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乙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小说家劳伦斯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创作的背景环境和人物素材很多都源于作者本人早年的真实生活。童年的矿区生活是劳伦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仅如此,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这两个在劳伦斯生命早起极为重要的女人也是影响他创作《儿子与情人》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成长环境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反映,以及他生命早期的两个重要女人——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与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和米利亚姆的形象对比分析,揭示出他的早年的矿区生活和这两个重要的女人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证实小说《儿子与情人》的浓厚的自传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杨春睿  岳辉 《考试周刊》2011,(11):20-20
在D.H.劳伦斯的作品中,象征手法是一大艺术特色。在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中,他成功运用了这一手法,赋予了贯穿整部小说的意象"花"以深刻的象征寓意。文中对的花描写象征了小说中的三个女主人公,暗示了小说中情节的发展。本文试从花与主人公的联系来对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在以往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娴熟的艺术手法把家庭对他的影响,他与弗丽达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他对当时社会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展示在<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可以说是劳伦斯一生创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体现的人际关系哲学。厌恶人与人之间冷漠理智的相处模式,劳伦斯呼吁要寻找深层旋律的人际关系。他所主张的理想的人际关系就是小说中康妮和梅勒斯的血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在对自由性爱的讴歌方面,表现出了明确的女性解放意识。然而,小说中由叙述视角发出的议论,则带有鲜明的男权主义色彩。小说中人物角色对自由平等的两性关系的讴歌,是劳伦斯超越于他所处的时代的地方。同时,劳伦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男权主义传统的影响,这正是造成小说中角色声音与叙述声音冲突对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是劳伦斯作品所反映的一项重要内容。他的女性主义的形成表现于《儿子与情人》,其发展过程清晰体现于《虹》和《恋爱中的女人》,其走向成熟则表现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从中可以认识其女性主义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演变过程,进而有助于增进对劳伦斯小说的欣赏、理解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为劳伦斯提供了情节原型。通过分析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不难发现,作家始终围绕着两性关系的不和谐——和谐这一情节原型构思作品,由此展现他对男人和女人美好关系的探求,展现他重构和谐的人与和谐的社会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的出现标志着英国现代主义小说进入了高峰时期,他的作品深受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影响。劳伦斯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是弗洛伊德理论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是现代最富有想像力和创新的作家之一。他不仅用传统的象征,而且用现代的象征艺术,他的象征独具个性。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运用了大量象征。借助于隐晦的意象和象征性的语言,作者诠释了小说的内在主旨和人物复杂隐蔽的心理,使得文章有更加深刻的主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想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2.
T.E.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坛上的军人作家,因其成功地领导阿拉伯部族反抗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被誉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他以此为题材创作的《智慧的七大支柱》获得“伟大的现代史诗”的称誉。该书在报道军事行动的同时,还生动地描述了阿拉伯的历史、宗教以及风土人情。此外,他在翻译、学评论等方面也卓有建树。他对阿拉伯自由事业所表现出的忠诚和成名以后急流勇退、隐身行伍的做法成为一直吸引西方世界的“劳伦斯之谜”。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笔下的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描绘他理想中的世界,他认为现代人的个体意识已被社会意识同化而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只有实现了两性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回归到自然人,世界才算完美。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在小说中展示出了惊世骇俗的伦理道德观念,他的创作试图通过血性意识来解析人的存在;进而建立符合圣灵法则的真正理想的婚姻;同时又站在家庭的层面对弗洛伊德的伦理观念进行了反驳。其目标是要帮助读者打破旧有约束,建立一种真正合乎人性的道德。进而找寻一条人性自由发展、人与人关系和谐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杏花》这首诗是劳伦斯的诗集《鸟·善·花》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在这首诗中,劳伦斯以拟人、象征、比喻、对比、类比等修辞方法,新颖奇特的意象,陌生化的语言以及一系列的奇思妙想,去感受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杏树和杏花世界,巧妙地在物与我之间建立起了密切联系,顺利实现了诗意人生的隐喻式书写.  相似文献   

16.
D.H.劳伦斯向来以对两性(包括同性)的身体的书写受到关注.在其短篇小说<普鲁士军官>中,军官与士兵异质的身体特征成为两人潜意识对话的基础,成为构建生命关系的出发点.以暴力实现身体欲望的诉求曲折体现了建立男性同盟的可能性及其政治意义.由身体的感觉启动无意识,唤起生命的本质存在,成为劳伦斯对抗现代工业文明理性与程序的媒介.  相似文献   

17.
以西方劳伦斯诗歌研究的具体文献为依据,划分出国外劳伦斯诗歌研究的四个阶段,即二十世纪前二十年,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纪至今,分别探讨了各个阶段的特点,并在最后结合中国劳伦斯研究的总体特点指出,劳伦斯诗歌研究急需中国批评话语的参与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D.H.劳伦斯的小说映射出他的哲学观,但其随笔和信函更直接和更真实地表征了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观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相应和,把世界的本原喻为永恒变化、燃烧着的火,不仅象征着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原则和发展变化规律,而且象征着人性的本能,其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较好地表征了该观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小说家,劳伦斯对小说有着自己特殊的见解,他的小说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同时,他还以散文的形式论述自己的小说观。在他的散文中,劳伦斯对小说的重要性、小说与情感及小说与道德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劳伦斯的小说和散文为依据,对他的小说观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0.
D.H.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本人及其作品,特别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引起过不少争议。作为世纪之交的作家,以弗罗伊德学说为代表的心理学对其影响很大。本文用弗罗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对劳伦斯及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精神分析法解读,从中找出劳伦斯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