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与制约,传统的教育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心灵"与"精神"的陶冶与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必须回归到对"心灵世界"、"精神境界"的关心与关切。首先,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精神的成长,它一方面表现为教育必须关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或一种文化下的心灵世界。其次,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自由的思想,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追求学生思想的解放、精神的独立以及理性的批判。再次,关乎心灵的教育营造闲暇的时空。拥有"闲暇"精神的心灵教育能够唤醒学生内在的心灵,为学生指引美好的人生,帮助学生形塑高贵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必须立足于尘世,但不能匍匐于尘世。拯拔的内在力量来自愿意拯拔的精神意识,是之谓精神自救。大自然不仅以其实惠建立了肠胃的工场,而且以其美建造了精神的圣殿。“会向红尘生野思,恰知泉石在胸中”。自然美不仅是疗救精神创伤,重新获得生活勇气的一个源泉,而且在净化心灵、证悟人生、比励道德等方面都有着启迪意义和感召力量,是精神自救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人是应该有一点精神的.一所大学就像一个人一样,也应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风貌、内在品质和气度."这是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周介铭在其《大学精神的培养》中的首句.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相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深刻的贯通性,二者互策互动,同芳共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应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一个重要方向。当今人类要从观念认识、内在心灵、外界关系和社会实践四个层面,努力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促进人类精神的完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生态失衡不仅发生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也发生在精神领域。《黑猫》《白猫》和《地狱灵猫》三篇关于猫的短篇小说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精神世界,暴露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呼吁人们重视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关注人的内在精神生态。只有回归内部自然,才能使处于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中的人类重新找回心灵的诗意栖居之地,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它独特的精神"场",让班级精神成为一种文化渗入学生心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常常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柔性教育对待学生,然而为使教育直抵学生的心灵,有时候我们不妨采用一种更为震撼的方式来唤醒学生的灵魂,可以通过"极致行为、高峰体验、相反预期"等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一个人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发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人生因读书而芳香四溢,写作也因阅读而内容丰富!一、情趣高雅有品位通过读书,提升心灵的境界,使文章具备一定的品位。当代作家王安忆曾谈到写作的意义即建筑一个"心灵世界","它的意义在于,在世界上设立一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同时还要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打好学生的"精神底色",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最基本的要素是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要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层的理论内涵。以民族梦为基点,结合瓦氏夫人的历史事迹,以现代人的眼光对其精神内核进行新的解读与分析,认为"民族梦"是其内在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0.
精神是人类心灵的港湾,灵魂的家园,给予生命崇高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成长需要精神的关怀,精神关怀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精神成长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精神关怀应该是向善的、向上的、启智的和审美的,它使学生的心灵生长出精神、思想、情感、道德、意志与想象的一翼。缺乏这一翼,就难以拓展人日益狭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同"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的内在规定一定是相同的。何为教育?教育其本质意义是对人性涵养和生命关怀,是促进自我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是激励每一个人最大可能的充分发展。教育是解放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是以人性的本质所需要的方式尊重人的尊严,让其获得健全的人格、自由的能力、理性的精神、卓越的德行、独特的个性,而不是束缚、压抑、限制人的天性天赋。教育不能离开这个终极意义的"同"。教育发展应有的内在规定必须要"同"。教育是一个彼此关联且  相似文献   

12.
阅读活动关系到一个人的审美品位和内在气质,渗透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灵魂诉求,高品质的阅读是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塑造心灵人格、提升文化素养的“源头活水”。因此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人由于对其社会矛盾的审美观照的不同,其悲剧精神的审美发生特征也会显现出不同特征。它们主要表现为:1.内在延宕与外在阻隔。2.心灵忏悔与善恶褒贬。  相似文献   

14.
长征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长征精神既是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新时期培育"四个自信"的时代呼唤。通过对长征精神与"四个自信"内在关系的梳理,在深化了解长征精神的同时,有助于挖掘其深刻的时代价值,为弘扬"四个自信"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的精神成长是教师精神成长的一个特殊领域。说其特殊,是因为班主任主要从事的是精神劳动,是与学生心灵沟通、促进其精神发展的精神活动。班主任的精神成长是指在一定教育文化环境的熏陶下,通过学习、实践、培训和自我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使班主任获得富足的精神生活,成为精神丰盈的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是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内在特征,提升人的精神品质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现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迷失和精神发展的当代危机,呼唤精神教育;人的精神大厦的构建包括心理、道德和审美三个层面,因此精神教育的内容也是由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的一个大“道德教育”体系,三者是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动态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万物起于生命,而人却达于精神",追求教师的精神建构,是心灵关怀的理想追求;以心育心的引领策略,是心灵关怀的力量源泉。一、教师管理:在精神引领中存储心灵能量"物洗则洁,心洗则清",洗涤心灵能让人获得一种战胜自我的欣喜。我校坚持以精神引领洗涤教师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人身体的成熟大概弱冠时便已完成,但精神的成熟大抵是我们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因为精神的成熟是会不断生长和发展的,可能在某一阶段我们便自以为已经完全成熟了,但其实我们还幼稚得很。①精神的成熟不代表往自己的心灵打上一个又一个"补丁",使内心日渐复杂,对外界的设防和敌意日渐增长。这并不是真正的成熟。或许我们会因"安全系统"的升级而免受伤害,但这种"乖巧"的做法无异于怕黑夜的孩童,是怯懦的表现,何谈成熟?当然更不是变得贪诈狡猾。这是人的精神异化,是堕落!心灵已经荒芜,何谈"郁郁青青"的诗意境界?②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赋予国家以内在的"精神",从而似乎让其"活"了起来。梁启超的国家"精神"有三种表现形式:法律、主权与文化,它们是梁启超有机体国家观的自然结果,在其政治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梁启超国家"精神"的目的是为解决两个重大问题:对内统一、对外独立。  相似文献   

20.
审美情操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育人的审美情操,审美情操是人最高级的情感之一,它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包括美与善的统一、现实人格与理想人格的结合、内在道德律令的建立等;又具有巨大的人格力量,包括心灵的升华及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等;还具有灿烂的精神光辉,包括对人精神的肯定、对自由的追求、人的本质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