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全面科学的分析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是合理制定地区发展政策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构建测度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和系统聚类法分析了安徽省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为科学制定地区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两西”地区农业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星座图聚类法 ,对甘肃省“两西”地区4 1个县、市、区的农业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陇中地区、河西地区农业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区 ,并对今后“两西”地区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综合经济实力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该文运用加权模糊聚类算法,评估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并改进了指标权重的算法,避免不同属性对分类贡献无差异的问题.结合权重与模糊聚类算法,分析评估方案运用加权模糊聚类算法,评估河南省各市综合经济实力,结果表明,运用加权模糊聚类算法评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有效.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实力代表了一定时期该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水平,试采用2014年广西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失衡,存在桂东地区发展较好,而桂西发展较为落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主成份分析运用降维的思想全面分析多项指标,从中提取较少几项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既降低数据的维数,并且克服了数据间的相关性又保留了原始数据包含的信息,是分析变得简单易行.以2015年安徽省16地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为基础,运用主成份分析得出反映地区经济基础、生活水平和物质状况、商业贸易繁荣度的三个主成份,并以此对安徽城市经济实力进行排序和综合评价,得出省会合肥经济实力最强,皖东南地市经济较强,皖北皖西城市经济较弱的结论,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最后分析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给出改善的有效对策,以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这不但在理论上,实践上对安徽地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滁州市各个县、市、区2013年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比较研究,提出用贝叶斯分位数回归刻画每一指标因素在不同分位点处对综合经济实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综合经济实力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天长市、琅琊区、开发区、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南谯区,对排序结果进行成因分析,各个指标因素对综合经济实力的影响在不同分位点处具有不同的力度。启示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时应根据各个县、区、市的区位条件与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重视每一地区优势资源对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可持续能力评价法,建立了基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多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指标体系降维,修正多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系数矩阵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计算得出土地利用可持续度.并利用曲线回归对主要年份土地利用可持续度进行预测,与规划方案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对规划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选取33项指标建立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可持续发展系统综合能力的方法.笔者把研究对象划分为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和教育科技4个子系统,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4个子系统得分为4个变量,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基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的实践,建立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云重心理论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为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提供一种新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选取17个指标建立江苏省沿江县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名;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所有县市进行分类和灰色预测法对各地级市进行预测,分析其发展趋势;再次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排名,对本地区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采油厂的各开发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然后把石油公司看成一个具有递阶性的二层系统,应用二层规划理论建立了油田产量构成二层规划模型。实例表明这种油田产量规划方法更具有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以使油田开发规划更适应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使其实现稳产、可持续性发展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通过变异系数法来确定,分别对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及其三者与城市生态建设综合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以此来研究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状况,进而对乌鲁木齐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与之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2年乌鲁木齐生态城市建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系统状态对生态建设综合指数影响最大;对系统压力影响最大的是资源环境压力,系统状态的变动取决于生态环境状态和经济状态的变化,引起系统响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构件,沂蒙精神主要是影响了人的经济活动行为,它通过经济主体内在的价值理性认同过程和外在行为习惯重复过程实现,是自觉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感,充分意识到弘扬沂蒙精神的长期性、艰巨性,坚持以人为本,在弘扬沂蒙精神中发展临沂经济,在发展临沂经济中弘扬沂蒙精神,清醒认识时代发展变化对精神文化的深远影响,把握沂蒙精神的内涵的新变化,积极采取创新性的应对措施,确保临沂经济社会和精神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据突变理论,设计了我国地区图书印刷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印刷企业经济效益分解为10个指标,由下层指标向上逐层综合,最后归化为一个在0~1之间的数值,形成了突变模糊隶属函数模型。突变模型的建立,为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该文在阐述低碳经济理论和湖南低碳经济实践的基础上,着重确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不仅从纵向分析湖南1995年至2008年间5个时间点的低碳化经济发展水平,而且横向比较湖南省内各个地级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综合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探讨构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后针对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才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积极的正向意义.构建地区人才吸引力程度的评价体系,从地区经济水平、人才生活环境与就业环境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测度,运用熵值分析评价地区的人才吸引力水平,得到广西2000-2012年地区人才吸引力的各个指标权重,其中,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4238(地区经济)、0.2983(就业环境)、0.2780(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证实了人才吸引力与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正向相关关系;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探究地区人才吸引力各维度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经济水平与人才的就业环境是吸引人口迁移至城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量江西省各地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11个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经济基础是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因素的一般判断。江西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要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必须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which precedes the choice of a university in Greece. Specifically, the degree of rationality exhibited by prospective students is assessed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test for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the explanation of human behaviour. Information search is used as an indication of rationality and measured through a survey conducted among 22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academic year 2003/2004. The findings provide weak support for the rationality postulate in that they indicate that more than 40% of respondents could not be classified as information seeker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in order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ensity to engage in information search: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students, students who perceived the decision as important, and students who had acquired information prior to the choice of a university were found to b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information search. The paper draws attention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conomic rational man model of human behaviour and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the promotional strategy of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9.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sation and hegemonic neoliberalism, the state's ability to legitimate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its own policies cannot be assumed as a positive automatic effect.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that once framed state action have changed, and it is reasonable to think that the emergence of a new accumulation regime implies also a shift in the traditional strategies used by the nation-state to legitimate its policy-making. This paper reviews how the neoliberal educational agenda develops a new political rationality tha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forms in which the state has managed its legitimation crisis. In addition, the paper argues that context-based factors, nationally specific, show that this political rationality may not be uniformly applied among different nation-states. The case of semiperipheral countries provides some evidence on the necessary combination of old and new strategies developed by the state to legitimate a neoliberal agenda.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是否有亲合的一面,围绕这个问题自近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而争论的焦点又在于儒家文化是否有工具理性的成份。文章认为,儒家文化有两个分属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即精英儒家文化和世俗儒家文化,二者中都有工具理性的成分,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没能得到充分的展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逐步展开,儒家文化的工具理性已渐渐凸显出来。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对它进行挖掘与改造,儒家文化将会像韦伯所论及的新教伦理一样,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