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皎然为唐代最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式》、《诗议》、《诗评》是唐代理论色彩最强的诗学著作,他最早提出“意境”的诗歌美学范畴,在中国诗歌理论的建设方面,贡献特大。皎然诗学受到了佛学多方面的影响。皎然诗学中的“闲静论”、“难以言传论”,明显受到佛学的影响;皎然诗学在方法论上,颇有辩证色彩,这也得力于佛学的“中道观”。  相似文献   

2.
皎然的诗歌意象观念主要受佛教唯识宗思想的影响。皎然认为意象就是心象,意象不仅能表情达意,更高的境界是求真。皎然认识到意象对诗歌创作的关键意义,对诗歌意象的整体性、象征性、多义性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并阐述了对诗歌意象的审美追求。皎然的诗歌意象理论影响是深远的,对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以及后北宋梅尧臣的诗歌创作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皎然的诗歌意象理论还被中、晚唐诗学家们所借鉴,形成了中国古代诗学的"物象"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前代、前人的学习与纠正,刘克庄的诗学思想兼综百家,具有显著的思辨性和包容性,其中含蕴的艺术辩证思想可谓集两宋之大成.他延续了北宋的美学宗尚,更加注重诗歌的"自然"与"工巧",并进行深入全面地阐发;他承袭前人诗歌理论,增拓了文学创作中关于"繁富"与"简约"这对辩证关系的认识;此外,刘克庄还结合当时的创作环境及风气,...  相似文献   

4.
"中和"之美——从瑞恰兹"中和诗论"看中国唐诗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恰兹“中和诗论”是新批评派最重要的诗歌理论之一,他认为“诗是各种经验错综复杂而又辩证有序的调和”。这一理论观点与我国诗歌讲求和谐关的艺术境界不谋而合。唐诗作为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更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契合。  相似文献   

5.
权德舆的诗歌,"雅"和"中"的特色非常鲜明.大而言之,是由儒家中和、雅正的审美理想决定的;小而言之,是受到了皎然诗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与他本人的性格、身份、地位也有关系.权德舆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有明显的盛中唐过渡的痕迹,也蕴含了宋型文化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中唐时期著名诗僧皎然的诗论主张"作用"说意指诗人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活动。"作用"说是皎然诗学理论中一个核心概念范畴,涵盖了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时所关涉到的内容主旨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的内容。"作用"说统摄了皎然"明势"、"明四声"及"取境"等相关的诗论主张。诗歌中有无"作用"是皎然评点历代诗歌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皎然以"作用"说来描述历代诗歌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皎然的文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皎然的诗论,举其“势”论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多见。“真情,精思,奇势,险境,高格”可以概括皎然的美学观。他的“势”理论可谓追求奇险诗歌艺术的一种表现,极大地丰富了皎然的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8.
皎然继承了儒家中和之美的文艺美学思想,发展了儒家传统诗论中的"通变"概念,借用佛家的"中道"观提出"诗家中道"诗学观点,妥善处理审美过程中诸多相互对立的矛盾范畴,从新的角度拓展了诗歌审美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佛老之学的影响下,禅宗“即心即佛”、“无着无住”的随缘任运的思维方式与“当头棒喝”的“顿悟”意念,以及道教偏重于崇尚自然、梦幻神游、浪漫超脱的思想特征等因素,皆直接影响唐人对诗歌意境理论的探讨,有助于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完善与定型。皎然《诗式》以“取境”为中心论诗;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味外之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思想与审美观念,正是中国诗学意境论走向成熟的鲜明标志,开启了宋代严羽“以禅喻诗”等诗学思想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0.
皎然“自然风流”诗美观念揭示了诗歌的“自然之关”是一种“妙造自然”的美,并紧紧围绕着诗歌如何实现“妙造自然”的审美要求提出了“措意”、“作用”和“取境”等一系列重要的诗歌创作问题,从而使诗歌的“自然之关”与不可言表的“无为自然”区别开来,成了一个可以叙述言说的实在,也就把老庄“自然”的审美态度转化为一种诗歌自然美的理论。皎然“自然风流”诗美观念与唐代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论述文艺思想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蕴舍在其中的文艺戋学内容,提出了文艺美高于生活美的科学论断.解决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同时将追求艺术美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重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他所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中生动地体现着自己的审美观,是艺术美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采用了"主副线平行发展,侧线穿插钩连,人物盘根错节,揭示心灵辩证发展"的结构方法,使其艺术结构具有"圆拱"史诗般的整体性、时空异常式的开放性和突入心灵深处的现代性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美学新蕴涵体现在:在"道事合一"哲学思考中将美学问题现实化和政治化,对儒道两家美学思想进行了扬弃;自在自觉的空间意识带来三重审美意蕴.因而以宏阔的视角、辩证的眼光观照美的一切,既看重美的审美性,又看重美的功利性和现实性,就成为《淮南子》美学新蕴涵的主导内容.哲学观的新变和审美需要的新变是《淮南子》美学新蕴涵生成的两个主要缘由.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在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广泛的交游论争中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论诗见解,论著《诗家直说》集中地表达了他的诗歌美学理想。谢榛特别强调诗歌要气象浑成,努力追求自然全美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要表现真情,反对拙劣的模拟和矫饰造作;诗歌意象要外射张力,追求艺术与世界浑融互渗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中国诗学的鲜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论美也以人为核心。庄子论道与美、真与美、审美心态等一系列美学理论命题,如“法天贵真”、“自适其适”等,都体现出了时人之生命的热切关注,这也使庄子的关学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艺术自律观念滥觞于康德。康德的审美自律思想并非只是持艺术的形式存在而不及其他;相反,康德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彰显“意志自律”与“审美自律”的内在关联。本文考察康德审美自律思想的辩证色彩,并对艺术自律观念的发展沿革作出考量。  相似文献   

17.
意境美,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受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中互文、设问、指代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39年4月20日艾青在<广西日报>上发表诗论<诗的散文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的散文美"这一美学主张,并将其贯穿于他的整个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本文主要从语言的自然朴素、句式的灵活多变、艺术表现手法等几方面来探讨艾青诗歌的散文美.  相似文献   

19.
诗化的山水精神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诗人画家在创造和美化自然景观的同时,用诗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再现艺术创作的审美趣味.在这个广阔的艺术视角中又创造了山水题画诗的审美形式,文人画家一方面收拾河山,整治林泉,追寻文人气息浓厚的画面意境,另一方面通过诗画合璧的艺术手段,改良表现山水精神的博大幽深,在文和艺的载体高度上把握民族艺术的实质,反映出中国文人画家在追求林泉之美精神状态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前,黑格尔美学思想曾为一切哲学流派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全部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即他对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