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草原文化如何造就了草原文学?一是草原文化给草原文学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二是草原文化为草原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生活宝藏和资源优势;三是草原文化给草原文学提供了纯厚的审美艺术情趣。草原文化是一种植入民族血脉的地域文化,草原文学就是为了表现地域文化而出现的文学样式。草原文学,正是从草原文化这个母体中诞生出来的。现当代的内蒙古草原文学,是古代草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饱含古代草原文学的独特风韵和民族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2.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美丽的草原总是让人心驰神往,草原书画院、草原书画网、草原岩画、草原版画等等异军突起,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热爱草原,关注草原.草原文化的领军人物促动了草原文化走出了草原,奔向世界.草原文化的发展无疑也会带动草原书画文化的日新月异,使得如今的草原书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面貌.  相似文献   

3.
草原文学是草原生活生命动态过程经验性的生动记忆,它以完全经验体验的方式,记忆下了草原文化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中的产生和发展。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草原文学以符号的形式记忆了鲜活完整的草原生活图景。因此本文认为草原文学是对生活在草原上的、以游牧生活为特征的、蒙古族为代表的文化生活的记忆书写。草原文学用语言符号记录下了民族文化生活的形成史,在其中摹写草原之美景,叙写草原制度与民俗,留住草原民族的日常生活,展现民族精神,书写了民族历史的生命记忆。  相似文献   

4.
草原叙事是张承志早期小说的主要内容,民俗作为草原文化的载体,使草原成为都市异乡人的故乡。小说《青草》以民俗的视角构建了草原爱情叙事、草原民歌叙事、草原花绣叙事、草原赛马叙事,将一代知青与草原和青春的告别写的具有地域性、民族性、隐喻性和仪式感,书写了一幅具有地域理念和文化内涵的草原风俗图卷。  相似文献   

5.
狼种     
5血迹台来花草原夏秋季节短,冬季漫长。八月初九月末,台来花草原就飘雪。今年,台来花草原上的雪来得晚,九月份的最后一天,台来花草原下雪了,一夜之间,草地不见了。进入冬季后,台来花草原异常地寒冷,这与台来花草原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了解草原的物产和风情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二、活动准备1 录像《草原》、《李鹏年掠影》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 录音《紧急播报》3 学生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图片 ,描写草原的优美词句及诗文等。三、活动过程(一)导入前几天 ,我们学习了《草原》一文 ,初步领略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今天 ,我们要再次走进草原(板 :走进草原) ,在进一…  相似文献   

7.
草原叙事是张承志早期小说的主要内容,民俗作为草原文化的载体,使草原成为都市异乡人的故乡。小说《青草》以民俗视角构建了草原爱情叙事、草原民歌叙事、草原花绣叙事、草原赛马叙事,将一代知青与草原和青春的告别写得具有地域性、民族性、隐喻性和仪式感,书写出一幅具有地域理念和文化内涵的草原风俗图卷。  相似文献   

8.
承德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发展草原旅游对承德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承德坝上草原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探讨了草原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完善草原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科学制定旅游容量;加强人才培养以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伊犁草原文化是中国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伊犁草原文化的研究对于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独特的意义.文章通过应用社会学角度,根据国内外学界对草原文化的研究成果,追踪梳理伊犁草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文化社会学原理,对伊犁草原文化的含义作了初步界定,提出并分析了伊犁草原文化的五大基本特征以及伊犁草原文化给予我们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0.
干旱的杜尔伯特草原上刮起沙尘暴。杜尔伯特草原位于内蒙古中部边境地区,是内蒙古重要的畜牧业产区和草原旅游景区。2006年入春以来,杜尔伯特草原遭遇了罕见的干旱,到6月末,草原一片枯黄,近万头牲畜死亡。  相似文献   

11.
《草原》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本课意境深远、情感浓郁、语言优美。因此教学本课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和作者的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破重点,笔者建议如下。一、激发阅读期待,感悟自然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奇丽的景色。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特有的美景?可设计如下:1.聊草原,请见过草原的学生谈谈印象中的草原;请没有见过草原的学生说说自己想象中的草原。2.看草原,展示多媒体(配有音乐的草原风光片)。3…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题材的绘画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绘画可以将草原生活、草原景色、草原饮食和民族风俗生动地表现出来。可以说,内蒙古草原绘画对于草原文化文化来说具有一定的承载和传播作用。而事实上,内蒙古草原绘画也深受草原文化的洗礼和影响。草原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其自身深厚的哲理内涵、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认知体系对草原文化的阳刚质朴之美、苍茫雄浑的浪漫色彩、率真粗犷的民族性格、本色重情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拓展,进一步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形式,使草原文化的艺术性体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草原》一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课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热情待客的情景.教学时,我按作者进入草原后的经历,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两大部分进行理解.第一部分写草原的景,第二部分写草原的人.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我考虑到学生没有去过草原,有的学生虽然通过电影、电视见过草原,但对草原的认识理解不深.针对这一点,我充分利用幻灯片、录音等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了草原特有的情境之中.一、利用幻灯、录音使学生进入情境面对学生的实际,备课时,我转录了抒发热爱草原情感的录音带,绘制了一系列美丽大草原的幻  相似文献   

14.
七月。草原深深。二○○一年七月,文苑杂志社迎来了从天南海北来赴草原之约的一批文学青年。那一届草原文学夏令营和那一年的草原的风、草原的草都已成为岁月的过往。  相似文献   

15.
在草原旅游方兴未艾的今天,草原旅游环境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草原旅游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草原旅游环境管理的基本对策,以促进我国草原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月光冷冷地撒在了苍茫的草原上,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它屹立在那草原的最高点。浩瀚的天空,无尽的黑夜。在此时,它就是草原的神,草原人民永远的图腾。  相似文献   

17.
洪雅 《福建教育》2023,(12):62-63
<正>最近我们一直在幼儿园西面的“草原”(一块草坪)开展探秘活动。在探秘过程中,幼儿发现“草原”上有许多生活垃圾。幼儿认为,生活垃圾导致我们的“草原”环境变差了,为了保护“草原”,幼儿决定行动起来,故事也由此而展开。“草原”上的垃圾今天的活动原本是观察“草原”的动植物。可刚到“草原”上,源源就发现了一截绿色的塑料管子。  相似文献   

18.
草原是张承志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是他创作的摇篮。张承志的草原系列小说始终洋溢着对草原母亲、草原人民的爱。因成功地运用和借鉴了优美的民歌,其草原系列小说别有一番真挚、感伤而又深邃的韵味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延续草原的自然生产力,草原民族不断探索着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方式与方法,智慧孕育了蕴含丰富生态认知与精神信仰的草原生态文化,形成了人与草原和谐共存的生态画卷。近年来,一系列高层论坛和研讨会的召开预示着草原生态文化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说明了草原生态文化研究的必要性。然而,目前国内对"草原文化"的知识体系尚未完善,概念的范围界定标准不一,指向尚未明朗,给研究者造成一定困惑。本文旨在深入挖掘草原文化的结构发展脉络,力图准确把握其生态内涵,揭示草原生态文化的哲学意义,以从哲学角度规范相关认知,加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课件出示老师在草原照的照片)一起说,这是哪里呀?生:(齐读)草原。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42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同走进———“草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执教者亲临草原,目睹了草原的旖旎风光,呼吸了草原的清鲜空气,体验到了蒙族同胞的豪放与热情,就成了执教这一课的宝贵资源。这里展示的照片(还有后面的有关介绍的感受),都是一般学生所未曾见过和体验过的。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