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隐蔽青少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隐蔽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规范和引导“隐蔽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加强对“隐蔽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我国青少年整体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相对于“一般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思维方式、社会认知、心理需求、个性表现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一定共同特征大学生个体的总称。这些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偏差,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切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关注和帮助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三个“一”的新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和"边缘群体"。这些群体的成员,其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与"一般"青少年有着较大的差异和区别。在教师、家长和其他人眼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被划入"另类人群"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班既有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又有不懂事、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后进生学习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一、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原因分析青少年代表着一个活跃的、富有好奇心的、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某些特质在21世纪的青少年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追逐时尚就是他们的“行为标签”。“时尚”作为社会流行文化的集中体现,已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学校有一类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全靠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大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律意识差,行为上较为放纵自己,厌学情绪强,有些甚至有随时辍学的念头。我们把这类学生姑且称为“特殊群体”。如何对他们加强教育管理,成为广大教师、家长关心的问题。校行政领导、班主任、班团干部紧密配合,形成对“特殊群体”管理教育的良好氛围。三者要经常保持联系,紧密配合,思想上形成共识,上下齐心协力,形成对“特殊群体”管理教育的良好氛围。注重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建立“特殊群体”管理教育档案,做到有的放矢。没有调查就…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①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他们经常在一起活动,交往频繁,所以成员间感情融洽、凝聚力大。同辈群体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个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特殊的群体——御宅族。他们依赖网络,不想上学或者上班,极少出门,不喜欢接触陌生人,有收藏癖、独身喜好等,这些青年的行为方式很容易让人联  相似文献   

9.
杨晓红 《成才之路》2010,(15):80-80
班级由形形色色的学生组成,群体特点鲜明。相对于这个由学校构建的“正式群体”而言,由青少年学生自发组成的广泛地存在于初中生之中的“非正式群体”,其群体效应及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对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人帮好这部分学生工作,把他们培养成才,进行了探讨。结合客观工作实际,在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教育工作的5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佳 《辽宁教育》2012,(16):15-16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逐渐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发现该群体的思想行为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从根源入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情感人、以爱育人,关注特殊群体大学生,掌握其思想情况,归纳其行为特点,系统研究特殊群体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服务体系,提出情感化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对这支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项工作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教育对象中不知不觉出现了一种"特殊群体"——后进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群体在班集体中成一定比例存在。如何关注这些特殊群体,实施教育策略,帮助这些孩子和其他学生一起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班主任教师的重要责任。一、"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表现1."后进生"。指在班集体中他们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学习问题、交往问题、就业问题等日益凸显出来,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关注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研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特点,采取建立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实施特殊的教育方式、营造全方位的教育平台等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成才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中的生活贫困生、学习困难生和思想困惑生(以下简称“三困生”),更是心理问题易发的特殊群体。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及时地、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援助,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一、中职生与网络游戏 网络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不仅是信息的传播基地,更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上网已成为一种潮流,一时间,玩网络游戏、聊天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中职生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网络并不陌生,与网络游戏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少芬 《家教指南》2004,(7):30-31
目前,“古惑仔”现象还不是太大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个群体对家庭的破坏力远远大于对社会的影响。近年来发生的种种个案表明:很多家庭中一旦出现一个“古惑仔”,就会给家长造成很大的压力,家庭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整个家庭秩序都会受到冲击。他们如何变成了“古惑仔”?我们应该如何解救他们呢?大都市中的“古惑仔”在广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大都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青少年:他们不爱读书,喜欢奇装异服,耳上钻孔,裤子挖洞。讲义气,爱打架。外表古里古怪,喜怒无常。这群行为有些另类的青少年社会上称其为“问题少年”,在广州、香港等地则被称为“…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者围绕同伴群体与学生欺凌的关系开展了丰富的研究,却较少关注复杂同伴关系中欺凌的生成逻辑。基于对两所学校高中生的访谈和同伴提名数据,本研究发现:在社会遵从效应的影响下,青少年在亲密的友谊中选择“有难同当”,因不辨是非地帮助朋友而卷入欺凌;在“表面朋友”关系中,他们为了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行为风格而卷入欺凌。在社会比较效应影响下,亲密朋友之间因嫉妒而诱发欺凌;青少年因视“表面朋友”为竞争对手而成为欺凌他人的“亲密敌人”。同伴关系类型和同伴群体效应的交互作用影响着同伴关系网络下学生欺凌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8.
李文军 《考试周刊》2010,(20):223-224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各种原因造成“问题学生”成为学校和老师心中“无法回避的痛”,违反纪律、说谎、叛逆、喜好无常成为他们的代名词,“问题学生”逐渐成为目前教育界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如何看待他们。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成为国内青少年教育专家热议的话题。本文从“问题学生”的成因、表现及相应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尤华 《林区教学》2011,(9):51-52
大学生中存在几类特殊群体:网络成瘾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学生群体、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了解这些学生群体的特点及成因,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甘露 《培训与研究》2009,26(7):73-74
所谓“新失业群体”是指他们生活在城市里,有强烈的城市生活要求,有很强的城市活动能力,但他们却是城市失业队伍中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他们是处于三元劳动力市场错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着“未毕业先失业”的困境,而且还面对着一种“制度真空”的尴尬局面。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失业群体”。这群体的能量如果得不到恰当的释放,对城市生活的负面影响将会很大。本文主要是从80后的一代中不同受教育阶层的生存状况、产生原因及其表现特征等入手并且立足于新的认识,大胆就其走向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