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筱艳 《小火炬》2014,(12):38-41
一次失败的试验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什么叫“纸上谈兵”)艾东西:“你会把我妈妈写得很好吗?”我:“我会实事求是地写,我知道,小读者们很在乎这个,不真实的那叫幻想小说,这个系列的书不是这类书,幻想类的是我明年想写的。”艾东西:“我建议你把我妈妈写得好一些,因为她比她表现出来的要好,因为有些事是不需要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作者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年轻的匈牙利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者吗?”“是的,先生。”“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一两部。”“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男作家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我只写了一部。”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  相似文献   

3.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我无法看清他的神态。他问我:“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难道与我有关?”“的确有关,因为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两个字说得特别重。“老农又怎样,同样是我的父亲!”我脱口而出。猛地,我的心颤了下,我记起“老农”那两个字是我小时候叫出来的! 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还没说完,我的眼  相似文献   

4.
《红高梁》这部小说,我自己是把它作为长篇来看待,刚开始写的时候没想到要写一个长篇。写完《红高梁》这个中篇之后,接下来的约稿就很多,我也就觉得余兴未尽还似乎可以接着写。(镐梁酒》《高梁殡》《狗道》《奇死》,就是在1985年、1986年这两年一鼓作气写的。这五部中篇是可以独立成篇的,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人物是连贯的。而且很多情节是交叉写的,时空打得很乱,画面切割得很碎。因为小说的叙事主人公实际上是“我”。小说还有一个视角,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我父亲”这样一个复合的视角。为什么要采用这么一个视角?我想,这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  相似文献   

5.
邱镇尧 《教师博览》2006,(11):35-35
有—位作者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位年轻的匈牙利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认为她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者吗?”“是的,先生。”“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一二部。”“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男作家更加证明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我只写了一部。”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作家被邀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年轻的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他认为她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是的,先生。”“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能否让我拜读一二部。”“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男作家更加证明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几部?”“我只写了一部。”男作家有些鄙夷,问:“噢,你只写了一本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  相似文献   

7.
有朋友问我,写小说有没有什么技法?我回答说,好像应该有吧.不过,我是没有翻过那类书的。他十分惊讶:那你的小说又如何写呢?我说。一旦有了创作冲动,脑子里有了人物形象或者是故事梗概.我就写了。真的,我弄不明白那些“技法”从何而来,也从来不往自己的小说上套。我喜欢无拘无柬,轻松自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研究小说技法,是文学教授和评论家们的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毕业在即,离情渐浓,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作家汪曾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有名的西南联大读书,是大作家沈从文的得意弟子。他从沈从文那里学到很多关于文学写作的学问。据我个人看来,汪曾祺的散文即使不能说超过他的老师,也不比老师的差。我以前细读过汪曾祺的小说,也写过几篇关于汪曾祺小说的研究文章。关于他的散文我没写过,但是我知道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很了不起。我写汪曾祺小说文体特色时说过,他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当然这话也不止我一人说过,评汪氏小说的人大都这么说,因为这个特点很鲜明。“散文化”就是不依靠情节,不编排故事,淡淡写来,味在其中。接着说到他的小…  相似文献   

10.
吴非 《小学语文》2008,(10):1-1
我认识一个女孩,毕业十五六年了,读书很多,文笔有灵气,常有隽永之语。有次闲聊,问她当年在校学习为什么总是不起劲。她说当时有些压抑,因为从小学四年级起,她就和老师保持距离。有一次作文课后,老师来找她,问:“这篇文章是不是你自己写的?”她说是。老师作深沉状,摇了摇头,不说话,像是在等待什么。她很惊讶。这篇作文当然是自己写的,而且本可以写得更好。因为她一直偷偷读小说,读多了,也就略知一二门道。而老师却大感疑惑。这位教师没有经验,也不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只有怀疑。  相似文献   

11.
人生无草稿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寻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年少时我练毛笔字,老师在课堂上多次说起这个故事,觉得平淡无奇,未加寻思。蓦然回首,才知其蕴含深意。记得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就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地发挥自己。许多时候,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很多。其实,属于我…  相似文献   

