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开心一刻     
谁是上帝一个9岁大的男孩追着他妈妈问:“上帝是男的还是女的?”妈妈想了一下说:“上帝是介于男女之间的。”这让小男孩感到迷惑,他又接着问:“上帝是黑人还是白人?”“上帝既是黑人又是白人。”妈妈答。小男孩更加糊涂了,于是他紧接着问:“上帝是诚实的还是不诚实的?”妈妈不耐烦了,答道:“上帝既诚实又不诚实。”这下小男孩露出笑脸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问道:“上帝是不是迈克尔·杰克逊?”  相似文献   

2.
穆旦20世纪40年代诗歌中“上帝”字眼以及“神”、“主”等类上帝字眼的大量频繁出现,构成诗歌文本的特色,使他的诗歌文本呈现出浓郁的基督教色彩。本文以“上帝”这一意象入手,通过对他诗歌中上帝内涵的深入分析,探讨他将上帝意象引进诗歌文本的原因,进而诠释上帝意象在穆旦诗歌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帝的烦恼     
上帝住在天堂,觉得有些无聊,于是开通了“上帝热线”7654321。他说可以满足人类的心愿,于是拨打“上帝热线”的人络绎不绝。叮……“这里是上帝热线,请问有什么事?”上帝思了。”小女孩更加伤心了。“孩子,生命可贵啊!你的一生还有很多事没做,你怎么可以如此呢?不要因为别人的恶言恶语而误了自己啊!这个愿望我不能帮你实现。”上帝悲哀地挂了电话。叮……“喂,这里是上帝热线,有什么事吗?”接通电话。“上帝,请赐我一死吧,我不想活了。”一个小女孩带着哭腔说道。“你为何如此轻生呢?”上帝惊愕不已。“我天生脸上就有一块疤,同学们都嘲笑、…  相似文献   

4.
上帝的烦恼     
上帝住在天堂,觉得很无聊,于是开通了“上帝热线”“7654321”。他说可以满足人类的心愿,于是,拨打了“上帝热线”的人络绎不绝。“叮”“这是上帝热线,请问有什么事?”上帝接通电话。“上帝,请赐给我一死吧,我不想活了。”一个小女孩带着哭腔说道。“你为何如此轻生呢?”上帝惊愕不已。“我天生脸上就有一块疤,同学们都嘲笑、讥讽我,我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小女孩更加伤心了。“孩子,生命可贵啊!你的一生还有很多事没做;你怎么可以如此呢?不要因为别人的恶言恶语而误了自己啊!这个愿望我不能让你实现。”上帝悲哀地挂了电话。“叮、叮…  相似文献   

5.
顾客即是“上帝”,在世界上凡是有商业活动的任何角落,这句话被所有市场经济弄潮儿奉若圭臬。谁为“上帝”考虑得最周到,谁就能讨得“上帝”的欢心,谁就能赚大钱。“上帝”喜欢“新教堂”西方把商店、商场喻为“上帝”光顾的教堂,经商者以为,把商场建得宽敞高大、富丽豪华,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上帝”才肯掏腰包买你的东西。如今,这条经验不那么灵了,设施建造得像英国王室一样富丽或水晶宫一般高雅的商店、商场、百货长廊,生意较之七八十年代,突然冷清了许多。曾几何时,世界上最早兴建的超级市场,令“上帝”备感鼓舞。尽管那时的“超市”使…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备受广大小语教学专家、教师的关注。当前,“文本解读”大致有这样的三种姿态:一是把作者当上帝,重视“作者原意”;二是把文本当上帝,重视“文本意义”;三是把读者当上帝,重视“读者意义”。到底那一个“上帝”最值得我们推崇?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8.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 :“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 ?”上帝回答说 :“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说 :“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 ?”上帝回答说 :“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说 :“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 ?”上帝回答说 :“当然可以 ,只要你给我一分钟。”寓意 :1 凡事皆不是举手可得的 ,需付出时间及代价。 2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有投资的观念 ,甚至需要投资毅力、耐心“聪明”的小男孩  相似文献   

9.
休闲走廊     
一男子进入教堂和上帝对话。他问:“主啊,一百万美元对你意味着多少?”上帝回答:“一便士。”男子又问:“那一百万年呢?”上帝说:“一秒钟。”最后男子请求道:“上帝,我能得到一便士  相似文献   

10.
生命租金     
张三生命结束之后,灵魂来到上帝那里。他一眼就看到上帝手里拿着一沓纸。“亲爱的上帝,你拿的是什么?”他说。“租金账单,”上帝说,一边抽出两张递给他,“这是你的。”  相似文献   

