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而基于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人体隐喻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萍 《陕西教育》2009,(12):22-23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工具。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概念隐喻的三种类型: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并以此分类为依据探究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人类对隐喻的理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语境、隐喻自身的特性及主体的认知能力等,把握英汉文化的同一性,有助于我们对隐喻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隐喻在人类语言与认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产生于人类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联想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概念语法隐喻作为隐喻的一个部分,对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喻的认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菥和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探究隐喻研究由修辞到认知的历史发展走向,隐喻认知本质及其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隐喻是如何生成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修辞学、文学或是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认知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人类普遍的认知系统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对世界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在分析概念隐喻认知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系统地阐述了隐喻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体验、认知世界的基础,人体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重要途径。“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英汉“手“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揭示两种语言中与“手“有关的隐喻词汇在隐喻构建及运行机制方面的异同并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空间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介词英语中 ,空间隐喻应用之广泛 ,表达之形象更为突出。在时间、范围、状态、数量、社会地位几个抽象概念中 ,空间隐喻以其系统性、广泛性、形象性充分表现了人类语言发展中隐喻思维及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隐喻与认知,隐喻与语言的关系,指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隐喻的语义特征为人类进一步认识世界创造了条件。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如何利用隐喻思维培养提高词汇习得能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英汉颜色词隐喻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从隐喻角度看英语词汇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人类的思维从根本上是隐喻的。而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载体,与隐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隐喻角度来探讨英语词汇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莱考夫的隐喻理论构架,本文从中英文化对比的视角对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当代认知观认为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英汉隐喻中的相似之处, 中英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 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 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文章藉比较汉英动物词隐喻意义的异同,即重合、冲突、空缺,分析了汉英两民族在认知思维上的差异,并揭示了形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隐喻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它普遍地运用于语言中,而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隐喻运用有所差异,即普遍性中存在着差异性,本文从此角度出发来探讨隐喻的运用,并且探讨其对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方式。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对英汉语言中的"黑色"隐喻加以对比分析,探讨以"黑色"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认知语义。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隐喻拥有普遍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既是一种言语行为,又是一种心理过程,还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隐喻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中,是文化和经验的沉淀。文章从认知角度比较隐喻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点,以利于我们跨文化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6.
通过行为链模式对比分析汉、英动宾结构的构建过程,发现汉、英动宾结构存在普遍相似性,除典型动宾结构呈现对称性特征外,英语动宾结构在构建过程中也体现了语义结构的兼容能力,出现代体宾语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思维的隐喻性与转喻性是人类所共有的普遍认知方式;另一方面,汉、英动宾结构的构建过程也存在明显差异性,行为链模式相逆相异,表现为英语缺少施事宾语,而汉语少见同源宾语等,另外,英语的代体宾语数量远远低于I汉语,说明各民族虽然具有相仿的认知方式,但认知过程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由于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经历存在相同点,因此各民族间的词汇隐喻有着共性.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描述同一概念时,常常选用不同的事物作为词汇隐喻的取向,有一些词汇隐喻甚至只为某民族的语言所有而无法在其他语言里找到对应物.因此词汇隐喻在认知过程中还表现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民族文化特征的各个主要方面对词汇隐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国民性格及民族心理特征、宗教文化,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应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以适应社会发展,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带有深刻变革意义上的科技创新。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以大量翔实的与颜色词"黑"有关的隐喻表达为语料,从跨文化角度对英汉语中黑颜色的隐喻认知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黑颜色隐喻认知是如何根植于英汉文化中进行探究,以期能帮助英汉语习得者在跨文化交际时减少语用失误,进而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