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所写的杂诗,就是《己亥杂诗》。这是作者晚年所写的大型组诗,共计三百一十五首。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的夏天,龚自珍被迫辞官南归和后来北上接眷“往返九千里”的漫长旅途中陆续写成了这批作品。小语九册29课中的《杂诗》,是从《己亥杂诗》中选取的一首佳作。这首诗体现了革新精神,洋溢着战斗的气息。作者强烈要求改革“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渴望生气勃勃的未来。诗篇的前两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这是作者呼唤打破沉闷窒息的政治局面,实现有生气的变法革新主张。当时的中国要有生气,必须依靠变法革新。但几十年来到处死气沉沉,就象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是我国封建社会急剧解体、近代历史初启帷幕这一转折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和著名文学家。他留给后世的文学作品是丰富的,其中最能体现他思想情感、最有战斗力的是他的诗歌和讽刺性小品,即他自称的“寓言”。(《又忏心一首》) 《病梅馆记》就是他“寓言”小品中的力作。文章通过梅的遭遇,揭露和控诉清王朝压抑和摧残人材的罪恶行径。 龚自珍反对思想束缚,反对摧残人材的思想是一贯的。早在二十二岁那年,血气方刚的  相似文献   

3.
一、龚自珍的“尊情”说与“感慨”说龚自珍(1792—1841).字(王瑟)人,号定庵,一名易简,字伯定,更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进士,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在其五十年的生命历程中遗留下的三百多篇杂文、六七百首诗词中充满着对封建统治的辛辣讽刺和犀利批判.著作有《定庵文集》,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相似文献   

4.
一、课文练习1.解释下列字词浩荡()吟鞭()落红()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不免有淡淡的离愁,但仍然表示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请分析诗中“落红”的寓意。3.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中,你联想到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二、相关掌故龚自珍返乡清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正值暮春时节,杂花生树,落英满眼。一路上,他百感交集。于是他便把所思所感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三、课…  相似文献   

5.
刘峰 《语文知识》2005,(9):29-29
“侧目而视”是个容易用错的成语。《语文知识》2005年1期《龚自珍轶事六则》一文中说:“龚自珍性格傲慢,对一般人都侧目而视,遭到很多人的嫉恨。”该句将“侧目而视”理解为“不正眼看人,看不起一般人”,这是不对的。查成语词典,“侧目而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是一位对我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他一七九二年生于一个世代京官的家庭,一八四一年卒于丹阳。他一生处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转变时期。这时期封建制度趋于崩溃、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清朝的反动统治面临着“外忧内患”。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遍及大江南北,英、俄侵略者的魔影日渐进迫海疆、边疆。这就是龚自珍惊呼为“衰世”的时代。在危机四伏的政局中,龚自珍是最早惊醒过来的地主阶  相似文献   

8.
本文谈谈对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美,美的哪里?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说:“或日‘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在这里批评的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实在是文人画士对梅的审美观。他们认为梅这欹之疏之曲才是美。而龚自珍却以此为丑“誓疗之:纵之顺之……”必复之全之”,恢复梅的自然生态才是美。这是龚自珍的审美观。 大自然的绿色该是人见人爱的了吧。然而朱自清却在《绿》中写到:“我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  相似文献   

