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个普通人每天都要准时地动物们的“就餐”可它们只能什么时候最多能储更可能的情在食物丰富的时候饱餐一接下来很久都要挨饿。不过,每种动物的“饭量”基一只老鼠在再一般来说,哺10%左右。一头4吨千克以上。别太高估它了!那么,恐龙的饭量如何呢?有些恐如果它每天的饭量也按体  相似文献   

2.
爱美是每个少女的天性,而肥胖却常常困绕爱美的女生。本期的健康课堂我们就来谈谈减肥的话题。青春少女发胖,原是显示女性风采进入青春期的少女,生长发育进入高峰期,身体变化很大,不  相似文献   

3.
<正>酷热的暑假来了,冰凉甜爽的各种冷饮当然是消暑的好伴侣。在各种冷饮和甜品中,都少不了糖的存在。但是,在衣食富足的今天,糖吃多了也会带来各种问题。比如糖吃多了会发胖,会长蛀牙。糖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不是无处不在呢?它又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糖,却对它知之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糖的神秘面纱吧。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吗?     
昆虫为何不发胖?科学家发现,在高糖环境中繁衍多代之后,毛虫就会获得吃过量糖类而不增加脂肪的能力,而在低糖环境中生活的毛虫则进化出能存储摄取到的糖类的功能。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昆虫和人一样,需要摄糖类和蛋白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文化》2009,(11):17-17
肥胖是否困扰着你?美国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新药,或许将能让你随心所欲地吃而不用担心增加体重。这种新药与一个名为IKKE的控制体重基因密不可分。实验表明,老鼠若缺少这种基因,即使食用富含油脂的食物也不会发胖,而且也不会罹患肝病或与不健康饮食习惯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英国科学家对喂养的小白鼠进行实验后发现,小白鼠吃饱后会分泌一种特殊的激素,科学家把它称为“PYY-36”。研究人员提取这种激素并在小白鼠喂食前注射到它们体内,结果发现,这些小白鼠即使面对美食也不会再进食了。科学家们对“PYY-36”激素做进一步的生物实验后,发现它无毒副作用,这便鼓舞起科学家们要在人类身上进行类似实验的勇气。他们在英国选取了12名志愿者,给其中6人注射这种激素,其余6人只注射安慰剂。结果是注射了这种激素的人的饭量比平时饭量减少了1/3,而注射安慰剂的人,饭量照常。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10,(9):14-15
<正>口音为何改不掉?为何12岁以上的人学外语,词汇、语法都可以尽善尽美,口音却总也摆脱不掉?而在此之前学会外语的人就没有一点怪腔?研究人员表示,根据学习外语的年龄早晚,我们记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文化》2008,(3):45-45
下面这些经常发生在你我身上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疾病,但却经常会造成一些小小的困扰。有什么窍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秋水 《百科知识》2008,(2):45-46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人们的另一大忧愁也出现了——肥胖和担心发胖。显然,肥胖是生活质量不高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很多人把注意力转到了减肥上来。如今,肥胖的理论和做法太多,但其中一种新学说却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0.
正每次暴饮暴食过后,人们总会觉得自己的饭量比平时大,这时候人们往往想起一句老话:胃被撑大了。但是,胃是否真的能被撑大?少吃东西,胃就会慢慢变小吗?胃容量基本不变成年人的胃其实差不多大。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分会秘书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消化科副教授宋吉涛介绍说,胃组织是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组成,具  相似文献   

11.
做错了方向的广告所有的广告商都在竭尽所能使广告引起我们的注意,而我们大多数人却都十分讨厌无所不在的广告,这样的矛盾如何解决呢?神经营销学家说,其实商家现在所做的广告统统都找错了方向,这才导致人们对广告难以忍受。  相似文献   

12.
我希望在教学中与学生亦师亦友,体现自己青年教师的魅力,但伴随着我的尴尬是:课堂看似很活,自己却很累,而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不高。如何能做到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在课堂实效上有优势呢?  相似文献   

13.
正累了一天,好想吃点好吃的犒劳下自己啊!可想到自己三位数的体重,你还敢去吃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鸭、麻辣烫、麻辣香锅和火锅烧烤吗?维他狗今天就给大家出谋划策,解决"晚餐吃什么不发胖"这个世纪难题。晚餐吃什么更健康维他狗先声明一下,这里推荐的食谱,只适合大多数怕发胖,但没有迫切减肥需求的人群。下文食物标注的热量为100克可食用部分所含热量。另外,由于产地、种植方法的不同,热量会有所差别,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摄入过多的酒精会让我们丧失判断力,还能让我们丧失某些记忆,比如,我们常常忘了把车停在哪,也会把面前的人是谁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最近科学家们却发现,少量的饮酒不仅对记忆毫无损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记忆。为什么呢?因为酒精能帮助提高大脑神经突触的可塑性,使神经元变得更加活  相似文献   

15.
饮食清谈 这个季节,可以尽情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而不用担心发胖,因为水果和蔬菜能减少脂肪,增加碳水化合物。如冬瓜、黄瓜等时令佳蔬,都含有较  相似文献   

16.
喜欢甜食的人可要小心了,甜食除了会让人蛀牙和发胖外,还会缩短寿命。为了研究糖类影响寿命的机制,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Cynthia Kenyon和她的研究团队利用线虫为研究材料,发现长期在饮食中增加2%葡萄糖的线虫,其平均寿命相较于正常饮食的线虫会缩短20%。  相似文献   

17.
一头4吨重的大象一天的食物量大约在300千克以上.一般来说,哺乳类动物每天的食物摄入量大概为体重的10%左右.这些食物将转化成必要的能量,以维持体能和体温.但是变温动物就不同了,一条蛇一次吞下的食物可以相当于它的体重;当然,在余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也可以不吃不喝地平安度日.那么,恐龙的饭量如何呢?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的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人摄入动物蛋白、脂肪和糖的增多,饮食的总热量不断增加,劳动强度减轻,导致身体发胖,并引发糖尿病.因此,通过对饮食的控制以及相关营养治疗来阻止发胖、防止体重增加,依然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用鼻子或触角认路的动物,大都借助自己或同类释放的气味导航,那么究竟——人类行不行?许多动物都具有和狗类似的本领,会借助自己释放的气味来做导航路标,但它们却不会借助自然环境物体本身的气味来做路标。那么身为万物灵长的人类行不行呢?一直以来,人们总在为自己的嗅觉比不上其他动物而感到惭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的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人摄入动物蛋白、脂肪和糖的增多,饮食的总热量不断增加,劳动强度减轻,导致身体发胖,并引发糖尿病。因此,通过对饮食的控制以及相关营养治疗来阻止发胖、防止体重增加,依然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