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诗中对自我的仙化倾向阮堂明人们每每好以“仙”来称呼李白,比如称他为“谪仙”、“酒中仙”、“诗仙”等,这种称誉一直沿续至今。如此统一地以“仙”来称呼李白,在古代的诗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就启示我们,此种称誉之中体现了对李白人格品貌的本质认识与理解。值...  相似文献   

2.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因此,后世的人便把李白称作“诗仙”。  相似文献   

3.
杨郁 《现代语文》2007,(4):22-22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学的两座高峰,李白飘飘欲仙,有“诗仙”之称;杜甫博大精深,有“诗圣”之誉。两人共同生活在由盛到动乱的历史时期,然而,相同的历史却成就了两位同样伟大而却迥然不同的诗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郭秀英 《学语文》2012,(1):52-53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怀乡”,自古以来,乡愁、诗人、诗歌似乎有一种冥冥注定紧密相连的关系。从古代李白的“举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现代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些诗歌无不表达了_个主题,那就是故乡情结。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故乡情结作为人类情结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人对故乡潜意识里的强烈情感。故乡情结在漂泊在外的诗人笔下更显得那么深刻,那么浓烈。  相似文献   

5.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还”是“返回”的意思,但如果不了解写作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李白的生活经历,便会对这个“还”字的含义解释不清。游国恩等同志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即隐居庐山屏风叠,密切注视着事件的发展。次年冬,永王李璘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由江陵率师东下,过庐山时,坚请李白参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情便接受了他的邀请。不料李璘暗怀与他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  相似文献   

6.
李静 《小学语文》2007,(3):58-59
在中国古代灿若星河的诗人群像中,说李白是最耀眼、最闪亮的那一颗一点都不为过。刚刚故去的著名学者林庚先生在他的《诗人李白》一书中作过这样的评价:“李白在一切诗人中,无疑的乃是一个突出的人物。”他那高自标置的人格与诗格,不但成就了李白在诗史上的千古盛名,更引后世无数的诗人为之折腰;他那飘逸洒脱的风神,至今仍让人心向往之。这种风神存在于李白的每一首诗歌中,不管是长篇巨制,还是短章随笔,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志抒怀。不妨从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所选的几首诗歌中来领略一下诗人李白的风采,与他作一次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徐一凡 《学语文》2006,(3):31-31
“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激情澎湃,美不胜收,对后人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而酒与山水,作为李白诗作中的“二难”,是我们了解李白、研究李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8.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以“浪漫派”载入史册的。但唐代浪漫派诗人不止李白一个,陈子昂、高适和岑参、杜牧,其诗风都属浪漫一派,现实主义的自居易也有浪漫诗作《长恨歌》。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与酒     
酒在陶渊明的生命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他涉及饮酒的诗作中能把握到三种意绪:感性愉悦、忧勤自任、逍遥自得。在饮酒中,诗人更多地流露出一种逍遥自适的心境。酒帮助诗人达成逍遥自得的生命境界,但起决定作用却不是酒,而是诗人“闲”、“静”、“远”、“虚”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使得陶诗的风格有别于李白等一些以饮得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山水诗不自李白创始,而自李白达到出神入化的高峰。在仕途失意,遭贬而投荒之年,李白将精神寄托于自然,将情感倾注于山水,追求人与自然的浑然合一,追求乐天适性,写下了大量“我与景浑”、“神与物游”的山水诗。在诗人的笔下,山水是恬静的化身,是悲情的象征,是激情的载体,是诗人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