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对于前一个结合,理论界已有充分、全面的论述。对于后一个结合,则人们常常只是从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的角度,从侧面加以涉及,而很少直接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找根源。我认为,毛泽东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首先也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关系有相似之处。具体地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以及二者在毛泽东思想中的结合,是我们深入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文化渊源,全面地、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怎样认识、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当前思想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有没有不同的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环节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现代新儒家的区别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帮助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材料来源。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首先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非仅仅两种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解是:学习和精通传统文化是必要准备;用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甄别和评价是基本前提;坚持批判继承、融合创新是基本方法;坚持古为今用是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哲学自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自身文化的新觉醒,关键是抓住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性和异质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原则,是在批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走向新的创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作为产生于欧洲的理论成果,传入中国竞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这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西方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也就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未来社会有着美好构想的科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化,二者真的能够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对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文章就试图做这个工作,以期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首次蕴涵了冲突和交融的关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自觉扬弃和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创新不断发展深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51):25-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根据就在于二者之间的契合性:一方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于本质差异基础上的相通。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活水源头,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并将继续提供丰富的理论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本身就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这两个基本要素的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实际的结合更是其历史传统。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实际的结合过程中,表现出了两种基本样式:其一,强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其二,强调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与中国现实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既包含的积极成果和合理内容又具有糟粕性的东西我们应该"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探讨两者"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克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发生某些扭曲和变形,促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略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一定应该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和一项基本内容。二者的结合既有必要,也有现实的可能。要坚持分析、批判的精神,通过开展争鸣、自由讨论等方式,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断深入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1.
价值文化由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一起构成,属于观念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价值文化的灵魂,处于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主流价值文化是相对于非主流价值文化而言的,是与多元价值文化共存的时代产物.但只有国家倡导且社会流行的才是主流价值文化.我国构建主流价值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本研究针对主流价值观在认知、内容设计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主导、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信仰、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模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增强媒体公信力、加强干部队伍形象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两者的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融合过程中应注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传统文化是中国实际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要求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必然包括了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现发展的基础和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不断弘扬着中华“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民本思想”向“人本思想”的转化,寻得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和谐”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4.
提倡"国学"是最近几年来文化教育界的大事, "国学"的倡导应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我们对"国学"既不能故步自封,唯我独尊,也不能视为异己,严加挞伐.应该是继承超越,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创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体系."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文化全球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化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球化把各民族化带入了全面的交往中,使化的经济功能和政治渗透功能紧密结合。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化,必须认真总结中国化发展的历史,正确处理外来化,传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从化的内容到体制的创新,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产业,在新的世纪使中华化再次成为世界强势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林静 《培训与研究》2010,27(4):41-43
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与时俱进而富有时代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出路,具体表现为走民族化、本土化之路;走时代化、具体化之路;走通俗化、大众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文化精神的会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尊重实践、服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共产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在层次上有本质的区别,在内容上则有惊人的相似;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都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对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主导性和多样性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任何国家和民族,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存在某种纯粹的、单一的文化,而必然是多元文化并存。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条件下,世界文化更是表现为多元并存的时代特征,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然而,多样性服从于主导性。主导性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