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五四初期中西文化碰撞非常激烈,陈独秀充分利用《新青年》这一出版物,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译介大量外国著作,将翻译出版看作形塑中国文化主体身份的重要手段,输入西方现代文明,重塑国民精神,建构中国的新文学、新文化.陈独秀的翻译出版活动改变了晚清翻译风尚,确立了现代性翻译的基本架构,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因其文化传教策略和中国社会需要,开始在华展开翻译出版活动,创办了墨海书馆、广学会等一批翻译出版机构,翻译和出版了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书籍,在近代中国翻译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翻译出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洋务运动及其历史和文化地位没能得到客观公正评价.特别是对其开窗启智的翻译出版活动,在中国近代史、文化史、出版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是认知不足.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出版活动上承教会出版阶段,下启民营出版阶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版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出版人才,并为近代出版创规立制,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版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翻译出版活动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翻译出版了数百种西方科技、文化书籍,对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开启民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天演论》的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所遵循的"信达雅"和择善而译的翻译原则,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对保护版权冲击的台湾翻译出版业曹洪东过去几十年中,除文学类书籍外,台湾出版的书大部分是国外书籍的中译本,我们在大陆也可以看到不少台湾出版的翻译书,台湾的出版公司简直可以称之为“译文出版社”了。对欧美先进国家来说,“著作权”中的翻译权早已是有价商品,...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等外国人和中国知识界人士,成为翻译出版西方法学书籍的主要力量.这一时期,汉译法学出版领域整体呈现书籍数量多且主题丰富、出版时间与地域分布不均衡、出版机构类型众多、出版活动与时局走向紧密相连、出版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汉译法学书籍大量出版,助推了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发展使国内许多行业逐步与外界接轨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专业类书籍被引入中国,为国内出版市场提供了新的商机.本文讨论和梳理了汉译专业类书籍在出版发行中的问题,并提出大力加强多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行业导向性译者的培养、充分发挥专业出版社的作用、合理利用数字出版的优势等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梳理总结20多年来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影印出版过程,为相关史料的影印出版提供参考借鉴。文章对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纸质原版、数字出版和目录出版三种出版形态影印出版的基本情况、特点、编排体例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从影印内容、史料整理、史料影印三个方面总结出版经验,指出出版过程中存在原始出版物过于分散、影印版本打乱出版物原有体系、宣传推广不够、地图影印失真等问题,对今后进一步整理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影印出版提出建议:补充出版缺少的内容,翻译出版英文原件,原比例再版地图,开展专题出版,探索数字出版等。  相似文献   

10.
路宽 《出版发行研究》2023,(10):104-111+93
清末出版机构对社会主义书籍的出版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持续加深,知识界积极向日本和欧美国家学习和引进西学新知的背景下发生的。出版机构通常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出版和经营策略对域外新知进行“包装”,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书籍。这些策略主要包括迎合受众新知需求,出版社会主义理论专著和小说;以回答时代问题作为出版主题,引介社会发展形态书籍;结合中国文化精心改编,注重提高翻译和制作质量;利用报刊连载和广告营销策略促进出版发行。清末出版机构成功的出版和经营实践提高了书籍销量,扩大了书籍影响,促进了社会主义书籍走向中国社会,推动了社会主义观念的流行化。  相似文献   

11.
黄慧 《出版广角》2016,(6):39-41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出版,是近代科技出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这一滥觞于洋务运动期间的刊物,助推着近代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的近代化.《格致汇编》的编辑艺术、出版发行方式引领了近代中国办刊模式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隆涛 《出版广角》2015,(10):56-57
中国图书出版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以及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图书出版翻译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在跨文化语境下,我国图书出版所具备的意义以及当前图书出版的现状,并以市场和翻译为出发点,提出了几条我国图书出版原则以及出版翻译中的小策略,旨在提高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图书出版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近代中国社会变化总体的特征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在清末民初现代性因素渗透到东北乡村后,东北地区的乡村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结构性变革,这一趋向成为近代东北整个社会变迁的主基调。其中乡村基层政权的民主化成为  相似文献   

15.
谭友志  刘涛 《青年记者》2012,(14):85-86
严复于1897年10月26日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并开始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上连续发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用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的《国阐报》贯穿着严复的思想和追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方德万教授所著的《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一书,从中国近代海关入手,着眼于探讨晚清以来海关在中国风云变幻的政局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对海关与中国现代性起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著作史料丰富,论述宏大,体现了国外学者对中国近代海关研究的独特视角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出版与近代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是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近代新式出版对于近代文明的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近代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兴起,为近代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列强入侵无疑是近代出版的外在压力,出版救国则成为近代出版的内在动力。研究中国近代出版是在探索中国近代文明再造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从1915年到2011年,中国累计翻译西班牙文学作品共有500多部,《堂吉诃德》是被翻译出版最多的著作.文章对近百年来西班牙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状况做了统计和分析,并就当前西班牙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和出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叶涛 《科技与出版》2012,(10):61-63
目前,引进版科技图书是许多出版社的重要发展战略。随着引进数量的快速增长,提高出版质量、加快出版效率成为摆在出版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科技书中因含有较多非纯文字的内容,与以文字为主的文学、人文类书籍相比,其翻译方法和  相似文献   

20.
由吉少甫主编的《中国出版简史》已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本书的编著者为曹予庭、杨震方、周元高、顾承甫。全书约40万字,除绪论外,分为三编:第一编“中国古代出版事业”分七章论述了从上古到清代中叶的出版事业发展概况;第二编“中国近代前期出版事业”分五章论述了反映旧中国民主革命的图书和出版工作,近代机械印刷术的传入,西洋文化的影响和翻译工作,旧书业和新书业,近代出版法令;第三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