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堂语文课,老师需要讲什么?怎样的课堂才算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刚好前几天我听过一两堂课,讲的都是杨绛先生的《老王》。第一堂课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对人物的赏析、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与参考书上没有两样。可是,学生真的是会了吗?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在课堂上再没有内容可讲。于是带领学生把"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为什么会愧怍"再总结一遍。这样的课堂,学生还感兴趣吗?听另一位老师的课,学生展示完学习的内容之后,又表演"老王给我送鸡蛋"  相似文献   

2.
余红 《师道》2003,(12):30-30
最近,我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的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课前在师生对话中王老师仅三言两语,就吸引了学生。“大家知道我姓什么吗?”“姓王。”学生齐答。“同学们对我熟悉吗?”“不熟悉。”学生一齐摇头。“那喜欢我吗?”“喜欢。”学生整整齐齐地很乖地大声回答。“哦,看来你们对我是一见钟情啊。”话音刚落,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3.
<正>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们总会抱怨,这种题目我在课上都讲过很多遍了,可是学生们还是会错.在教学中还经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困惑,"在课上我很认真地听讲,老师讲的内容都能听懂,可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就不是太会了."面对这样的问题能简单地说是学生脑子笨或者不用心吗?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关注的只是教学进度和教学环节,却忽视了"回味"和"反思"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我上自然课、科学课已经很多年了,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老师在上边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却在下边听得昏昏欲睡;实验课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激情,一旦遇到说教课就更难上了。如何展示科学课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果,便成了我日常思考的一个问题。1.展示故事的魅力有研究表明,许多学生对在学校听老师讲的故事非常难忘。于  相似文献   

5.
<正>做不太像老师的老师,上不太像课的课,也许最像教师的样子和课堂的本来面目。支持学生的异想天开一位美国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蚯蚓",讲着讲着,一位小学生站了起来:生:请问老师,蚯蚓什么味道?师:抱歉,我没有尝过。生:我可以尝尝吗?师:当然可以!生:我尝过了,您加分吗?师:当然加分!  相似文献   

6.
16年来,我都是用30多节课便讲完一个学期的教材,剩下大量的时间,除了学生自学外,我便增讲一些学生喜欢的文章。我觉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有的外省市老师来听课,连听了三、四节,我给学生讲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文章。老师们问:“你讲这些跟考试有关系吗?”“直接关系很小。”“那为什么还要讲?”“因为学生喜欢,讲了以后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7.
许多“精品”课,向我们展示了设计者精心的设计和执教者精彩的“表演”艺术,一切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展开,这样的课是好课吗?这样的课能迸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吗?我们平时的家常课,大家也都非常强调备课,课上大多把预案当作一成不变的方案,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场情形。其实,我也并不是说我们非得盼望课上发生点什么意外。至少,教师的眼中应有“人”,应有学生。教师应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而不是自己独霸的场地。应还课堂一点生气,给课堂一点灵气。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动态生成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一、从教材内容中生成…  相似文献   

8.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我执教的《叶的形态》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当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时,教学才是活的,才有生命力,学生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当我走进教室和学生见面时,我没有让学生马上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而是对他们笑笑“:同学们,跟我走!”学生们很惊奇“:老师,不在教室上课吗?”我笑着告诉他们“:我们今天的课从美丽的校园开始,好吗?”同学们兴奋地回答“:好。“”平时上课你们是喜欢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一个人讲呢,还是喜欢你们自己讲?”学生答案各不相…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内容是“电话费的计算”。一节普普通通的数学课,却蕴含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让数学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也才真正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有不同的发展。课前,老师让学生利用国庆节去调查有关电话费的计算,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自己去邮局打听,同时可以去看海报……上课了,老师拉家常式地问学生:平时喜欢打电话吗?在什么情况下打电话,一般打给谁?学生对于这样自由的上课方式非常喜欢,师生交流气氛十分融洽。在这样一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老师揭示了课题:今天这节课…  相似文献   

10.
<正>初识张齐华老师,是在2016年牟平举行的"中华名师大讲堂—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魅力课堂与教学风格展示活动"中。当时张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令全场听课老师时而掌声雷动,时而陷入沉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把这节课的数学思维推向纵深,课堂上特别注重让学生去思考、去讲为什么?真正体现了一名数学教师深厚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讲到半径有多少条?让学生去探索寻找理由;每条都相等吗?让学生去讲为什么;直径有多少  相似文献   

