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公布实施以后,侵害隐私权的纠纷日渐增多,其中涉及报刊、记者、作者的案件更是层出不穷,出现了“告媒体热”、“告作者热”。因此,报刊编辑加强隐私权保护的意识,熟悉、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做好本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意义上的稳私呢 ?笔者认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公民个人拥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置这种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秘密的权利。具体到报刊容易侵扰的隐私权,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保密的个人生活情报资料。即公民姓名、肖像、…  相似文献   

2.
周琪 《大观周刊》2012,(5):33-34
隐私权与知情权是一对相互制衡又矛盾的权弄。两者在许多方面都截然不同誓在性质上,隐私权是私权,一般情况下是与公共利益无关联的,而知情权却兼具公权和私权的性质,从有知情权概念之日起,就一直与公共利益有紧密的联系毒在权利的维护上,隐私权一直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权利。因为只有在权利主体采取一种消极被动的维权方式,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隐私。:在大多数情况下,知情权的权利主体都是尽可能积极主动收集.或获得想要的信息。^1众所周知,隐私权和知情权都是属于人格权,隐私权侧重的是“隐譬,而知情权侧重的是“知”,知情权“的权利主体则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其会尽可能收集和获悉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限度的发展机会或自我保护。在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中,配偶会尽可能收集彼此间的信息,以便更加好地誊解对方,维系婚姻的稳定与和睦,而秀一方则为了给自己留足更多私人空间,他会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被对方非法的获取或窥探。  相似文献   

3.
何谓隐私呢?隐,即隐蔽、隐藏;私,是指纯粹个人的私情私事。隐私当然是不能公之于众的,喜欢自暴隐私的人,要么出于可笑的卑微心理,要么就是神经不正常了。而泄露他人的隐私,就有了法律上的责任,叫做侵犯隐私权。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是不得侵犯他人的私生活或者不得将他人的私生活非法公开的权利要求。所谓"隐私"有两个要素:一是"隐",二是"私"。前者是指某个事物或者某种信息不为人所知的事实状态;而后者则是指纯粹个人的,与社会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无关的事情,这是隐私权的本质所在。然而作为特殊群体,公众人物一方面要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又要划清和个人隐私的界限,由于在法律上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报道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如何平衡处理二者的关系,成为了"泛娱乐化"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莫把“公差”变“私差”函授学员 刘焜鹏笔者在某连采访时,听不少连队干部反映:现在的公差真难派。以前出公差,战士们都积极踊跃,惟恐派不到自己,而现在却恰恰相反,在连队干部的催促下,战士们还流露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有的即便去了,也常常是“凑凑人数,出工不出力”。上等兵小李直截了当地说:“现在的所谓出‘公差’,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出‘私差’,公差变味了,大伙的积极性当然也提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调座位     
开学伊始,各班均已“重整旗鼓”,惟本班“司令员”按兵不动。“司令员”者,本班班主任是也。其人早在寒假前对全体“臣民”郑重许诺:开学后立即调位。记得当时引起阵阵喝彩。可如今,开学已四百多万秒,察其言,观其色,却不见丝毫动静。瞧他稳坐泰山如一尊神像,同学们则如坐针毡。私下里,同学们开始大发议论,话题是老班这次又要玩什么新花样,此言主要是针对上次的“换汤事件”。上学期,同学们因“长年战斗在同一战壕中”,自是生出许多事端靠前的同学因深受粉笔灰“厚爱”叫苦不迭,靠边的则大呼已成“斜眼”后面的更是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7.
党报与时俱进 回答“为什么”比反映“是什么”更重要 新闻学把媒体上的报道分为三个层面:“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早在20世纪中叶,一位美国新闻学者曾经说过,“‘为什么’与‘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时代来临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于党报而言,我们则要说,“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的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趣趣或称趣味,是个传统的文论概念。它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的诗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盛唐诸公一唯在兴趣”。明代思想家李卓吾继后则进一步阐明了趣的旨意.他在评《水游》第53回时说:““—一《水公》文字当以此回为第一、试着种种摹写处,哪一事不趣,哪一言不趣。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请入黄周星把“趣”的意义总结得更为明白:‘“今人遇情境之可喜者.辄回:有趣,有趣!则一切语言文字未有无趣而可以感动人者。”他们这里说的趣,我们可以理解为由作品情趣而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说…  相似文献   

9.
漫谈藏书票     
人类在书籍的产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收藏书籍的社会现象。继之而来的,是在书籍上作出收藏者的个人标记。在我国,这种标记以藏书印为主,兼有其他形式的标志。在欧洲则以藏书票为主。在书籍上钤盖自己的印章,史称藏书印,官私沿用,而以明、清最盛,至今不衰。而作为藏书印的“姐妹”——藏书票,在我国则很少受到人们的“青睐”。西人的藏书票一般只有一、二寸左右大小,或长或方,或扁或圆;票面大多由图案和文字组成一帧小巧精致的美术作品。图案內容五花八门,形式不拘。文字主要是拉丁文,“EX-LIBRIS”,意即藏书票,同时附有藏书者的姓名。这种藏书票多数是铜版、石版印刷和木版雕印的。藏书票从欧洲兴  相似文献   

