,认同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主要以实验设计为内在线索,通过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分析,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本节内容还包括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通过对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的分析,说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12.
张芳玉 《科学教育》2004,10(5):59-60
1.1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的表达”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在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变异的实质及规律。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的有关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教材选择了20世纪中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具影响力、最经典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转化因子是什么,到转化因子是DNA,再到把DNA与蛋白质通过标记完全分开,单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56-57
<正>1教材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DNA分子的复制是遗传学的分子基础,在掌握DNA分子结构后,进一步学习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内在原因。此外,DNA分子的复制与之前所学细胞分裂、遗传规律及后续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及基因突变等内容都有联系,学好这一节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遗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并且了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节内容还与本册教材第六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提到一些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7,(12):33-34
以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探讨生物科学史在高三生物复习课堂上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7.
把克隆引入课堂既要“适时”又要“适量”。所谓“适时”就是要找准知识的切入点。通过实践,我认为在第五章的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引入较好。这时学生已学过细胞分裂、生殖和发育等知识,此时引入便于学生接受;同时,还可以打破先结论、后实验证明的教材编写体系,重建过程式教学体系,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所谓“适量”就像个好园丁,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决不送上一桶。把克隆引入课堂,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讲得过深,又要配合教材进行,不可本末倒置。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若用本宣科,学…  相似文献   

18.
潘建英 《中学生物学》2007,23(12):24-25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材,通过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信服这一结果,因为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怎样才能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课本中的内容比高二有所加深、更新,把以前大学里的一部分知识拆散加入到选修本中。这样在较好地完善了学生知识体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由于有些内容是部分的加深,而学生缺乏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疑问。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在教材中有几处地方是值得商榷的。这里,着重谈谈关于叶绿体的两个问题。1 卵细胞中有叶绿体吗?在选修本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质遗传中提到:“细胞质遗传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两个亲本杂交,后代的性状都不会像细胞核遗传那样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遗传物质不能像核内的遗传物质那样进行有规律的分离,而是随机地、不均等地  相似文献   

20.
<正>生物会考复习遗传变异这一章节时,班上有很多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到底什么是相对性状?遗传图怎么画……?这些问题直指学生课堂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没有基础知识就不会有上层建筑!这节课笔者就如何夯实课堂基础进行了教学改进。生物的遗传这一节的知识点较晦涩抽象,在备课的过程中以课堂基础知识为原点辐射出去,引导学生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