12.
常有学生问,新闻、通讯如何写?我说看报去,人家怎么写,你就怎么写。有些学生问,评论如何写?我说,报上天天有,大评论、小评论、文艺评论、思想评论、读后感、编后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挑着读吧。也有不少学生问小说怎样写,散文怎样写,我亦常回答道,读小说去,读散文去。于是他们不免会想,这位老师的惰性太大了。其实不是我懒,也不是我讲不出来,而是我不大赞成“文章作法”、“新闻要素”之类的说教。我主张以文习文,从活的文章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鲁迅接受金心异(钱玄同)的“劝驾”,为《新青年》写小说,其间的经过见于《呐喊》的《自序》;后来他又叙及为什么是写小说而不是以论文、翻译文字交卷,则归因于小说创作有所“仰仗”、有所“准备”。这情形,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  相似文献   

14.
常常有同学问我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我自以为懂得很多的样子,满怀信心地告诉他们,要写好作文必须如何如何,讲得头头是道.听者无不赞叹有加,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以为得到名师指点,作文便能高枕无忧,写遍天下无敌手. 事实果真如此么? 我反思自己,我是谁呢?你凭什么指点别人的作文?就因为你编辑了几篇作文,或者说决定了某篇作文的生死?现在想来汗颜不已!我并不擅长写文章,很少在文艺类的刊物上发表作品,更不要说出版自己的小说或诗歌作品集了.我那点浅薄的文学知识大多来源于大学时代被老师灌输的理论,这些理论往往用来考试,而非提高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5.
阿辉同学: 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实在忘不了那次作文课上你的“意外”举动:当我把作文题《我也很棒》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写作文时,你显得惴惴不安,不知所措,眼神中一片茫然。然后,你踯躅地走上讲台,悄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换个题目写吗?”“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没有什么优点。”  相似文献   

16.
花季雨季     
月怜同学: 你好!你说你是受了毕淑敏写的《三百万亿分之一的概率》这篇文章的影响,才陷人了后面一系列的思考。其实,你的思考和毕淑敏的文章关系不大,因为有很多契机会引发你这样的思考。你思考的是人类很重要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7.
吉林女作家金仁顺的短篇小说《彼此》在“春申原创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获2007年度最佳小说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仁顺说,她写小说,“唯一的愿望就是讲一个好故事”。在她看来,一个足够好的故事,其中必然会有好的人物、情节、内涵。“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的。如果故事不够精彩,这些因素也都会在,但相对地所有的成分都会减弱。”但她“就是要写一个好故事,这也是个很单纯的想法”。她说,写小说的过程艰苦,但得到的愉悦是深层次的,“这让我很迷恋,觉得幸福。”正因为此,毕业于戏剧专业,担任过《绿茶》和《时尚先生》这两部颇具票房的电影编剧的金仁顺,当被问及在写小说和写剧本之间如何作选择时,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选择写小说。”  相似文献   

18.
陆梅 《中文自修》2010,(5):18-20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个感觉:同样是写给孩子看的文学,儿童小说写起来更自由、更酣畅,儿童散文却有很多的牵制——你不可以虚构,你还是个成人,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把自己“变”成儿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以回忆回溯的口吻,  相似文献   

19.
假期里,我准备了好多的美食,组成了一道“大餐”。就让我来重点介绍一下“糖葫芦”和“老冰棒”吧。先说说“糖葫芦”,它就是任溶溶老爷爷写的小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用“糖葫芦”来形容任溶溶老爷爷的小说吗?哈哈,因为糖葫芦的味道酸甜可口,而老爷爷的文章读起来也是同样的味道。比如,老爷爷写了一  相似文献   

20.
心静就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女生,很多人都夸我长得很漂亮。可是,我漂亮的外表给我带来了很多烦恼,总有一些男生给我写字条,说想和我谈恋爱,我拒绝了他们,可他们还是写个不停,弄得我很烦。前些天,老师找我谈话了,说希望我专心学习,我觉得很委屈。不是我不想专心学习,是他们总打扰我。隋欣姐姐,我该怎么办呢?一个苦恼的女孩看来,你的情况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过没关系,心静就好。不必太苦恼,因为这的确不是你的错。当善意而坚决地拒绝无济于事时,就把那些“打扰”都抛在一边吧,不去理会那些字条,或许会使那些写字条的男孩知趣而退呢。在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