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儿童依恋的国内外研究趋势入手,简要介绍了目前依恋问题的研究方向,介绍了依恋行为的研究方法,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希望能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依恋研究述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恋是个性社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二战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相关的研究不断增多,讨论日益热烈。了解西方四十年来依恋问题的研究方向和焦点问题,对国内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依恋是婴儿期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本文·从依恋的概念出发,阐明了依恋研究面临的挑战,分年龄阶段说明了依恋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对依恋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对母婴分离而造成的巨大影响的探讨开始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孤儿院里的儿童数激增。这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虽得到了身体的看护,但却明显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障碍。英国的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在20世纪50年代初,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委托,对此类儿童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亦即开创了研究儿童依恋问题的时代。直到60年代,约翰·鲍尔比对最初几年(0~2岁半)母婴依恋关系产生的机制、发展的阶段等问题作了多学科角度的研究,创建了儿童早期社会依恋理论框架。随后,玛丽·爱因斯沃斯等人发明了…  相似文献   

5.
早期依恋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依恋干预的目的在于提高早期儿童依恋的安全性。近年来,研究者从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入手,进行了行为层面、依恋表征层面及综合两者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某些令人振奋的成就,但今后仍须加强适用一般儿童与特殊儿童干预方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回顾依恋理论中有关沟通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关于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和亲子沟通间的联系,特别强调依恋理论中的沟通,关于依恋和亲子沟通间关系的实验研究,沟通、依恋和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本文最后还探讨和分析了沟通的界定、依恋与家庭系统沟通的关系、通过沟通改善依恋安全性从而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依恋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依恋研究史为线索综述了依恋概念的提出、依恋形成发展理论、依恋评估方法的发展、依恋与个体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关系等几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在依恋研究领域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领域的研究情况。依恋的最初的研究就是看到了它在发展精神病理学上的危险性,在后来的陌生情境测验中,人们发现了两种重要的不安全依恋类型,探讨了不安全依恋的成因、不安全依恋与后期发展的关系。近几年,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依恋类型,混乱型不安全依恋,这是一种最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在依恋的高危儿童中,研究最多的是被虐待的儿童和母亲患有抑郁症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更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尤其是混乱型不安全依恋。除了依恋本身的障碍,许多精神病理症状都与依恋方面的问题有关。从发展精神病理学的角度研究依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揭示异常的经验与精神病理过程对儿童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突出问题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回答有关正常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有益于对依恋问题的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热情的相互关系,特指儿童与照顾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强化这种情感上的联结,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依恋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初表现,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对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也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并积累了不少的丰富资料,但查阅众多相关文献,发现涉人跨文化研究的却甚少,因为依恋相同于其他心理现象,有着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儿童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本文试图从影响亲子依恋风格的因素等方面探究其跨文化性,以期为亲子依恋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依恋对个体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依恋涵义的演化入手,介绍了依恋研究的国内外概况,并分别探讨了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依恋的影响因素以及依恋对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等几个问题,最后提出目前依恋研究中存在的争议,试图从整体上对依恋研究有一个明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