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竞技体育领域中不断出现服用违禁药品、假球、裁判不公、看台观众暴力等违反伦理道德的现象,造成了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失落.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重构失落的体育伦理,促进其价值回归,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体育伦理道德风尚刻不容缓. 1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意蕴 1.1 竞技体育蕴涵了真、善、美统一的伦理价值 在哲学上,"真、善、美"的定义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一些人认为"真"意味着认识符合实际;"善"指的是善行,即人的行为对群体所具有的价值;"美"涵指使主体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的体验.还有人认为"真、善、美"分别指的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运动竞技中真、善、美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之关系的讨论,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运动竞技的美学问题。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说明了运动竞技中真、善、美统一的意义及其对促进竞技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真、善、美,是人的活动所要达到的三种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努力达到真、善、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真义体育论持有者从思维差异角度审视竞技运动与身体教育的差异,认为身体教育与竞技运动分别对应"真"与"善"两个不同的价值领域,真义体育求真不向善、竞技运动向善不求真;通过研究提出:身体教育求真也向善、竞技运动向善也求真.  相似文献   

5.
太极三美     
翁心诚 《精武》2010,(3):64-65
欲谈美,先得谈真与善。真指大道.即自然之理,具有客体性;善指善良之心,仁义之德,具有主体性;而美是上好与极乐境界,引起人们的愉悦乃至极乐的感受,美是真善的崇高体现。真与善是美之前提,没有真善何以谈其美,美是真善的至上境界,不美又何以真善?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育之伦理精神——善的导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伦理学价值分析法,对竞技体育伦理精神进行多视角探寻。竞技体育伦理精神———善,实质表征了竞技体育的道德性和价值性;主体和追求具有多个层次;内涵了理想、目的、规范、主体精神、品质和行为等方面;包含两个维度,即竞赛伦理和社会性伦理。发展竞技体育善应继续宏扬奥林匹克精神,并可引入中国伦理文化的合理成分;竞技体育历史和现阶段发展中,善与真还一定程度地处于分裂状态;发展竞技体育要防止真理与价值、科学与道德的分裂。  相似文献   

7.
从中、美高校竞技体育制度、竞技体育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度本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职业流向与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人才职业流向相反,是导致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论竞技体育外缘性空间的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腐败可理解为与竞技体育相关的机构及其个人利用权力故意实施有悖于竞技体育最高原则"真"、终极目的促进人类社会前进的行为.竞技体育腐败的两个至关重要的要素是:是否有悖于竞技体育最高原则和是否不正当利用权力.基于促进人类社会前进的终极目的而对"真"无止尽的追求和严格恪守即是竞技体育的最高真谛.一切有悖于促进人类社会前进、有悖于竞技体育最高原则"真"、有悖于人类良知的工作机构及其人员的制造虚假、违背竞技体育道德的心理和行为即是竞技体育的外缘性空间,也是竞技体育产生腐败的外缘性空间.竞技体育外缘性空间的腐败主要存在于对竞技体育进行管理的各类政府机构和体育协会及俱乐部.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的发展是我国整体体育运动发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而言,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竞技体育发展方针、竞技体育立法与管理、竞技体育变革与适应督导、竞技训练方法与手段建设等竞技体育发展体系中的软件;二是竞技体育投入和各级各类竞技体育实体的结构、规模、比例以及条件装备等竞技体育发展体系中的硬件。对于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软件状况的描述通常是定性的和非量化的,而竞技体育发展中的硬件部分往往以量化的形式出现。本文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竞技体育发展的指标体系;另一是根据该指  相似文献   

10.
现今的体育竞技赛场,除了展示人类的真、善、美,同时也被暴露出假、恶、丑,兴奋剂等一些不良现象对人类正义的挑战。通过对竞技赛场上出现的使用兴奋剂现象作为切入点,认为其主要原因为:竞赛相关者内在认识的缺失;兴奋剂的检测水平滞后;社会评价的偏失;科技的进步。并针对其归因我们应该发展和完善体育道德教育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道德评价体系;增强国际交流,提高兴奋剂检测水平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与规划,力求还竞技体育赛场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11.
从解读赌球背后的人性出发,研究赌球主体的人性选择——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物质与精神和理性与感性。探寻人性选择产生的根源——物质财富分配不公平,民众相对剥夺感普遍增强;多种文化思潮并存,文化导向偏失;过分GDP崇拜,国民幸福感偏低;制度供给不足,潜规则泛滥。研究认为通过求真可以为规避赌球行为寻找理性;通过向善可以为赌球主体确立价值;通过创美可以为体育运动发展追求和谐;通过修身可以为民众树立内省方向;通过重法可以为国民提供"实质法治"。  相似文献   

12.
体育法的修订,离不开对体育概念的界定与说明。以过程哲学为视野,将体育概念重构为:人追寻自身生命价值的身体运动过程。追寻生命价值可从追求自然生命价值和探寻超越生命价值两个过程来诠释,自然生命价值是基础,指向身体价值,超越生命价值是升华,指向求真、向善、尚美、追圣四个维度;身体运动是体育的基本手段。借体育法修订之契机,将体育概念纳入体育法总则之中,发挥其在体育法中的引领作用,为全民健身、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等篇章以及相关条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建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莉 《体育科学》2007,27(6):88-9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分析与归纳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人类优秀品格和崇高理想的生动映现。体育精神主要由人本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队精神4大要素构成。体育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完整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人的价值;追求真善美和自由的统一;尊重和张扬生命力的乐观态度。体育精神的主要价值标准:健康快乐、挑战征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体育精神的核心是超越。  相似文献   

14.
马飞  段宝林 《体育学刊》2006,13(3):138-140
结合竞技体育比赛中悲剧事件发生现象,剖析了竞技体育悲剧的对象及精神本质,提出了竞技体育悲剧美是一种严肃之美、积极之美、愉悦之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5.
薛统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2):185-187
当前正是太极拳走向世界的大好形势。研究太极拳美学思想,探究其形式美背后的古典神韵,是太极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形式美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深入探讨太极拳的动中求静之美、曲线美、阴柔美、虚实变化美、形神美等形式美因素,充分展示了太极拳的古典美和技击美,体现了其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审美存在于大学体育的各个环节,体育审美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的本义,能防止大学体育工具化,促进大学体育以"美"启"真"扬"善"。对大学体育审美教学的设计包括:分析学生体育学习特点、分析体育审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体育审美教学媒体、有效设计体育审美教学策略、以审美的眼光进行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李娜爱不爱国"事件是我国竞技体育由专业化向职业化转变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众多议题中的一个典型个案,论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角度对此事件展开社会学研究。通过论析职业网球文化的娱乐本质,阐述了其对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认为对于职业竞技体育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认识上的差异,是此类体育社会事件产生的深层原因所在。提出在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进程中,应重视与国际职业体育文化的交流,充分认识职业体育的娱乐本质,通过向社会传递体育文化精神,参与到国家文化建设中去,实现职业竞技体育对于个体、社会、国家发展的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本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本质,即主体价值、知识价值、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进行探讨。从本体论维度与认识论维度分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维度。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本质是其自身价值取向的展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体系应与社会时代及教育共同演进,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9.
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去研究和探讨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从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的美育效能;一是体育教师从自身出发,努力创造审美教育的氛围美;二是体育教师应追求讲解的语言美和动作的示范美;三是体育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和谐美;四是讲究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布置的环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