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美文学传播路径主要体现在出版传播路径、翻译传播路径、阅读传播路径三个方面.文章以出版传播路径为研究对象,阐述互联网时代英美文学传播遭遇的瓶颈,指出发展出版传播路径新体系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而提出英美文学传统出版与电子出版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牛欢 《新闻与写作》2021,(1):115-115
英美文学根植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土壤。上世纪初,英美文学作品开始被译成中文进入中国。但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碍。百年逝去。今天,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的传播媒介的赋力下,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具备了更大的可能。《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阐述了英美文学的特征,探讨了媒介学下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深层次地融入城市,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与城市的发展。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这一系统工程中,大众传媒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众传媒如何助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国内一些大众传媒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本文运用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对这些探索进行提炼与理论建构,并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与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大众传媒如何作为的问题进行整合研究,创立大众传媒助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4.
黎妮 《报刊之友》2014,(3):59-60
晚清以来,以报刊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大众传媒日益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变化,作为大众传媒与文学之间的纽带的报纸副刊,既是承担文学作品传播的载体,又对现代文学经典的生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从文学经典的建构要素出发,以《晨报副刊》作为切入点,探讨报纸副刊对现代文学经典内外部建构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黎妮 《今传媒》2014,(3):59-60
晚清以来,以报刊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大众传媒日益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变化,作为大众传媒与文学之间的纽带的报纸副刊,既是承担文学作品传播的载体,又对现代文学经典的生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从文学经典的建构要素出发,以《晨报副刊》作为切入点,探讨报纸副刊对现代文学经典内外部建构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文学与大众传媒关系的众多论述之中,论者采取的基本上是两者强弱对比鲜明的论述模式,多剖析大众传媒对文学的宰制性影响。其实,考察文学传播介质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清晰地发现,从原始的口语、文字到当今现代化的电子与网络,文学传播介质日趋科技化、多元化与普泛化。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学与大众传媒融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大众传媒与文学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借鉴与吸收、相互融合与共生的关系。文学不仅是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7.
周凯  田瑞敏 《新闻界》2012,(5):22-25
从文化传播的视角,通过柔性构建地方政府品牌文化,在建立专业政府传播管理机构和组建高级智囊团的前提下,从借力文化体验传播、巧用大众传媒、助推民间互动等方面对地方政府的海外形象进行全方位提升,对于增强地方及国家的国际综合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倩 《青年记者》2012,(9):36-37
新时期以来,大众传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以其逼真、虚拟的世界和信息交流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形象性,成为纸质儿童文学难以企及的传播形式.文学语言是儿童进入文学世界的钥匙.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的语言水平如何,对作品传播效果的影响更大.在当前的大众传媒语境下,语言成人化、缺乏创新已成为影响儿童文学传播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9.
郭平  郭婷 《声屏世界》2009,(7):34-35
大众文化的形成造就了大众传媒时代激烈竞争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向优雅的文学似乎搭不上这列高速的"新干线".文学形式、内容的僵化,它的非通俗易懂性让拥有海量信息选择的受众毫不在意.被边缘化的文学究竟该何去何从?是继续维持清高的形象,还是有所突破?在现实面前,文学选择了创新、嬗变、发展,文学协同影视,以文学影视化的全新姿态步入了大众传媒时代的传播新格局之中,开一代传播媒介新潮流.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息传播环境现状 1.大众传媒对农传播缺失 大众传媒对农传播的缺失首先表现为报纸的时效性差,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村受众难以通过报纸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而失去了对农信息传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梁璐 《东南传播》2010,(7):95-97
在大众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普传播借助大众传媒这一载体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存在着问题。文章从科普传播的传播媒体、传播内容、以及科普创作者与传播者的视角对大众传媒在科普传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阐释我国科普传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在文化的传播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全面而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大众传媒也不是被动地承担传播任务,大众传媒在经过口语传媒和印刷传媒两个阶段之后,已进入大众传媒文化阶段,其发展也成为社会文化前进的一种力源。  相似文献   

13.
美育对于人的身心和谐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大众传媒影响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大众传媒与美育的关系如何,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在为大众传媒输送人才时应当作何反应.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经过历史的证明已经没有人再怀疑。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不断提高的社会经济也说明了这一点。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对于传播科技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巨大。但是,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产生,进而影响到科技传播的效果。对此,本文在分析了"科技"与"传播"的关系后,在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的发展的基础上,对科技传播体系进行了界定,目的是最终构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并通过该评价体系解决当前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实现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大众传媒的“绿色传播”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正处在信息化的大发展时代,大众传媒以其深广的传播力影响人们的生活,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大众传播事业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影响了大众传媒的正常发展.本文提出了“绿色传播”的口号,并主张将其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理念贯彻在传播实践中,以确保大众传媒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卢红霞 《新闻知识》2012,(9):111-112
大众传媒不仅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文学,作为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大众传媒必然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代表性的是:印刷传媒催生现代文学,影视传媒促成文学视觉化,新媒体促成网络文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施玉景 《东南传播》2011,(8):172-174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大众传媒必须立足城乡一体化新形势,不断更新新闻传播观念,兼顾城乡受众需求,挖掘城乡两个资源,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解决三农新闻传播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以三农新闻传播的城乡一体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陈静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26-227
大众传媒对于公众科学素质的导向和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注重公众科学素质的导向也是大众传媒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两者之间是相互配合,紧密联系的.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大众传媒作为重要传播媒介,对公众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大众传媒对公众科学素质的导向作用进行讨论和分析,旨在宣扬加强传媒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传媒的传播力度和质量,更好的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中国民俗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关注中国民俗文化,围绕大众传媒对民俗文化建构的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在分析大众传媒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提及到其存在的缺失与问题,从而提出民俗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策略与启示,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采取合适的表现手法,强化媒体责任,提高专业素养,在批判继承中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形象就是高校品牌,良好的形象对高校来说至关重要.高校形象的塑造取决于高校信息的有效传播,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在高校形象塑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高校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为基点,用传播学视角分析大众传媒的双面影响,进而就高校形象塑造提出了及时准确地塑造与传播形象、有效发挥校园大众传媒的优势、合理利用校外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以及充分与社会大众传媒良性互动的大众传播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