10.
《有话则短 无话则免》、《“杞人”忧“地”》、《来一个“精官简政”》……看到这些涵义隽永、耐人寻味的小言论题目,无不感佩作者的机敏和睿智。大家知道,这些小言论题目都是作者将某个成语或俗语改换一两个字而成的。如“有话则短,无话则免”,原来的俗语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杞人’忧‘地’”原来的成语为“杞人  相似文献   

11.
郝慧丽同志:大作拜读。新闻学研究生关心现实的新闻理论研讨,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很高兴和你交换一些看法,供你参考。大约是八十年代中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林帆教授提出“新闻是‘事学’”这样一个论题。今年他又在《新闻大学》夏季刊上发表了《新闻即史》的文章,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尊意如何?我是很赞成的。关于新闻的定义,从目前来看似乎还很难统一。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少不了“事实”,都离不开“事实”,都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那么,什么是事实?有个叫彭漪涟的哲学家,给事实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事实是人们对“呈现于感…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我们民族老百姓的家庭,都是以长者为长,然而,当时光流转到2002年,在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在河南省郑州市邙山区花园口镇,“家长”的产生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不再是以长者为长,而是运用家庭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贤者、能者为长。你看———“儿子‘管’老子有啥不中哩?他初中毕业,脑筋活,懂技术又知道市场缺啥。”10月22日中午,黄河南岸大堤外,郑州市花园口镇八堡村的白小喜老汉在自家鱼塘边这样对记者说:“俺村还有媳妇当家庭法人代表的哩。没啥稀罕的,人家有能耐嘛。”白老汉的大儿子叫白小庆,35岁,今年1月起镇里搞家庭…  相似文献   

13.
一、隐私法的形成及沿革 人们通常对隐私权的解释是:不被干涉的权利。法律大辞典“隐私权”的条目下写着:“不被干涉的权利。免于被不正当地公开的权利……个人(或组织)如果愿意,可使他本人和他的财产不受公众监视的权利。” 美国宪法中没有提到隐私权的概念。这并不奇怪,在制订宪法的时代,美国的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城市人口仅占了10%多一点。当时最大的城市——费城,也仅仅只有四万居民。这样的生存环境使得人们尚未对隐私权受到侵害的问题产生忧虑。  相似文献   

14.
从今年年初的“晓旭出家”,到不久前的“黛玉之死”,围绕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报道一时间成了媒体焦点。确实。从“林妹妹”到商界名流,从看破红尘到抱病辞世,具有传奇色彩的种种消息大大刺激了受众或窥探或怀旧的欲望。然而,在这场名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博弈中.媒体究竟展现了怎样的姿态?其喧哗的表象下隐藏了什么?抑或建构了什么?这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5.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非常擅长用场域理论米分析当代社会问题,他认为“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实力场有统治和被统治,有在此空间起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存这一实力场而进行斗争的战场”。新闻场是在十九世纪两类报纸的对立中构成的:一类优先提供“消息”,尤其是“耸人听闻的”或更佳的“轰动性的”消息,另一类则发书和“评论”章,充分显示其“客观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报刘一丈书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申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相似文献   

17.
1.体系分类法“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集中与分散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方法? 答:体系分类法“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①当同一类的事物共同具有几组属性,被用作分类标准的一组属性的事物被集中,其他则被分散; ②若同一类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几组属性全被用作分类标准,只有首先采用的一组属性可集中全部事业,其他则都有部分分散;  相似文献   

18.
简单地做过一些化验,一枚大约5厘米长的针头刺进了赵镇的血管,暗红色的血液被缓缓地抽了出来,直至装满两个400毫升的塑料血袋。众多血袋被一起装进了一个“小罐子”,小罐子像甩干机一样旋转。30分钟后,罐子停下来。血被明显地分为两层,上层是黄白色的液体,它们被血站的人提走。下面是暗红色的液体,这些则被回输到卖血的身体里。然后,卖血可以从血站领到50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张晓频 《视听纵横》2003,24(6):109-111
央视记敬一丹说:“自从干了记这一行,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戒律,不许问‘请问您有什么感想’这样一类的问题”。敬一丹提出了一个记最起码但又有相当难度的提问标准。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记总是提那些外延宽泛的问题“请问您有什么感想”、“你感觉如何”等,也可以看到由于一些采访对象不善言辞,对这种“感想、感觉”不会一、二、三、四侃侃道来,采访因此陷入尴尬。  相似文献   

20.
退 休 的 重 庆 江 津 市 几 江 供电 所 原 所 长 赖 维 书 家 被 歹 徒 抢劫 ,嫌 犯 被 抓后 为 争 取 立 功揭 发出 智 擒 歹 徒 的 “英 雄 ”赖 维 书 受贿 的老 底 儿 ,而 赖 维 书 因 急 于翻供 ,将 其 涉 嫌 私 分 国 有 资 产 800万 元 的 线 索 暴 露 在 了 办 案 人 员的面 前 …… 今 年 7月 上旬 ,被 抢 劫 嫌疑犯 牵 出 的 “贪 官 ”———赖 维 书 因犯 受 贿 罪 、私 分 国 有 资 产 罪 ,被执 行有 期 徒 刑 4年,处 罚 金 2万元 ,其 私 分 国有 资 产 和 受 贿所 得的 赃款 19万 余 元 ,予 以 追 缴 ,上缴国 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