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较,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在“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竞争力水平”关系模型基础上,利用样本行业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行业中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研发资金的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产出水平以及与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研发人力的投入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呈现负相关。外资企业中研发人力的投入程度会对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外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对其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本土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与企业竞争力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江西省节能环保企业的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节能环保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呈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较高,而外资企业产出水平较高;民营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资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较,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在"技术创新投入一技术创新产出一竞争力水平"关系模型基础上,利用样本行业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行业中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研发资金的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产出水平以及与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研发人力的投入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呈现负相关.外资企业中研发人力的投入程度会对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外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对其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本土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与企业竞争力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学者利用生产函数法模型对我国区域、企业及行业技术创新绩效分析研究现状,通过归纳对比相应的研究结果,发现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可以从整体上分析我国区域、企业与行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特点及其制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东西部各省份大中型外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由分析得知:技术创新总量因子和技术创新效率因子是影响东西部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东部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西部较弱,进而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了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申彪  余妙志 《科研管理》2009,30(5):124-131
摘要:本文在修正的A-J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外资企业技术溢出并不意味着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门槛效应”,通过技术积累越过门槛,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才可促进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文章对1999-2006年我国工业企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当行业总体、高、中技术行业未达到门槛值时,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但在低技术行业中这种促进作用却是显著的。最后,文章针对导致上述结论的可能原因及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郑慕强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56-1661
分析了外资企业对本地企业不同的技术外溢效应,并研究了这些外溢效应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广东和福建7市9个行业的139家与外资企业处于合作与竞争关系的本地企业为样本获取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后向联系效应对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正的影响,而员工流动效应和前向联系效应对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向作用的假设没能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8.
沿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针对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生产技术的要素偏向指数,借助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别进行了测算,并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对两类企业生产技术资本偏向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无论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均偏向于资本,但是国有企业生产技术的资本偏向指数比外资企业要高得多;要素结构的资本化程度越强,生产技术的资本偏向度就越低,而行业竞争强度越大、研发创新投入比重越高,生产技术的资本偏向度则越高;同时,出口则会削弱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生产技术的资本偏向。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得到结论: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积极的作用,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促使了外资企业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对于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高技术行业,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比较明显,而对于竞争程度不高的高技术行业,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FDI技术外溢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外资企业不同的技术外溢效应,考虑本地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探讨了横向外溢效应、纵向外溢效应对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基于福建和广东9个行业的177家与外资企业处于合作与竞争关系的本地企业为样本获取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本地企业拥有外资企业更好的竞争、示范和员工流动的横向外溢效应,他们的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也会更好;(2)纵向外溢效应(前向链接和后向链接效应)虽然对本地企业技术创新也有显著正的影响,但其作用程度则相对弱很多;(3)另外,FDI技术外溢会通过影响本地企业吸收能力,进而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关键词:横向外溢效应;纵向外溢效应;吸收能力;技术创新;本地企业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效率指标和基于DEA的Maluquist生产率分解指标,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行业测度。研究发现:(1)私营企业在大多数行业中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处于优势;国有企业在垄断竞争行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相对较多,但在竞争性行业却很少;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刚好与国有企业相反。(2)港澳台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竞争性行业的创新效率远高于国有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垄断竞争行业中的创新效率差异不明显。(3)竞争性行业中公有制企业"技术追赶"效应略好于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略逊于非公有制企业;在垄断竞争行业在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追赶"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6—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和改造升级技术4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我国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不同性质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涉农企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消化吸收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由不显著的正向效应逐步转变为显著的负向效应;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内资涉农企业、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显著的负向效应,且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小于对内资涉农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和改造升级技术4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我国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不同性质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涉农企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消化吸收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由不显著的正向效应逐步转变为显著的负向效应;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内资涉农企业、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显著的负向效应,且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小于对内资涉农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层面,阐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双重主体地位的内涵,并从规模和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难以通过“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来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尚没有成为国有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驱动;私营企业研发活动发展较快,研发效率较高,但是发展空间受限制;外资企业研发活动市场化导向强、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内容提要:当今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社会、技术的革新变得越来越快,企业技术创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补贴政策是政府用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关联企业作为研究目标,加入企业吸收能力这一内部因素变量、技术创新补贴这个外部因素变量,构建了函数博弈模型,分析了技术创新补贴对关联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相关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35个工业部门,2000年到200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技术创新的生产函数,定量地评估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得出在重工业行业,FDI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轻工业行业,FDI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虽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甄峰 《科研管理》2016,37(2):29-36
本文利用我国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应用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渐进引入变量的系统比较方法,测度不同企业群下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员工培训等创新行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创新行为均能够提升生产率,多种创新行为协同作用有更为明显的效果;自主研发在中等规模企业、私营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有更强的作用力,在外资企业中影响力不显著。引进吸收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有更强的影响力。山东比江苏、浙江等纺织业强省的创新影响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效应,而技术创新是中国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就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接下来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29个地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度,并将其作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纳入知识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利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发展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来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发展,使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张宗益  周勇  钱灿  赖德林 《软科学》2006,20(2):125-128
使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3年的panel data数据,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实证研究了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效率较低,同时,东、中、西部之间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差距明显。这表明如何提高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和缩小区域之间效率差距是当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各年度企业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到相应的生产函数,进而通过观察广义技术创新参数和技术创新贡献率的变化,可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情况。以广东民营科技企业为例的观察表明,广东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总体较强,而自1998年来,广东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所下降(除在1999年提高外),2000年后则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