11.
每年开学,我们都有一个疑问:第一节课上什么?怎么上?许多老师都是习惯性地讲讲对学生的要求等规章制度,或者拿着学生花名册点名。这样一点新意也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学生此时并没有反感你这位老师,但他们也没有要想好好地学好你这科。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跟我讲:朱老师,从你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非常学这门课,你上课很幽默、很有意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可后来一琢磨:是不是我第一节课上得很成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了呢?第一堂课怎样上才算成功呢?我个人认为在第一堂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惯性物理老师在讲惯性这一课,一个学生在下面讲废话。老师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仍我行我素。老师: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惯性。老师:请你举个实例。学生:刚才我在下面讲话,虽然您暗示了我一眼,但我没法马上停住,这就是惯性。梦见足球赛“老师真对不起,我又迟到了。这是因为我梦到了一场足球赛。”“这和迟到又有什么关系呢?小明,请你解释一下。”“老师,您不知道,我梦见的足球赛进行得非常激烈,他们两局不分胜负,又延长了时间。”十分满意“喂,怎么样,弗瑞德利克。”父亲问:“你的女老师满意你吗?”“啊,是的,爸爸,十分满意.”“你怎么知道?…  相似文献   

13.
在《画杨桃》一课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教诲”一词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 ,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说说父亲和老师是怎样教诲我的?生认真读课文后交流)生 :父亲经常叮嘱我 :“你看见一件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生 :老师和颜悦色地说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师 :是啊 ,文中父亲和老师教导我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同学们 ,平时你们的长辈对你们说过类似的话吗?生 :我爷爷常对我…  相似文献   

14.
不不知从何时起 ,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很多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 ,若是公开课、比赛课 ,教师更注意做到少讲或不讲 ,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展示 ,让学生讲 ,还美其名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做法是真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吗 ?其实不然 ,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一、“讲”与“灌”、“填”是两码事今天的语文课忌讳“讲” ,可能与没有正确认识“讲授法”有关。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 ,把“讲授法”这一课堂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5.
因为工作关系,我又一次来到江苏省靖江市季市中学,又一次听到了余中云老师的讲课。这次听课的内容是试卷评讲,因为他们学校中考刚刚结束。一般地说,试卷评讲不易讲好,但是我听了余老师的课以后,感觉很好。评讲中,他不是光说答案对错,而是将错的原因与解题的思路和技巧熔于一炉,使学生知道“哪儿错”,还知道“为什么错”、“下次不会再错”等内容。课堂上师生相互问答,气氛活跃,轻松自如,没有一点枯燥之感。课后我问学生,学生也一致反映“很好”,并说,“平时我们就喜欢听余老师的语文课”。 “为什么余老师的课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呢?”我带着这样的问题与余中云老师进行了一次  相似文献   

16.
杨建新 《生活教育》2007,(10):25-25
情景一:班级晨会课上,老师就节约的话题讲了好多,要求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但在第三节课学生去专用教室上课后,教室里电灯长明,电风扇依然哗哗地转着,没有人提醒要把电灯和电风扇关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感觉到什么。思考:注重德育,现在已形成大家的共识。但我们往往重视的是课堂上的说教,老师大讲特讲节约的好处和意义,而缺少的是如何节约的指导和对发生在学生身边具体行为的督促。这样的德育会有效果吗?我想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我们往往忽视这样的现实。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实呢?首先  相似文献   

17.
我让学生写了一个小作文——《我与我的老师》。批阅完毕,我非常吃惊,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赞扬某位老师课讲得多么精彩,水平多么高,而更多是注重人性关怀,我摘取了几个片段,原汁原味地展示给读者,看看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上学期的一天,我在一个班上生物课。当我正讲得起劲的时候,突然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学生中,有一只高高举起的手,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人有没有犬齿?”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我方寸大乱,我只好黯然失色地望着全班学生。“没有。”随即我肯定地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怎么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暗自想。“老师,我们人是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人一定有犬齿。”他理直气壮地与我针锋相对。“对,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突然,一个平时不大爱讲话的学生介入了我们的争论。“类人猿有犬齿,我们人一定有犬齿。”平时更文静的一女生红着脸从牙缝…  相似文献   

19.
在校语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促进;由课堂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相似文献   

20.
正复习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平时学到的知识总是零散的,老师应该在复习课上引导学生把自己零散的知识连成片,再结成网。但大多数学生对复习课不感兴趣,长期以来,学生对历史复习课持这样的态度:历史复习不就是重复背吗?我对这个问题的反思是:一方面确实一些学生由于能力的限制,不能适应高强度的学习从而产生厌学或学习被动的情况,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