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声乐学习者的角度,以声乐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为研究对象,结合心理学、生理学特点对声乐学习者模仿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探索,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范竞马这个名字对国内声乐学习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无数歌唱者争相模仿的偶像,是声乐学习者的标杆之一。再次引起笔者注意的是最近观看的一场音乐会中,范竞马提及的“中国雅歌”以及他所创立和推广的“雅歌”事业。那么到底什么是“雅歌”?它的作品内容、表现形式、以及演唱特点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反复观看范竞马的采访以及讲座,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阳赛玉 《文教资料》2006,(24):165-166
音乐模仿是指以原有的音乐或音响为样板,采用某种工具和手段(如歌喉、乐器、技法等)进行重复或复制的一种行为方式。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模仿是学习者获得声音要领、掌握演唱技法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许多的声乐学习者都是从直接聆听教师、歌唱家的示范和演唱中获得歌唱音色的感性认识,并模仿这种演唱声音而逐步走向声乐殿堂的。从声乐的本质来看,声乐是音响的听觉艺术,学习声乐首先离不开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歌唱的音响。如果声乐初学者脑子里对好的声音没有印象,不能形成一种唱法和声音概念,便难以学唱出好听的声音。然而,并不是短时间的…  相似文献   

4.
王素娟 《文教资料》2010,(16):81-82
模仿对整个声乐学习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什么是模仿,如何进行模仿,是否需要模仿,是歌唱学习过程中始终要考虑的问题。正确、合理的模仿使声乐学习事半功倍,而错误的、不合理的模仿则极可能严重阻碍歌唱学习。本文就模仿的几个阶段和形式展开论述,以对声乐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学生最直接接触和聆听的是教师的演唱及课堂上的示范。每一痊具有歌唱示范能力的声乐教师其平时的演唱及课堂上的范唱对学习者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学习者在模仿教师的演唱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己的先天条件去冷静分析教师的声音并有目的地模仿,绝不能盲目崇拜,不假思索的模仿教师所有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二语习得(SLA)是一个模仿和强化的过程。Corder将其视为“重构过程”。过程中,来自母语或第一外语的负迁移干扰,往往是语言学习者忽视了对两种语言近似特征的对比。受其启发,将对比适当地运用于俄语二外的教学中,发挥正迁移效应,克服负迁移干扰,以此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在,在声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模仿”一词忌讳很深,不大愿意提到它,总以为模仿是一种机械性的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大多数人认为这种方法会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还有人认为模仿不是艺术,坚决反对;而也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模仿,甚至精确到字字句句,稍有点个性的成份、即兴的东西就是叛逆。其实这些都是片面和不正确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偏激,应该辩证地看待声乐教学中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的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声乐教学是一项溶艺术性、技术性为一体的艰苦的劳动,为使初学者尽快掌握声乐技巧,在教学中运用“范唱与模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模仿是人的本能,模仿是无论什么人最初学习时都要经过的阶段。声乐教学中的“范唱与模仿”是根据声乐教学的特点提出来的。声乐发出的声响,眼既不能机之,手也不能触之,声音的发出,只能以歌者的听觉器官去感受。声乐与器乐最大的不同点是“声源”不同”。器乐是演奏者操纵的客观存在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而声乐发出声音的声源——声带,不是人的体外之物,而是演唱者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用手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能否学好声乐?怎样学好声乐?成为众多歌唱爱好者和声乐学习者刨根问底的共同话题。本文从“过来人”的角度作出了探讨,希望给广大的声乐学习者以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学法是以严格规定的教程或技巧练习,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歌唱能力所使用的原理与方法。从对美声学派声乐教学与学习的发展历程研究来看,可以得知声乐教学方法理论的观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声乐教学方法的“经验学派”、“机能学派”和“心理学派”三种声乐教学方法优缺点切入,通过分析比较三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得出最理想的方法是“经验”、“机理”与”心理”相结合的声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声乐歌唱中演唱者对“颤音唱法”和错误的“颤抖音”之间存在的误区,分析了“颤抖音”形成的原因。结合实践教学,从传统练声法和非传统练声法(咽音练声法)两个方面进行一一的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为有“颤抖音”困扰的声乐学习者提供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汪莹 《惠州学院学报》2008,28(2):126-128
文章从声乐歌唱中演唱者对“颤音唱法”和错误的“颤抖音”之间存在的误区,分析了“颤抖音”形成的原因。结合实践教学,从传统练声法和非传统练声法(咽音练声法)两个方面进行一一的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为有“颤抖音”困扰的声乐学习者提供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茹 《教师》2010,(12):96-96
声乐首先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学习者拥有一对“好耳朵”往往比拥有“好嗓子”更为重要。声乐教学中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可分为基础听觉能力的培养和听觉审美的培养两部分,重视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几年艺术类音乐学生扩招,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师声乐教学一直模仿专业院校的做法,强调声乐课的纯技术技巧训练,导致其与中小学音乐教学严重脱节,是否能从高师声乐主干课的教学中得到启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链接式”声乐教学的构想,愿与同仁商榷研讨.  相似文献   

15.
声乐教学中的模仿教学由来已久并被广泛采用。在模仿学习中,学习者要有鉴赏能力,要找准自我,在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模仿是为了传承、提高,是为了求得创新,更好地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6.
从辩证法的角度去研究复杂的声乐教学问题,旨在激发声乐学习者的声乐辩证思维,揭开相关声乐艺术的规律。文章首先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接着,分析论证了声乐教学中的矛盾不平衡性问题“重点论”;最后,总结分析了在声乐教学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的重要性,对于从思维方法上指导声乐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学生评语研究的日益重视,现在的中小学生评语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评语的指向对象”、“评语的全面性”这两大重要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大家在认识上分歧很大,直接影响了评语的教育效果。“评语的指向对象”:评语写给谁看?“评语的指向对象”问题,也就是评语写给谁看的问题。笔者在做过班主任的10位教育学硕士中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半赞成评语应面向学生,另一半则赞成评语应面向家长。产生如此大的分歧,与人们对评语的功能和目的的认识有关。1. 两种评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音乐与诗歌高度融合的声乐体裁,艺术歌曲受到了无数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声乐学习者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与青睐。然而对于艺术歌曲的起源、发展甚至是概念的界定,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运用历史及比较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逐一梳理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感觉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名词,声乐评论中,它几乎无所不在,却又常常含糊不清。“感觉不错”或“感觉不好”成了最精辟的结论,在声乐教学的实践里,“感觉”是一种极易捕捉但更易消失的体验,声乐学习者常常会为找到良好的“感觉”欣喜若狂,也会为这种稍纵即逝的“感觉”而万般苦恼。下面我就从更细致的角度,说说自己在学习和教学中在“感觉”方面获得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声乐训练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中“字”与“声”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分析,对声乐学习中出现的“字包声”和“声包字”两种不良发声提出了纠正办法,指出了在不同风格的歌曲体中“字”与“声”在运用上应有所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