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灵感之源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起学生通过课文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的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用板块式教学法教《岳阳楼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关注课文中的虚词,探究这些虚词的语法作用;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性句子,引导学生从骈偶句、画面的光线与色彩等角度进行赏析;引入课外资料《过庭录》,使学生得以体会《岳阳楼记》的写作目的;在课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孟子·梁惠王下》对“忧乐”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张少华 《考试周刊》2014,(59):38-39
农村学生阅读量极少,写作兴趣不浓厚,作文课成了"一大麻烦"。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许多课文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文章的选材、结构、表现手法都是学生写作的范例。教师应该更好地挖掘课文中的写作因素,充实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赵昆华 《云南教育》2004,(16):34-35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以一个动人的传说起笔。分两个部分介绍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对太阳有个初步的认识。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进行必要的科普知识教育;二是扣住课文的写作特点,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从而学写简单的说明文。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自主、交流、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批改五年级语文试卷的时候,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学习完本单元课文后,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它让我明白了。”这道题是开放性的,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程度,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很多学生填的是课文《推敲》,原因大多是:“它让我明白了,在写作中,要具有如‘推敲’这样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相似文献   

6.
《阿长与〈山海经〉》是现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课文。学者们对这篇课文从题目、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艺术等多方面作了解读分析,语文教师对其教学内容也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分析独特的叙述视角等。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文本独特的构思及写作特点是这篇课文教学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4):27-29
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阅读课,阅读课不仅仅局限于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一堂好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意识等的积累与培养,建立学生的写作基础,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  相似文献   

8.
陈树梅 《学语文》2005,(4):13-13
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又要讲究析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尝到课文的甘美滋味。如何让学生有滋有昧地欣赏课文,方法有多种.作为语文教师。笔者经常针对一篇篇优美的课文.精心设计一道道有难有易又有趣味的题目,让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身“陷”于题中.成为课堂里的参与者,而不是不动头脑的简单的抄写公。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鲁迅自传》是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也是学生初步接触传记文学。所以 ,在讲读本文前 ,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传记类文章的一般特点和写法 ;然后再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了解自传的特点 ;最后通过写作训练——为自己作传 ,让学生真正掌握 ,学会写一般的传记类文章。本文属讲读课文 ,需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了解课文背景 ,阅读课文 ,疏通文意 ,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列表梳理作者的主要活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用心体会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仔细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会为自己…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了解作者极力赞美白杨树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和象征手法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课前简要地介绍作者和本文的写作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 ,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的一个必要步骤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全文大意 ,是深入学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必要环节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诵读课文第 5、第 7、第 8自然段 ,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 ;课内 (或课后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练习写 30 0字左右的小作文 ,是学以致用、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导语】今天我们学习茅…  相似文献   

11.
【导学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行为,应当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风筝》因其主题多元化,很适合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可以拓展思维空间,课文难点较多,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材料,本导学创意注重启发学生从分析《风筝》写作中的感情线索和写作手法入手,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探究文章多元主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课文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抓手,应该是学生作文的范本。从这个角度而言,以课文教学带动作文教学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立意、写作技巧的运用,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作文中有了学习模仿的对象,并通过实践,体悟到一些写作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写作的难点,我认为一在于选材,即写什么,它还包括文章的立意;二在于围绕中心如何处理材料,这涉及材料的剪裁(即详略处理),文章的开头、结尾,人物、环境等的  相似文献   

13.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可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通过与同单元其他课文进行对照,初探课文的主题;其次通过探究《金色花》《荷叶·母亲》两篇课文的文眼与朗读方式,体会两篇课文的诗意;最后探究课文的写法,以体会作者的写作初衷,完成课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从来都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学生的写作服务,而写作的素材又来源于阅读的独特体验。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子",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活动,对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写作意愿而言,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霍锦华 《广东教育》2006,(10):72-72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与讲读课文相比,自读课文的教学处理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课文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好园地。  相似文献   

17.
《祝福》写于1924年,时过境迁,距今已经八十多年。加之文章写作背景复杂,思想深刻。文笔蕴藉,篇幅较长,洋洋洒洒达万余字。因而,让生活阅历并不深厚的学生去还原鲁迅笔下的“鲁镇生活”,认知吃人的“封建礼教”,领悟鲁迅先生写作《祝福》的深意,便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从“教”的角度说,教师“讲”好这篇课文并不难,但如何引导和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文字材料去感悟课文,却并不容易。教学时,老师普遍感觉到费时长,见效慢,学生学习过于被动,缺乏兴趣。然而,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教师调动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积极接受的主体,发现并领悟教材的全部意义。因此,在教学《祝福》时,我充分考虑了以上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共享性和充足的信息量等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的空中楼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言词十分优美,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难以为学生营造出文章中所描写的意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阶段,学生普遍感到议论文写作非常困难。这使得他们的议论文写作停留在模仿探索阶段,对一些基本的议论文写作模式和方法亦步亦趋,不能有些许创新。学习贾谊的《过秦论》,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课文文言字词句的掌握和文意的疏通,还应该结合其艺术特点的分析,提升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