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问题新闻是指新闻人对大众一度时期关注的某一或某类新闻资源,尝试从问题的角度调查、研究、分析、阐释或提出解决的建议,并以生动活泼的创新文体予以表达的新闻作品。当前,各类媒体对问题新闻多冠以视点新闻、深度关注、记者调查、百姓话题等常设栏题,以提高公众的关注率和信任度,这些栏目往往成为媒体引人注目的名牌栏目。问题新闻在媒体竞争及舆论引导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问题新闻的研究应尽快列入新闻学研究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
一条完整的新闻的形成,从寻找新闻选题开始到选择新闻角度、挖掘新闻深度,再到表达新闻事实,记者需要经过一系列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环节。前几个环节属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新闻表现则是将前面的认知成果外化的过程,它需要记者用新闻作品的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再现,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记者对事实的继续认识。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编辑、记者等最重要的业务工作,从多年的新闻采写、新闻实践来看,我认为,从事新闻采访与写作必须遵循基本的规则。一、增强新闻敏感是记者的基本功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一些新鲜事,但是不是都能构成新闻,就看记者是否具有新闻敏感性,即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宏 《新闻知识》2001,(11):27-29
犤1犦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而进行的职业活动。强调新闻记者是专业人才,在许多职业调查填报表时,记者的职业常常没有被纳入专业人士一栏。而社会规范是记者才能采访新闻,如现在网站要发布新闻,必须申请营业执照,取得资格,然后与中国省级以上新闻单位签定合同。英国广播公司在新闻报道中均有记者出镜,十分规范,一个新闻片前后都有现场记者起承转合,非常专业,显示记者在现场,强调真实性,记者在不同地点成为一种品牌和标识,反映了电视台的整体包装和风格。这一点目前许多中国电视台还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前提是记者的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意发现。即记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新闻,通常是主题先行;另一种是无意发现。即记者未加注意,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闻。通常是主题滞后。以往,记者只注重新闻的有意发现,却忽视了新闻的无意发现。其实,新闻的无意  相似文献   

6.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7.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新闻生命。新闻敏感是指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说是指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特有的捕捉新闻的本领,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新闻价值的良好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基层采访时,我们不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面对同样的题材,有的记者觉得很有意义,并迅速采写出了引人入胜的新闻稿件.而有的记者却看不到它的新闻价值,无功而返。这说明,抓问题的能力是决定记者能否完成才任务、胜任本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我们应下功夫提高抓问题的能力。本文作者有关如何提高抓问题能力的感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二、抓好新闻由头,追踪采访新闻事件多个现场,获取现场短新闻的资料。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记者每天碰到的都是新问题。新闻要求“新”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主动进取精神和独创意识。诚然,现场新闻有不少突发性事件是记者无法事先预见和准备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已发生了稍长时间,如果记者作后续采访,写成现场短新闻则时效性差;若是不写又太可惜。因而,抓好新闻由头不失为补救时效性差的好办法。一旦抓到好的新闻由头,记者就应该有所准备地深入到新闻由头发生的现场,去捕捉新闻事实。每一个发生在现场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新闻采访主张以记者自身行动为主,尽量避开其它因素的干挠,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从而采写出有别于其他媒体的独家新闻。然而,对于许多问题性新闻的采访,现实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和采访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常使记者的采访遭遇重重阻力和面临种种危险,既耽误了发稿时间,又难以收到满意效果,甚至导致采访失败。如何解决新闻采访中这一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靖鸣 《新闻传播》2005,(9):42-44
新闻工作从采访到编辑,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新闻敏感,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始终,具体表现在记者的采访和写作过程中,以及编辑的选择稿件,修改稿件,组织稿件,组织版面(节目)等等。大量的新闻实践也充分说明,不仅在记者的发现,捕捉新闻和表达新闻事实的诸环节需要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2.
现场见闻,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目睹耳闻,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状貌的文体形式。现场见闻是最能体现、发挥新闻时效性优势的报道样式之一。现场是指新闻现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限定与意义匡范。首先是作者在现场,即新闻事实发生时记者必须是主要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就是参与者。在现场见闻中,作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用记者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嗅,亲身感受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现场实情、气氛。如果记者自己没有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只是靠…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中不该忽视的几个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樱 《新闻界》2005,(1):113-113
只要细心地浏览每年订阅报刊的目录,就会清楚国内现有的与环境相关的报刊并不多,尤其是与文艺类报刊相比,显得更少。所以,我国现在的环境新闻大多是报道在其它的报刊及其它媒体的综合新闻里,这与环境问题的传播所应具有的地位极不相称。相应地,从事环境新闻报道与评论的专业记者也相对较少,除了几家全国性的环境报刊有自己的专门记者之外,从事其他领域报道的记者就很少注重环境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5.
刘静怡 《新闻前哨》2002,(11):20-20
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采访一件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遇到另外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本来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新闻,因为某些突发或急变因素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闻价值;或者是在已经停滞或无法进展的新闻采访中,偶然出现新的线索;有时甚至是事实尚未呈现新闻价值时,偶然呈现的迹象为记者所捕捉,而最终形成新闻事实,等等。应该说,新闻采访中的意外收获即记者新闻敏感与记者机遇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一体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是作用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客…  相似文献   

16.
新闻悟性是记者对新闻工作的一种独特感悟。有无新闻悟性是衡量记者优秀还是平庸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著名新闻学者范敬宜曾经说过,“我认为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  相似文献   

17.
涉入式采访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意图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亲身体验和感受事件真相的一种新闻采访的手法。  相似文献   

18.
记者:这些年来,您一直研究法制新闻,取得了丰硕成果。那么什么是法制新闻,法制新闻怎么才能区别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呢?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每天发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察觉到的。而记者的职业特性就恰恰在于他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和洞察,它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特殊能力。事实上,判断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强弱,主要是要看他对所选择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只有当新闻报道被受众认可而且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视新闻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逐渐多起来。他们中有的直接面对镜头作报道,有的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谈提问,有的作为新闻事件的调查者正在深入现场……可以说,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同出镜记者的新闻品格、外在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新闻报道的成败。因此,研究如何做好出镜记者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