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维纳斯第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她的断臂便成了亘古不变的缺憾美,带给美术家无限的遐想,带给文学家不尽的情愫,带给历史学家更多的推论。我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地遭遇着“缺憾”、感受着“缺憾”,但我发现,当“缺憾”被成功利用后,便再也不是“缺憾”,它成了教育过程中的另一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十全十美的东西,世上是没有的。“缺憾”就是生活,具有永远的魅力;“缺憾”也是一种教育教学的资源,教育因“缺憾”而变得生动、精彩、丰富。遭遇几次不同的“难堪”,也可以说是“缺憾”,这些“缺憾”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涯带来精彩的感悟。一、回答不了学生的提问在一次生物课上,我让学生即兴发言来提问老师。因为学生的提问超过了书本、超过了我所了解的范围,结果有几个学生的问题,我自己也不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当时,心中第一感觉就是在学生面前“丢了脸”,没了自己的“师道尊严”。但是,我转念一想:“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吗?”于…  相似文献   

3.
“缺憾”《现代汉语词典》作“不够完美,让人留下遗憾的地方”解。本文认为,凡是人生的圆满幸福以外的种种挫折、不幸、苦难等统统称之为“人生的缺憾”。纵览中外文学史,似乎有这么一条规律,即文学与人生的缺憾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生的缺憾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文学又为人生的缺憾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可以这么说,离开了人生的缺憾,我们的文学艺术不知要逊色多少倍!反之,离开了文学,我们的人生不知要变得何等的枯涩!可是,我们平时似乎对文学与人生的缺憾这个问题重视得不够,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缺憾”是指人生的圆满幸福以外的种种挫折、不幸、残缺与遗憾。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未有终极“圆满”的世界与人生,旧的缺憾被克服了,新的遗憾又随之而来,人生就是在这样有缺憾的世界里作有缺憾的旅行。而“人生的缺憾”也在文学艺术的三棱镜中折射出来,如生命的缺憾、情的缺憾(包括爱情、友情的缺憾)以及仕途的缺憾,都作为文学艺术的源泉之一而被多姿多彩、有滋有味地描绘出来。“人生的缺憾”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审美接受的角度看,动之以“苦情”,可使读者报文学艺术作品相融而共鸣,同时,在期待圆满的审美过程中,读者能体味到一种朦胧飘忽的美感。总之,人生的缺憾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缺憾在,才有了对圆满的希望和追求,才有文学艺术谱写出的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首先应确立一种欣赏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在“欣赏”的同时,亦应能揭示课堂的问题或缺憾,揭明其症结所在。这不惟是一种态度倾向,还是一种“价值取向”。“课堂观察”就是“细节观察”,从课堂细节问题或缺憾中寻找价值,就是“以欣赏的眼光挑‘毛疵’”。  相似文献   

6.
据说维纳斯的胳膊在19世纪出土时还完好无损,右手提着将要滑落的裙裾,左手托着金苹果。可不知在何时何地两条胳膊神秘地失踪,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从那以后,“断臂的维纳斯”成了“缺憾的美”或“美的缺憾”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7.
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以下简称《米》)选入高中课本第二册,大家对断臂女神缺憾美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细细品读《米》作,反复斟酌众人的解说、举证,发现了一些让人糊涂的地方。缺憾而生出美,人们称之为“缺憾美”。断臂的缺憾如何生出美?生出什么样的美?在《米》篇中说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原来这种美是由“想象”产生的,生出的是“想象中的完整美”。很多人用“美人脸上痣一点”或“环…  相似文献   

8.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沦凡人还是伟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缺陷,或是身体上,或是精神上,或是品行上……高明的作者往往不回避人物的“缺陷”“缺憾”,而是采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恰到好处地将人物的“缺陷”当作一种特殊的“缺憾美”来写,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了现行反馈放大器理论“三项基本假设”的缺憾 ,提出了“四项基本假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也许缺憾在当时是迫不得已的,但在成长历程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走向成功与完美的“另类”伴侣。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因为断损了双臂,才使后人格外凝眸,并且忍不住作一番美丽的“异想”。缺憾让美展示了残月般的诱惑,呈现了广阔的再创造空间。那么,被誉为“诗一样事业”的教育能否也来一点缺憾呢?这让我们自然地想到了中国画中的布白艺术。在泼墨如洒的同时,画家刻意惜墨挥金,给画面留出大片的空白。在这空白中,你捕捉不到具象,但无形的魅惑却是挡也挡不了的。面对“缺憾”,观赏者会强烈灵感与创意凭借特有的空白辐射——如同无数的星星隐…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背景下,儿童习作中的“拼凑”,“海编”,“移植”等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年轻教师看似很“完美”的教学设计和具体行为背后,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缺憾。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高校公体教学中“言传身教”的缺憾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言传身教”教学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了现行反馈放大器理论“三项基本假设”的缺憾,提出了“四项基本假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凌龙华 《教书育人》2004,(10):30-30
也许缺憾在当时是迫不得已的,但在成长历程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走向成功与完美的“另类”伴侣。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因为断损了双臂,才使后人格外凝眸,并且忍不住作一番美丽的“异想”。缺憾让美展示了残月般的诱惑,呈现了广阔的再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5.
这个夏天,全世界球迷的目光聚焦于日韩,看一个小小的“飞火流星”演绎赛场上的悲喜。但因一些裁判的技术问题而引发参赛者和球迷对比赛“公正”的质疑,令这次规模和科技含量空前的超级赛事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未来足球将如何弥补这些缺憾呢?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前人对翻译主体性、主体间性以及译者身份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缺憾主体间性”这一概念,并结合缺憾主体间性,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四重身份进行了研究阐释。  相似文献   

17.
模拟“海市蜃楼”现象演示实验是大中学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实验之一,然而实践中发现,现有演示实验装置至少存在“非均匀介质溶液配置难度大、配液必须多人操作、实验周期太长且成功率不高”等几大缺憾。该文介绍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改造的做法,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一些教师对课程特点缺乏研究、把握不准,常有意无意地触犯历史课堂教学的忌讳,以致教学失准,留下缺憾.这些问题可归纳为十种,是历史教学的“十忌”.  相似文献   

19.
曾思锋 《师道》2006,(3):42-43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防御性德育工作方面,这既是现实的需要(因为要确保学校平安无事才能从事相关的教学活动),也是学校德育的缺憾。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小学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出现了一批批“问题学生”。有鉴于此,为了防止学生违纪违法,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头等大事便是如何防御这些“问题学生”违纪违法行为的出现,以致于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围绕着那么几个“问题学生”转。于是,便出现了“一帮一”“多帮一”的德育工作责任机制,老师变成了“问题学生”的监护人,学校成了“问题学生”的监护地。“防患于未…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本身是“有缺憾的艺术”。它的缺憾,主要是因为细节的处理不完美:“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目标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后感悟到要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