9.
清道光十九年,龚自珍因触犯时忌,辞官南归故里。是年,他写了315首七言绝句,总称《乙亥杂诗》,其中第125首这样写到: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1792—1841)是我国十九世纪上半叶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生前著述繁富,曾准备“写全集清本数十分,分贮友朋家”(《已亥杂诗》第二一一首注)。可惜因为他的坎坷遭遇和意外暴卒,这一愿望并没有能够实现。去世以后,别人为他编刻集子,作品遗失的情况非常严重。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出的《龚自珍全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辑佚工作,是目前能够见到的“堪称最完备”的本子,但正如校印者王佩诤先生所指出的,也还有许多佚著尚待进一步寻访蒐集。这里辑录的龚自珍书信、楹帖等二十一件,都是《龚自珍全集》所未载的佚著。其中《与吴式(山分)箋》十八件,是二十年前,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吴式(山分)藏名人手扎》中抄录的。其他各件,则是从别的书刊上辑录的。现在一并录出,并略作说明,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是一篇影射时弊的文章。一般认为此文反对文人画士偏爱梅花的病态,所托之意不难辨明。但是也该看到,在龚自珍的托意之外,梅花的美仍然有她的特点。龚自珍对“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些话,没有下“谬矣”的结论,而认为是“固也”,就是固然不错的意思。教学中,对这两个字不可忽略。梅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1792~1841)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被柳亚子先生推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遗憾的是,他却没有留下多少专门论述自己创作主张和美学思想的文章,因而给这方面的研究带来困难。不过,我们细检《龚自珍全集》,其中,虽是“东云露一鳞,西云露一爪”,但通过这些“鳞爪”,细加寻绎,或可见其诗文创作主张和美学思想的“全龙”。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龚自珍“尊情”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近代文学史、文化史的贡献。从生理心理层面、社会政治层面,哲学文化层面这三个层面进行剖析,认为龚自珍的“尊情”乃是中国古代主情思想的一个终结,同时开启了近现代主情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审美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古代文论、诗论,词论和画论中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到了近代,龚自珍和王国维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先后提出了新的命题,这就是“出入说”。有的论者只注意到他们的相同方面,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差别。笔者认为,龚自珍和王国维的“出入说”有相近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出发点和文学思想的不同,在内涵、要求和目的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龚自珍的“出入说”见诸其《尊史》。他说:“史之尊,非其职语言。  相似文献   

15.
正龚自珍是嘉道之际的大诗人,是放言论政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启蒙思想家,他的创作与思想标志着古代传统社会结束和近代社会开端。《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之一。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4月23日),龚自珍被迫辞官,只身南归,往返期间创作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龚自珍在与其好友吴虹生的书信中这样写道:"弟去年出都日,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账簿纸,投一破篦中,往返九千里,至腊月二十六日抵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文坛从袁枚到龚自珍个性思想的发展和推进。二人都重视“人”、“我” ,袁枚主张以人为本 ,带有古代民本思想 ,而龚自珍则提出“众人之宰 ,自名曰我”的命题 ,标志着近代人文思想的开端。都追求个性解放 ,重“情” ,而袁枚所作的是一种个体实践 ,可以说是“自立者” ,龚自珍在此基础上疾呼变革束缚人的专制制度 ,并立志“疗梅” ,为众人解缚。他们都可称的上“狂” ,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叛逆色彩 ,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对才气的自信与自负。但二人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袁枚的狂仍可被统治阶级接纳和包容 ,最终走向了逸 ,可算是“狂处士” ;龚自珍却成为让朝廷上下无不心惊胆战的变革者、启蒙思想家 ,可算是近代的狂者。  相似文献   

17.
近读叶景葵(字揆初,号卷庵)的《卷庵剩稿》,从中发现龚自珍的一则佚文。它既未为《龚自珍全集》所收录,又不见于附于集尾的《龚自珍佚著待访目》的“文目”中。窃以为写出可提供一则龚自珍的佚文,以备《龚自珍全集》  相似文献   

18.
历代诗人歌咏“落花”的诗句无以计数,但真正对“落花”情有独钟的恐怕惟有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一篇文章深深地在我脑海中扎根,也不知何时读过,只觉得心已触动,泪已动容,泪光之中闪出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父母对这首诗的观点截然不同,爸爸严厉地批判这首诗“糟糕透了!”“我”还小,只懂得一味地哭泣,面对妈妈,觉得只有妈妈才爱“我”。长大后,再次翻开那幼稚而无趣的,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时,泪花溢满眼眶,父亲极端的断语都是对“我”的爱,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20.
1848年,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六年,丁母忧的原江苏东台县知县魏源访问了澳门、香港。这也是我国近代历史中大陆地方官员首次访问港、澳。①说起魏源(17941857)人们可能还较陌生,而若说起龚自珍(179-1841)人们可能很熟悉,龚自珍以一首《九州生气情风雷》诗而使今日每一位中学生不能忘记这位清代中后期的大文学家、大诗人、大思想家。事实上,魏源与龚自珍是最亲密的朋友,两人之间的友谊几乎就象恩格斯和马克思当年所结下的友谊一样亲密无间,心0相印。魏源比龚自珍小两岁,巧得很,恩格斯(1820-1895)也小马克思(1818-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