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加"0"规则研究概况、加"0"的基本问题、加"0"唯一规则及其说明与例释和加"0"规则特例及其说明与例释四方面,论述了<中图法>类目复分简化加"0"规则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解决<中图法>第四版一处加"0"问题出发,对原类目复分加"0"唯一规则作了进一步改进,据此提出"法律"和"中国历史"类几处不规范加"0"的修订意见,并给出了新的加"0"的唯一规则.  相似文献   

3.
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复分加"0"时的隐性重号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类目复分加"0"研究概况和加"0"的作用出发,通过<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使用手册>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四版的实例,对能发现的隐性重号现象进行分析,指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是严格遵守加"0"规则.  相似文献   

4.
《中图法》加"0"问题探讨--与施振宏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施文关于《中图法》类目复分加“0”问题的观点给予分析、辨正。  相似文献   

5.
讲述了《中图法》(第四版)类目仿分、复分的原因及类目复分、仿分加"0"与不加"0"的规则,并重点分析了类目跨越仿分再仿一般性问题彷分加"0"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黄所提潜在的上位类及其仿分加“O”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潜在的上位类之说不能成立;提出了社会科学类先仿分再复分时的加“O”方法;归纳了三版中的五条加“O”规则及其助记表;对中国各代史仿分加“O”问题提出了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扼要地阐述了类目复分加"0"规则,并时当前出现的加"00"现象进行了简析,提出了避免加双"0"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总结归纳了《中图法》第4版数目复分加“O”的唯一规则。包括加“O”的基本问题、加“O”规则、特例、例释以及使用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现《中图法》第4版类目复分加"000"例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加“0”问题研究及其现状和类目复分加“000”例证两方面,对新发现的《中图法》第4版“D927(中国)地方法制”类的加“000”例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简论《中图法》的加"0"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萍 《图书馆》2002,(6):62-64
本文通过对《中图法》4版类目复分加“0”原因的分析,进而归纳和总结类目复分加“0”的具体问题与方法,以供从事分类标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确分类标引 避免错误加“0”——兼与于新国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新国先生所举的加“0”例证存在着许多错误,其错误不在加“0”技术上,而在如何分 类上,应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中图法》第四版的"中国法律"标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中图法》第四版的“中国法律”分类标引加“000”例证入手,通过分析研究否定了某些偏颇观点,并从《中图法》的整体情况综合考虑,认为应当将中国法律的总论(综合性法规)与分论(专论)的复分区分开,修订某些类目注释的不恰当。文中还采用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印证,虽然某些文献的标引结果呈现“0000”连续现象,但是实际标引加“0”还只限于“00”。  相似文献   

13.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6,18(5):347-348
针对某些科技期刊(如医学、生物学等期刊)研究性论文的结尾普遍采用"讨论"而不是"结论"的现象,对"讨论"与"结论"的概念及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在一般情况下研究性论文的结尾应该是"结论"而非"讨论".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春 《新闻界》2007,(4):29-30
在网络传播模式下,"议程设置"仍然存在,但由于传受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议题设置权下放,传播内容多元化等新特点,同时,网络中也出现了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并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段乐川 《出版科学》2012,20(2):26-28
"媒介间性"特征是从整体视野对编辑活动客体对象关系的抽象概括。它是指不同的编辑客体——媒介,在共时和历时的编辑实践中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关系。这种作用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共存互补性、交互作用性和转换生成性。这一特征不仅是贯通编辑活动历史的编辑客体作用规律,也是编辑活动的整体特征之一。认识和发现这一规律、特征,对于做好当下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回顾自《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发布以来高校档案整理有关规范的发展历程,疏理高校"卷""件"结合整理模式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及实践状况,分析该模式的执行困惑,即"卷""件"整理的执行范围不明确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各高校探索"卷""件"结合档案整理模式,应遵循"共性+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宗档案分类的起点应明确为按档案门类分类,不同档案门类之间所用的整理分类等可以互相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给"有多种意义和功能,本文分析的是表示"给予"义的"给"字句.实际语言运用中,由于语用表达功能的需要,动词"给"(包括"V给")所携带的强制性语义成分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本文着重从动态角度,通过变换分析、成分的空缺或移位分析来考察"给"字句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办好医学专科杂志中的"继续教育"栏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史宇 《编辑学报》2005,17(3):179-180
探讨办好医学专科期刊中继续教育栏目的经验.认为以专家笔谈、继续教育园地为精品栏目,可以扩大期刊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