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超 《考试周刊》2010,(56):167-167
时下,校园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学生陶醉于一些历史类书籍,如《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痴迷于一些历史影视剧,如《三国》、《赤壁》等。可真正到了历史课上他们却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以至于出现厌学情绪。许多学生直言不讳:“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  相似文献   

2.
发挥历史课中的插图功用培养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苏震(江浦县石桥中心小学)小学历史课本(上册)有插图113幅,彩图17幅。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呢?笔者曾做过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中...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课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很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首先应该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如再现历史情境、进行辩论比赛、用现实生活导课、利用图片和多媒体等,使历史课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历史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粱燕 《教学随笔》2007,(11):31-31
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发生和生活在一定的地点,都有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历史地图的作用就在于表现历史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再现历史发展中的一定空间变迁。历史课中(特别是初中历史课),注重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读图训练,是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观察认识能力的有效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课是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的重要阵地,同时它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思维能力及运用历史知识正确认识、分析现代重大事件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当前历史课的现状1.历史课成了所谓的"副课"。尽管历史学科有毕业考试或中考,但考试成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或“标准”)写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历史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达到此目的,“标准”设置9大模块(必修课程3个,选修课程6个),安排了66个专题(必修课程25个,选修课程41个)。虽然这些模块和专题涉及的内容面广量多,但却分属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领域。换言之,新的高中历史课程采用的是专题史体例,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构成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晓军 《课外阅读》2011,(1):144-144
据悉,国家教育部在1997年对北京的2107位学生做的调查显示:在学生最不喜欢的15门课程中,历史课排第2位。历史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无味”、“没有生机”等。由此可见,历史课在教学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究其原因,可能会有很多,但是,历史课堂没有生动性是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因此,怎样加强历史教学生动性是摆在历史教学中的首要难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加强历史教学生动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1.历史课教学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历史课教学的全局就是历史发展的纵横。教师要善于站在全局高度,用联系的观点把握知识的总体结构。如在讲中国社会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一观点时,可列出以下三个条约: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历史课是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历史课缺乏生动性,让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但是事实上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因此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课也应该是生动的,历史老师应让已逝的历史"活"起来,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历史的激情被激发。  相似文献   

10.
杨翠荣 《成才之路》2010,(15):67-6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穿插了大量的史料,其形式主要有文献资料、地图、文物史料照片、插图(即图片史料)、计量性史料(图表)等。史料既增长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又拓展了教材的深度。从素质教育角度看,初中学生开始学习历史课,认识和掌握一些历史资料,初步学会一些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的一个基本要求 ,是令学生掌握教课书中的重要人物、年代、地点、事件、事物等历史基础知识。所以说 ,历史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课程。这是历史课的一大特点 ,也是有些学生对历史课感到头疼的原因 (当然 ,这并不是说学习历史就不需要理解、分析、综合 )。鉴于历史课需要大量记忆的特点 ,如何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使他们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在这方面 ,我的做法是把历史教材内容编成歌谣 ,搬上课堂 ,让学生欣赏咏记。下面举例说明。《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二课讲述“祖国境内最早的人…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工作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又或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而更让历史教师更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感到无限失落。  相似文献   

13.
曾经作为中学不可缺少的历史课 ,现在似乎被边缘化了。有很多对历史课不利的理由 ,说明当今历史课的尴尬。一方面 ,课程改革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很多地方将历史融入社会科 ,使得历史教师体验到了失落感 ;另一方面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 ,笔者的调查显示历史排在中学各科中的第七位以后 ① 。笔者还记录了一些高中生的看法 ,如 :教师总是在讲解怎么也说不完的历史 ,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却不高 ;历史知识不断地增长 ,使原本已浩如烟海的历史看起来像座无法攀登的巨大山峰 ;记忆、记忆 ,总是记忆 ,年代、地名、人名实在太多等等。怎样让历…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践证明,历史课引入信息技术,不仅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加快课堂节奏,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衔接,学会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历史、认识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历史课堂精彩纷呈呢?1依托信息容量大的优点,丰富历史课内容,为学生提供掌握历史的多条渠道  相似文献   

15.
一、创造教育与历史教学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造性人才主要特征有 :对问题的高度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观念的流畅性、性格的坚韧与豁达性等。创造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创造。目前 ,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历史课难教 ,学生认为学习历史用处不大 ,厌学、怕学情绪较突出 ,历史课堂死气沉沉 ,等等。历史课遭冷落 ,历史教学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问题还在历史教育本身。如 ,历史教师的素质较低、能力较…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课一直成为中学阶段必修的基础课程。然而,历史教育的成效却令我们汗颜。据2001年2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等若干重点城市14—28岁的“中国青少年历史知识现状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对历史知识“两高一低”(即高兴趣度、高重视度、低认知度)现象较为普遍;调查问卷以初中历史课本为基本知识范围,但仅有1.5%的青少年及格。  相似文献   

17.
“故事”与“历史”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似乎不敢很公开地说“故事”,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历史是指过去发生过的事,有其真实性;故事则是流传下来的说法,经过渲染、演绎,已无多少真实性可言。(2)历史中有一些很重要的概念,可以让我们对一个时代、一个事件等有深刻的理解;故事大多为一些烦琐细小的叙述,除了有趣、好玩,无助于对一个时代或一个事件的理解。(3)历史教科书中,都是写事情的经过、制度的内容、文化的成就等,几乎看不到有趣的故事,好像故事已经被排除于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18.
桂花 《湖南教育》2002,(1):25-25
历史课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形成开放意识、国际意识,自觉继承人类的优良道德传统。历史课的功能不可忽视。然而,据调查,有部分初中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甚至讨厌上历史课。为什么会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历史的现象呢?第一,历史现象、历史史实纷繁复杂是部分初中学生厌学历史的一个客观原因。历史史实发生在过去,历史现象不能重现,师生在教学中只能创设历史情境,进行想象。历史年代的久远、历史知识的浩繁、历史现象的复杂,对一部分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通常以讲解为主。许多学生并不讳言:“我不想学历史”、“对历史没兴趣”……其实,中学历史教学的困惑并非一日,也非一地。教育部1999年对北京两千多位学生调查表明,学生最不愿学的课程,历史课占前5位;学生对8门课程最喜欢的程度,历史课倒数第1位;学生认为“枯燥、没意思的课”中,历史课居第1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尴尬局面呢?如何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当务之急是迅速转变观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王晓 《时代教育》2010,(3):193-193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至关重要。在历史课教学中,抓好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积极创设情境、认真备课和精心设疑、适当穿插与教材相关的小故事等都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