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教材中“燃烧的条件”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方便开设此实验,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学生环保素养。  相似文献   

2.
3.
4.
何凌 《化学教学》2002,(8):26-26
初中化学九年义务教材第 1 8页〔实验 1 -1 0〕 ,是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果按教材上的方法操作 ,用 90℃以上的开水 ,铜片上的白磷可在 3— 5分钟内燃烧。该实验虽然效果明显 ,但时间不易把握 ,且水温和水量不易控制 ,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进后 ,大大节约了时间 ,且容易控制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 2 5 0mL的烧杯代替 5 0 0mL的烧杯 ,用 5 0℃—60℃的热水代替开水 ,并注入其中 ;用 1 0 0mL的烧杯代替铜片 ,并在烧杯底部一侧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另一侧放一粒比绿豆略小且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  相似文献   

5.
为"教师研究"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的本意在于使教育行为本身成为更有意义的事件,它的真正价值是在研究过程中实现的.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当事人"角色、置身于其中的情境特点、与日常教学融为一体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有别于专业研究者的专门化的研究之路,并且有着专业研究者无法取代的优势.教师研究保持着"前科学"的原生状态,更能显现出生活世界原本具有的复杂多样性,同样开启着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中学化学教材讲的燃烧条件就3条: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但为何蜡烛抽掉烛芯就无法正常点燃,工业酒精中要加入甲醇、方糖要沾上点香烟灰才能引燃;铁钉烧红后伸入氧气瓶中为何不见火星四射;民间"打铁花"表演为何一定要把通红的铁水打成碎末才能见到满天火星飞舞的壮观景象;粉尘爆炸实验又点火又喷粉为何常常失败;锅内大豆油起火时在火上浇油为何把火给浇灭了;为何教材上只安排氢气而不安排甲烷的爆鸣实验;氢氯爆鸣实验中氢、氯两气的体积比为何要选1:2等等.解答这些问题仅凭上述3条很难自圆其说,很多燃烧"异象"和燃烧实验背后隐含着燃烧的第4项条件,这第4项燃烧条件又因燃烧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多端.对这些中学化学教师应该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7.
8.
顾弘  张淯清 《化学教与学》2023,(22):18-22+37
针对“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教学中碎片性、割裂化的倾向,提出基于学科大概念的认知分析,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课时规划,并从学科大概念出发,对“燃烧”这一课时从学科价值的视域下展开教学设计与实践,从而促进教师能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教学内容,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由知识学习向观念形成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9.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笔者在实践中,感悟到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一味地靠空头说教和训斥、训诫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我们能站在另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化"黄莲"为甘霖,变"鞭挞"为呵护,走近后进生,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用关爱感化他们的心灵,用人格的力量拨动他们的心弦,引领他们自我剖析,反思出错的原因,寻求纠错的方法,让他们在失意中找优势,反省中树信心,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的批判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中国教育界也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呼声一片。其实,“教师中心教学”和“学生中心教学”各有特点、各有利弊,也各有自己的适应性,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作为教学法的实施者,教师不应存有偏见,而要将他们同等看待。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当前幼儿园教育评价与教学脱节的弊端,为实现评价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发展性功能,“为教学服务的评价”坚持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强调评价内容来自真实的教学内容,以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为评价对象,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实施,强调评价结果为下一步教学计划服务。遵循这一评价理念,在构建操作化的评价工具时,“为教学服务的评价”需要设计体现学习领域特殊性与该领域关键经验的案例式评价活动和结构化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从学生熟悉的燃烧现象入手,用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让学生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事物具有二重性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考、中考的相继结束,中小学的期末考试也结束了,考试分数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参加期终考试数学得了88分,试卷发下来一看,发现有一道题做对了,但教师判为错,扣了10分,这个学生要去找老师要回这10分。  相似文献   

16.
"燃烧和灭火"学案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燕 《化学教学》2011,(1):38-41
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角度说明了设计"燃烧和灭火"学案的基本依据;介绍了设计的基本思路;附有完整的"燃烧和灭火"学案.  相似文献   

17.
在我校"行知杯"优课评比活动中,六年级李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一课赢来了在场所有教师的一致好评,其中精彩的一幕让人回味无穷、教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19.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化学工作者经常遇见的问题,对于组成简单有机物的燃烧,其方程式的配平,可根据通式直接写出,但对于稍微复杂的有机物燃烧,在配平时感到束手无策。现介绍分子氧化数升降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1 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上科版教材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 ) ,属于社会课题类章节 ,课程内容不多 ,难度较低 ,但却有很大的教学弹性 ,课时安排为一节课。我认为 ,这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好机会。1.2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某种情境 ,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可以以“疑”入境 ,以“理”入境 ,以“趣”入境 ,以“情”入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 ,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其中仅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