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再生产的视角出发,依次分析了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以及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指出我国教育中存在隐性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并通过对城乡教育差异的环境分析,倡导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再生产的视角出发,依次分析了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以及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指出我国教育中存在隐性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并通过对城乡教育差异的环境分析,倡导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再生产视角解析中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平等的不同看法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析我国教育所形成的城市优势文化场域和农村劣势文化场域的二元结构现状.文化资本的传递具有最佳的隐蔽方式和再生产功能,并通过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及入学后学校文化的传递所产生的不平等,强化了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这说明教育是一种文化再生产.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而通过教育机制,文化资本又可以实现其再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社会等级的再生产。这一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农村转移人员文化资本生成与提高。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农村转移人员与城市市民在文化资本分配起点上的不公平及农村转移人员在城市的持续性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布迪厄的文化权力理论中的惯习(habits)和场域(fields)两个概念来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再生产功能。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两大'误识'的分析,我们认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均等,而要关注教育能够复制社会等级秩序的这一功能,从文化资本以及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如何...  相似文献   

6.
文化再生产视野下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日益强烈.社会公平是民主社会的理想价值.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但是目前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公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严重.本文在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视野下,提出教育在城乡发展上的再生产功能强化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布迪厄文化权力理论中的惯习(habits)和场域(fields)概念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再生产功能。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两大"误识"的分析,提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均等,而要关注教育能够复制社会等级秩序的这一功能,从文化资本以及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育成就动机,从而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充分实现个人潜能的高等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平是民主化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考民族政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现象,尤其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视域下,审视我国高考民族政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再生产是一个专断的过程,大学通过资本积累使文化再生产处于结构化的体系中。在社会差异不可能完全消失的高等教育场域中,大学文化再生产的专断特征体现为城乡二元文化的再制、阶层隔离文化的固化和性别歧视文化的复制。大学文化再生产的专断逻辑最终导致了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高等教育制度不公平和高等教育价值不公平。用公平正义打破大学文化再生产的专断铁律,需要铺设平等流动的文化再生产阶梯,形成合理竞争的文化再生产机制,凝聚共同成长的文化再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的介入,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公平性。本文从社会资本的研究出发,通过分析高考移民与高考加分政策,即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介入路径,探讨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公平的深刻影响,并试图追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注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出。本文在描述分析目前我国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状况后,进一步从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贫困儿童的求学意愿、贫困家庭的文化观念、宏观社会环境与教育领域的相关制度安排等方面探讨了导致教育公平失措的原因。本文认为,解构贫困阶层代际再生产模式,促进贫困家庭子代的向上社会流动的反贫困理念,应是解决当前我国贫困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政策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障贫困儿童教育机会公平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儿童获得文化资本的重要场所。家庭文化资源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家庭的孩子获得的文化资本不同,影响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和学业成就。学校教育在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社会再生产并使现有社会结构合法化。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分层的机制在日益突显和强化。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儿童获得文化资本的重要场所.家庭文化资源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家庭的孩子获得的文化资本不同,影响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和学业成就.学校教育在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社会再生产并使现有社会结构合法化.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分层的机制在日益突显和强化.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从各阶层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期望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多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建立相对公平的平台、促进社会阶层的更好流动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教育不仅是实现社会分层的“筛选器”,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好地完善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为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职业输送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功能之一。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功能,则必须要建立在社会各阶层享有公平的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上。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不同群体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在我国还存在着较严重的城乡和区域差距的情况下,刻意追求城乡以及不同阶层家庭子女入学机会的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为大多数的适龄青年提供足够数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解决的路径包括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在中小城镇办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不同群体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在我国还存在着较严重的城乡和区域差距的情况下,刻意追求城乡以及不同阶层家庭子女入学机会的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为大多数的适龄青年提供足够数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解决的路径包括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在中小城镇办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不少西方社会学界学者认为,纵联社会资本可联接来自高阶层的资源。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人情关系对教育公平和实现共同富裕有影响。通过对两个家长为子女入学找关系的个案研究发现,入学资源常掌握在中产阶层手中,农民工找关系需要“跨阶层”,回报期望低,通常难以成功。而城市中产阶层在同阶层中找关系,回报期望高、人情链长,因此成功率高。而人情关系增加阶层内部的社会封闭,纵联社会资本在人情社会中也很难实现。文化资本的培育受到父辈社会资本及所处阶层的影响。人情关系影响教育公平,并形成文化和阶层再生产,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地区不公平、城乡不公平、性别不公平和阶层不公平.造成这一事实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传统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因素等方面.促进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广泛参与,从政策、经济、制度、法律、管理等方面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实现乡村儿童教学公平,对于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缓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矛盾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通过对浙江省Y县城乡三类学校教学起点差异性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当下我国乡村儿童在教学起点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公平问题:乡村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是乡村儿童教学起点不公平的外显问题,乡村学校教师能力素养偏低是乡村儿童教学起点不公平的内核问题,乡村家庭文化资本贫乏是乡村儿童教学起点不公平的文化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积极改善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为乡村儿童打造公平的教学;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养,为乡村儿童打造有质量的教学;联动增加乡村家庭文化资本,为乡村儿童打造和谐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郑利霞 《教育科学》2007,23(5):59-65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入学机会总量的迅速增加,但机会增多并不等于机会均等,地区、城乡、阶层和性别之间的入学机会不均依然显著存在。制度性教育的天然缺陷、城乡二元制的结构制约、考选制度的隐性不公、成本分担的制度失衡、资本存量的代际影响、基础教育的不均积续、性别偏好的消极影响等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的深层原因。应在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来增进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