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购买公共服务作为我国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同时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分层论证法从政策、监督和法律三个维度对购买公共服务中政府履责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主要存在政策冲突,政府依旧"掌舵";监督敷衍了事;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从"法治政府是责任政府"的视角提出政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及配套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不仅有利于真正发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还有利于深入推进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第一,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为了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使政府工作人员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官僚主义和杜绝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3.
培育行政法治文化,是实现行政法治的根本,行政法治文化的形成,与政府的行政执法实践密切相关。而政府的行政执法实践,又是由每一个公务员具体实施的,政府公务员是行政法得以运转的运作者、操纵者,是行政法律职能实现的承担者。政府公务员的素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行政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树立和行政法治文化的形成。笔者以为,崇法是公务员应有的精神信念,知法是公务员应有的岗位要求,守法是公务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行,依法行权是公务员应尽的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是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实现服务型法治政府,应该树立依法服务的行政理念,完善和健全行政立法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完善法治化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5.
法治政府之理论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政府明确地把法治政府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目标后,从理论上对法治政府进行科学的阐释尤显必要。理论地看,法治政府就是有限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是在有限的基础上秉持诚信的观念行政,旨在实现促进和保障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正义和秩序的统一、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统一、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及指标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对政府的要求,是指政府时刻受到法律约束和支配的法制建设状态。其价值取向及指标体系是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统一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提出和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场政府公权力的“自我革命”,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推进,整体上延续了行政性分权的思路。在行政国家的语境下,我国高校自主权的扩大与落实,呈现出政策限定性、缺乏可预期性、有选择性、弱法治化等多重特征。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权与政府监管权的行使,都未能完全纳入法治的框架内予以检视,而这严重制约了高校依法自主办学法律制度的实施和运行。在实践中,政府监管职责履行不充分与过度干预高校自主权的问题并存,而高校自主权保障不足和违法行使的情形亦普遍存在。当前,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亟须将高校办学自主权与行政监管权共同纳入法治轨道。借由外部法治约束与内部自我约束的统一,破解政府“放不下”与高校“接不住”的两难困境,促进政府依法有效监管能力与高校依法有效治理能力的双向提升。  相似文献   

9.
政府治理模式演进是政府治理理念、治理制度和具体治理方式或路径不断优化和变革的历史进程.伴随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由全能型到发展型再到服务型转变的,是法治政府理念的逐渐形成.法治政府建设也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面对"时空压缩"、人治传统多、动力不足、体制机制缺陷等诸多现实问题建设法治政府,就需要通过创新政府治理理念、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建构依法行政的现代政府治理方式,探寻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形式主义问题,行政执法中存在趋利执法、选择执法、随意执法甚至钓鱼执法等问题,从而导致公民行政参与度较低,信访维稳压力较大。因此,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引导公民依法维权,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政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诸条件,其中政府理念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文章在梳理法治的基础上,追溯了不同时期的政府理念,提出在法治社会中应进行“善治”的政府理念。  相似文献   

12.
“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主要负责人的一切行政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的理念,有利于政府的依法行政,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监督主体和问责主体缺位、职责不清、缺乏透明性和程序性是目前我国问责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问责制度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既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所谓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是指政府以一定的成本获取律师事务所或社会律师(政府法制部门和公职律师所及其工作人员除外)以各种形式提供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绿色采购具有政策和经济双重目标和效果。应当在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保障,强化监督以及加强宣传等方面,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政务公开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应有要求之一 ,也是社会法治化的重要表现。我国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 ,此举不可缺省。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政务公开现状的分析找到完善该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传统的管理型政府而提出的,它的建立势在必行,然而,目前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观念误区,公务员整体素质不高,各种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服务要求不明确、服务质量标准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必须清理观念上的误区,大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各种机制和法律制度,明确服务要求、规范服务质量标准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正处在向法治政府演进的过程中,中国的行政法不仅起源于这个过程的起点,而且是推进这个过程的主动力。法治政府的演进轨迹折射了行政法的运演过程,法治政府的逻辑外现有有限政府、理性政府和责任政府,而中国古代有关行政的法律制度仅仅停留在纯粹的行政管理层面,完全没有法治政府的价值趋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警告是行政法学上的一个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警告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广义上的政府公共警告是指政府性组织向其权力辖区内之社会大众公开发布其所掌握的可能对人们造成较大危害的行为、商品、事件等信息,以促使人们产生警觉心理的行为总称。狭义上的公共警告是指政府性组织针对消费风险向其辖区的居民发布的公共警告。政府公共警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治理手段,在我国消费领域亦有实践。但目前我国尚未有关于公共警告的专门法律,政府公共警告的法律依据散见于各层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在法律性质、价值目标、行为方式、适用范围、时间要求、具体程序等方面,政府公共警告与警告处罚、应急预案、媒体曝光等存在很大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公共警告是一种特殊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但在风险社会,政府公共警告具有制度独立之价值与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