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作为应对和处理学生欺凌的第一响应人,教师如何识别学生欺凌,如何预防与应对学生欺凌,并进一步促进建设和谐安全的校园,都是极其重要却又鲜被关注的命题。教师需要从把握学生欺凌的概念及核心要素、辨别玩笑打闹与学生欺凌以及认清学生欺凌的角色与类型三方面识别学生欺凌。教师可以从与学生一起应对欺凌、与家长合作应对欺凌、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三方面着手预防和应对欺凌。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一次监测报告结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7至22岁所有年龄组的男生平均身高低于日本男生1.96厘米,其中7至14岁组更低了2.28厘米……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承诺香港的政治体制50年不变,这50年是香港与北京不同政体的融合,也贯穿了80后一代人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段。运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京港两地80后青年专业人士在工作、生活领域都面临着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常常选择辛勤工作的方式来克服"地位恐慌"。然而,京港两地专业人士对于是否给彼此带来竞争和威胁这一问题持不同观点,由于两地人才政策等因素,跨境工作人士难以融入当地生活。这些不同境遇的根源在于两地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差异。因此,京港双方应借助经济发展的平台,促进文化政治的交流和融合,以经济依存带动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在融入小学教学环境、学科课程学习、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等方面可能表现出适应困难。教师作为儿童的重要他人,在其适应学校规则、习得行为规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教师日常工作的课堂实践出发,以S小学低年级教师的课堂管理为例,总结并分析了S小学教师在帮助儿童平稳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中所使用的语言策略,具体包括共建的契约、引导显性化、约定的口号、直接的赞扬、温和的批评、教育润无声六种方式。这一探索将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幼小衔接中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挚爱。长期以来,儿童性侵犯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除了那些在媒体上被报道的典型案例,其实还有一些潜藏在身边的隐形案例不为人知。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孩子认清事实,守护孩子,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得以健康成长。每当"性侵"这个字眼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时,那种在为人父母后凡事诚惶诚恐的心态一时间又会猛烈加剧。当"房思琪"这  相似文献   
6.
以汶川地震紧急救援、临时安置和灾后重建三阶段为时间维度和理论框架,对各不同阶段社会工作承担的角色以及发挥的功能进行具体分析。在紧急救援阶段,由于"社工的不成熟和不自信,当地政府的不接纳,民政不放心,国家没政策",社会工作者没有采取实质的行动和举措;临时安置阶段为社会工作者的"需求评估和零散行动"阶段,社工们在资源链接、个案管理、冲突协调、政策倡导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灾后重建阶段为社会工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阶段,从最初的深圳、上海、广州三家社工站发展到30多家社工站,期间,运用社会心理能力建设模式开展灾后社区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进行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走上了本土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三个阶段"的社会工作评析和总结也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灾难社会工作的实务发展和理论框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者围绕同伴群体与学生欺凌的关系开展了丰富的研究,却较少关注复杂同伴关系中欺凌的生成逻辑。基于对两所学校高中生的访谈和同伴提名数据,本研究发现:在社会遵从效应的影响下,青少年在亲密的友谊中选择“有难同当”,因不辨是非地帮助朋友而卷入欺凌;在“表面朋友”关系中,他们为了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行为风格而卷入欺凌。在社会比较效应影响下,亲密朋友之间因嫉妒而诱发欺凌;青少年因视“表面朋友”为竞争对手而成为欺凌他人的“亲密敌人”。同伴关系类型和同伴群体效应的交互作用影响着同伴关系网络下学生欺凌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