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谦 《教学随笔》2010,(6):27-31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题目:其实我也可以—— (二)风雨中有伞相伴,头上便多了一片晴空,黑暗中有灯相随,脚下便多了几分坚定;人生旅途上有你同行,心中便多了几分温暖,几分自信,几分憧憬……  相似文献   

2.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题目:其实我也可以_____ (二)风雨中有伞相伴,头上便多了一片晴空;黑暗中有灯相随,脚下便多了几分坚定;人生旅途上有你同行,心中便多了几分温暖,几分自信,几分幢憬……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在学习《内燃机》一课的过程中,常会遇到有关已知飞轮转速求每秒中经过几个冲程,做了几次功的问题。由于这类题型不仅考察学生对内燃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几个冲程,活塞对外做功几次,活塞往复运动几次,飞轮、曲轴转几周的识记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思考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数与形结合,让学生"心中有数"二年级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的直接基础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认识,虽然"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如何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和未知的"倍的概念"衔接起来,却是本节课的关键。所以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  相似文献   

6.
在百分数应用题中,“求一数是另一数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之所以较难,原因有二:①在分数教学中,教材没有很好地研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致使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意义和法则;②在求一数是另一数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中,含有“增长”、“节约”百分之几的情况,它们很容易产生混淆现象。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提出三点建议。 1.把整、小、分数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求一数是另一数百分之几的意义和基本法则。例如,在这类应用题的  相似文献   

7.
编织生命     
远处的高层建筑挡住太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时光也就告别了2008年的所有白昼。端坐于电脑前,在距2009年尚未到来的几个小时中,四周寂静一片,黑暗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示范     
给学生做示范,对教师来说是责无旁贷的。四五十年前,刚进复旦求学的我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庭院中有一个水池,池中的几条鱼和几枝荷花为环境平添了许多生机与情趣。"教我们写作的教师黄润苏改动了其中几个量词,把句子改成了"庭院中有一方水池,池中的几尾鱼和几茎荷花为环境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情趣。"与其说黄老师是改作文,还不如说是给我作了一次示范,我看后真是感触良多。如果说,在以后数十年中我  相似文献   

9.
青春或友谊     
一在W中这几年是我人生中最辉煌的几年,我在这里挥洒了三年的青春热血,但我的热血并没有很好地滋养脚下的这片土地,W中这所号称全县绿化最好的中学依旧我行我素,寸草不生。偶尔有几棵小草挣脱开土壤的束缚,冒出几点新芽,想要书写生命的奇迹时,便会无情地淹没在W中就餐大军的铁蹄之下。W中的伙食能让人产生一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冲动,可这依然不能阻挡W中学生对机体生物质能的需要和渴望。不只如此,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认识分数,知道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2.让学生们在自己亲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几分之几"的概念。3.让学生们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觉得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并认识几分之几并能正确表示出  相似文献   

11.
奇迹花园的黑猫几凡有一颗星星,但不是在天空中,而是在深海里。没有几个人会幸运得有自己的星星,但黑猫几凡有。因为他是一只与众不同的黑猫。  相似文献   

12.
趣味数学     
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一只狗和三只兔一样重,一只兔和三只鸭一样重,那么一只狗和几只鸭一样重呢?找规律移火柴37移动下面每道算式中的一根火柴,使等式成立。找一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顾东春写趣味数学@顾东春~~  相似文献   

13.
在整数四则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几,就比原来的数多了几;一个数乘以几,就是把原来的数扩大了几  相似文献   

14.
那个瘦黑干枯的卖鸡人,轻挽活鸡脖子,娴熟地亮刀,漫不经心地一掠,一拧,再在桶中几浸几扯几捋,一只干净白亮的鸡就像变魔法似的变出来了。前后不过两分钟。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棵树,一棵老树,一棵思想深刻的老树。我根植在一个寂静的公园,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只有周围的花草。几十年,几百个月,几千几万个日子都是这样一成不变。直到——你的出现。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公园里满地的落叶,他踏着落叶,缓缓走来。走到了我身旁,从口袋中拿出一根带孔的  相似文献   

16.
<正>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认识分数、体会分数意义的重点,也是今后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就没那么容易了。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多重比较、举一反  相似文献   

17.
一、运用整体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然而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长期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师习惯于教几个单词,读一段或几段课文,然后进行课文的翻译和语法分析。这样,一篇课文往往被分成几个部分,用  相似文献   

18.
《赶海》(苏教版第六册第3单元)一文中几个叹词的妙用,非常恰当地展示出了作者在赶海过程中那种抑制不住的欢快心情。但笔者前一段时间连续听了几节《赶海》一文的课堂教学,发现几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文中几个叹词的重要作用,只是一带而过。笔者认为,我们在该文的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以文中的几个叹词为切入口,通过强化对叹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教法1新授后,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会平均分和所取的份数,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操作中,要求学生用对折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再将其中的一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写出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接着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六份,将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并写出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马上进行操作,都达到了老师的预期目的。师:同学们,先来看这个正方形,涂色的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都是取一份呢?”这一节课的…  相似文献   

20.
讨论含有受控源的一阶动态电路的几种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结合法。通过举例比较,在几种分析方法中,结合法具有简洁明快、适应性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