11.
口头禅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是胡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一天胡烨来我家玩,看到我的小玻璃瓶便惊叹道说:“我的上帝,好漂亮呀。”接着她又翻开我的练习一看,“我的上帝,你都上六年级了,还用铅笔写作业?”“你就不能  相似文献   

12.
上帝一直是西方宗教信仰的中心和焦点,是人们进行膜拜和祈祷的神圣存在和终极实体,但上帝之于人的意义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本文力图通过三位诗人“以点带面”地勾画出上帝形象在美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揭示出其中潜隐的神性的“信仰之上帝”向人性的“爱之上帝”发展的宗教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洛克的“中道”观点的基础是他的上帝观。他认为,“上帝”观念不是天赋的,只能来自经验,并且,洛克从“自我”的认识中推论出了上帝存在。洛克把对上帝的认识外扩到认识论及社会实践领域。在认识论领域,洛克坚信理性与信仰之间可以实现“中道”;在社会实践领域,洛克意识到国家与教会之间也可以构建一个“中道”。纵然洛克的观点有不可回避的矛盾,但他对上帝的理性思考,以及由此而寻求“中道”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4.
和上帝说话     
一个残疾人跑到天堂和上帝说话,很不客气地问“你为什么不给我一个健全的身体?”上帝听了,并不急于回答,而是带来一个刚刚死去的人,那人说:“至少你还活着。”又有一个人前来和上帝说话,质问他:“为什么不给我幸福?”上帝听了,也不回答,而是将那个残疾人带来,残疾人说:“至少你还健康。”和上帝说话,实际上是在跟自己说话。  相似文献   

15.
口头禅就是天天挂在嘴边的话,常常顺口就溜出来了。我们家几乎每个人都有口头禅。就是因为“说者无心”,才闹出了不少笑话。“我的上帝!”也许是外国电影看多了,表姐特别喜欢说“我的上帝”。一天,她到我家来玩,看到我的小猪存钱罐,脱口而出:“我的上帝!真可爱!”接着,她翻开我的练习本:“我的上帝!你都上六年级了,还用铅笔写作业?”她又翻了几页:“我的上帝!你居然每次都得‘优’!”“你就不能不说‘我的上帝’吗?”我真是哭笑不得。没一会儿,她看到我放在桌上的一张艺术照,又来了:“呀,我的上帝——”我立刻打断她的话:“什  相似文献   

16.
王晓玲 《辅导员》2010,(6):59-60
有一只年轻的青蛙,去问上帝:“上帝我今年的运气怎么样?”上帝说:“哦,今年将有一些聪明善良的朋友来了解你。”青蛙高兴地说:“是吗?那么他们在哪儿?”上帝说:“我想是在他们的生物课上吧!”  相似文献   

17.
足球是……     
也许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球迷去见上帝,日本球迷问:“上帝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世界冠军?”上帝说:“50年以后吧!”日本球迷伤心地哭了。韩国球迷又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捧得金杯呢?”上帝悲哀地说:“100年以后吧!”韩国球迷落下了伤心的泪水。而后中国球迷问上帝:“我们中国队呢?”上帝哭着说:“我这辈子是看不见了。”  相似文献   

18.
“穆旦现象”是指穆旦其人其诗中的不寻常现象。本文认为频繁出现“上席”一词,也是穆旦诗歌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穆旦的不寻常之一。认为“上帝”在穆旦诗歌中代表了一种超越精神,它对穆旦诗歌的意义在于:首先,“上帝”是穆旦的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其次,“上帝”是穆旦的一根支撑精神的手杖;第三,“上帝”是穆旦的一件深化诗歌内容的洋服。穆旦诗歌中创造的“上帝”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生产厂家和商业部门把顾客尊为“上帝”,他们以诚待客、热情服务、讲究信誉,凭此折服“上帝”,以拓宽生财之道。我们认为,对于校长而言,教师也是“上帝”。只有以真诚去感动“上帝”,使其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才能拓宽我们的“生才之道”———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相似文献   

20.
致命的弱点     
有个穷人死后上了天堂。他决定找个机会到上帝那里讨个公道。终于有一天,上帝接见了他。他壮着胆子问上帝“:我可以向您问一个问题吗?”上帝微笑着说“:当然可以。”“人间都是你的子民,并没有亲疏之分,对吧?”“是的!”上帝答道。“那您为什么要给少数一些人那么多的财富,而让大多数人受穷呢?”“哎,我给人间每个人的财富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最终能拿到多少,却由不得我了。”“您说谎,谁不知道天底下穷人多,富人少?”穷人有点不信。“你跟我来。”上帝带着那个穷人来到了一个隐秘的地方,这里汇聚了人间所有人的档案。穷人仔细地观看了墙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