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创造教育的涵义、特点及其与传统教育的本质的区别进行了阐释,比较分析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利弊得失,指出我国必须提倡和实施创造教育,提出了实施创造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响亮地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并付诸于实践,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所谓创造教育,就是根据创造学的有关原理,运用一套科学的艺术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和个性,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育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教师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创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民主而科学的社会。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是彻…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崇尚创造精神,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创造教育思想。追寻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创造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具体方法和原则等,对我国目前创造教育的实践有很大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成人教育实施创造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将创造教育的原则和要求与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相结合,努力实现把在职从业人员培养成为各条战线上的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标。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对于成人创造教育规律的研究,改革、改善教育运行机制和办学条件,为成人创造教育的实施创设必要的条件和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创造教育的主要精神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教育的主要精神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袁靖圻创造教育,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创造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受教育者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知识、技能和方法诸方面的准备),并为受教育...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在小学教育已开始创造教育,延安时期更在大专院校及中小学全面推行创造教育,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伟大创举。徐特立是革命根据教育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他一贯坂对因循守旧,崇尚创造精神,在革命根据地对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改革。徐老倡导创造教育,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他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和积极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创造教育是塑造新世纪适应知识经济性人才的必由之路,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启动应试教育向素教育转变的有效杠杆,创造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手脑双挥”;创造教育内容的核心是开设创造性活动,创造教育方法与途径的关键是创造性教学;创造教育环境是和谐、宽松、民主。  相似文献   

8.
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精深独到的创造教育思想。他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崇尚创造的精神和献身教育的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动力陶行知先生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他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以,创造教育就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恶是枯干”的话,引申出他对于创造教育的独到见解。他说:“汗…  相似文献   

9.
努力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智  施亚玲 《江苏高教》2001,(1):102-103
本文在比较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教育的内涵,就 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造 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起源于“创造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他指出:“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此后,国内外对“创造教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生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创造教育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和条件。研究性学习与创造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2.
创造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并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其演进的轨迹可分为五个时期。创造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总趋势。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创造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素质教育也要依托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不能替代创造教育,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并行不悖。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方法很多,关键是开展创造教育。开展创造教育,必须依托创造性的环境、创造性的教师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创造教育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人的本质的一种特性。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创造的潜能,也具有创造的天性。通过创造教育有效地加以引导和开发,蕴藏在人身上的创造性潜能就会变成现实的创造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①一、创造教育的内涵1.创造教育的界定。什么是创造教育?国内外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教育;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阐明,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14.
创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对创造性才能的科学研究则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基础,当代心理学对创造性才能的本质内涵作出了初步科学论断。要进行创造教育,必须用创造的理念改革现有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眼于对“创造教育”这一当代教育课题产生的时代要求及其历史转迹的探寻,并从“创造教育”的主要特点以及当代“创造教育”构建的初步设想等方面揭示“创造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创造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创造教育理论有很多独到之处。陶行知所提倡的创造教育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更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在比较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教育的内涵,并就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内涵迥异。传统教育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产物,创造教育则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教育中有不少因素为创造教育所吸收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历史联系,但又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大学创造教育的特点,明确大学创造教育的任务,针对大学创造教育的现状,提出注重大学生创造性培养的必要性,认为大学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习做事,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全面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张兴华 《山东教育》2002,(34):12-13
从1986年泰安市实验学校开展的“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算起(儿童创造力开发实验研究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泰安市的创造教育实验与研究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要保证创造教育积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依据新形势,制定新策略。在深化创造教育的研究中,从宏观层面我们制定了四个方面的策略。一、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确保创造教育的积极发展创造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要义有四:一是全体性。创造教育的一个信念就是相信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