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国维诗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境界说” ,“境界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二元论倾向 ,以西方近代先验美学为思想基础 ,结合中国古代诗学传统 ,是融合中西两大美学源流的产物 ,在这种融合中同时包含着两者之间的深刻差异。王国维的成功在于寻找到了这两种思潮的内在契合点 ,由此把西方美学引进中国古代诗学领域 ,从而带来了中国古典诗学思想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和谐”美学和中国古代“中和”美学是中西美学史上的双璧,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和西方不同民族在哲学观、美学观及思维方式上的相异与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和谐”美学和中国古代“中和”美学是中西美学史上的双璧,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和西方在哲学观、美学观及思维方式上的相异与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当代写作美学重返中国古代"前学科"的美学形态已经不可能。但是,全盘接受西方美学的概念体系、逻辑体系以及认识论、本体论,又会抹杀由特定历史建构出的本土的生活意义和生存体验。如何在现代的、理性的学科体系内最大限度地承接和转化传统的美学资源,是当代写作美学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18-24
唐君毅后期对传统中国美学研究的贡献,集中在20世纪60、70年代。在早期和中期奠定的学术基础上,唐君毅考索中国古代审美意识,探讨文学艺术的本性,勘察文学艺术的境界层构,以自己理解的成熟方式,解释和深化中国传统或西方理论的现代意蕴,从而在理论上达到某种思维的新境界。后期的唐君毅在吸收、消化诸多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融会贯通,加以深化思考,显现出思维层次的递进性特征。海内外学界一些论者有关唐氏后期美学陷入"停滞"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唐氏后期美学思想,是现代中国美学建构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语境下美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给美学研究造成的诸多困境来自两个方面:消费化和化霸权的入侵。中嗣美学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重塑中国美学的精英意识,实现古代美学资源的现代转换,积极参与建构全球性美学体系。全球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中国美学走向世界创立了新的快捷通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研究包含美学范畴、美学现象和审美理论三大部分,加强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中国古代美学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主要介绍了美学的理论体系概念,分析了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不能只是西方化,全球化的实质,应是人类的优秀文化全人类共享。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一种美学,那就是全球美学。我们建构的当代美学虽然也是全球性的,但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中国古代不仅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有一个完整的与西方美学可以相互印证但又不一样的美学体系。这个体系对于构建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艺术创作和美学理论研究十分繁荣和丰富,但与西方相比,体系不完备、理论不系统。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和系统理论阐述始于王国维,他创立了中国悲剧和崇高两个美学范畴,开启了悲剧和崇高理论研究的先河,为中国美学理论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西方语境下的中国美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西方美学的语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了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最初的接纳期,再到宗白华、朱光潜等人的融合期,始终是在西方语境下发展的,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学大讨论中其学科体系才真正确立.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应该是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这种美学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以西方美学为参照而建构起来的美学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既是西方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亲和力的美学形态.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为指导,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实践美学流派.实践美学的缺点和不足告诉我们,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根基和土壤,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美善相乐伦理型、直觉感悟整体性、天人合一和谐性的特色,吸取西方美学的美真统一科学型、理性分析逻辑性、天人相分二元性的优长,克服它们的不足和缺点,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新实践美学就是这种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然而,20世纪以来的“百年美学”却是西方美学体系直接影响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学术资源,西方美学对建构20世纪中国美学确实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方式。一味地用西方美学的逻辑与体系来套用中国美学,而忽视中国古典美学自身的特点,必然会丧失其独特魁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必须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为学术基点,有选择地利用西方的学术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2.
“现象美”和“禅态美”虽然产生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 ,但其共性还是较明显的 :一是直观居中的思维方式 ;二是具有相似的核心范畴 ;三是悬置现成经验。中国禅宗可以与西方现象学平等对话 ,并且我们能够突破“中—西”对立模式 ,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态美学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美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特长,我们已洞开大门。我们面临着一体两面的难题:一方面要建构道德形上美学(外),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内),“合内外之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美学受儒家诗教的影响,总是把审美与道德纠缠在一起。20世纪上半地,中国学从西方引进美学,形成了支撑美学学科的独立原则:“超功利性”和“形象的直觉”。这两个原则不仅支撑了中国独立的美学学科,把美从道德的纠缠下解放出来,而且承担了新化运动“借思想化以解决问题”的启蒙使命。  相似文献   

15.
实践美学将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美的根源 ,强调实践对于美的唯一意义 ,这使它面临一个基本的难题 :如何解释人类对天然之美的喜好。这一难题是现实的———当今人类更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谐和 ,更是历史的———相较于西方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更加强调人作为自然之一部分的方面。其实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属自然的一面 ,并未被马克思所忽略。这一以人的自然性存在为基础的本然美学 ,对于消解美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 ,创建 2 1世纪新的美学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美学以孔子为发端,以“仁学”为基础,由孟子和荀子各从一端将其发展为一种与伦理学和心理学联为一体的儒家美学思想体系。在儒家美学的诸多标准中,“中和”为美是最为基本的。基于此,在艺术领域,儒家充分肯定审美和艺术在陶冶人的性情或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价值;在人格美领域,儒家一方面肯定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强调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意义;在自然美领域,儒家主张“比德”说,倾向于从伦理道德和人格心理结构的角度去观照自然景物,惯于将其比拟为某种人格品性的象征或隐喻性表现。儒家美学正是通过这些方面,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关汉卿笔下著名的历史悲剧,《西蜀梦》与《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剧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带给观众以紧张、悲壮甚至崇高恐怖的悲剧美感不同,它所带来的是对英雄逝去的无限伤叹与惋惜之情,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词诗中那种感伤流逝之美。可以说不仅是对古典诗词中感伤悼亡一类悲剧性情感体验的承续,更是古代戏曲在表达人生悲剧性情感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这一悲剧美的形成恰与该剧以回忆时间为主体的时间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对“美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的开启,是对“美的本质”哲学追踪的历史性揭幕。由此,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分析美学放弃了对“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论思辨,试图从其繁复的语言分析中消解美的本质。而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气论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区别于西方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文章从天之元气、人之生气、文之气韵三个层面探讨气论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天、人、文合气,回环呼应,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