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意识"是指思维主体了解自身所认知的过去是什么,所要传达的概念是什么。历史意识之所以称为"意识",含有心理学上的意义,指与人们理性思考有关的对象。①笔者认为,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十分关键,也是评价"一节好的历史课"的重要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课要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  相似文献   

2.
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活”、“巧”、“悬”。   所谓“活”是指活开头。教师设计好导言,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它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如讲初中一年级“秦朝的统一”时,教师先在黑板上按战国七雄的位置画出七个小方框,请学生上台将七国名称写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再用问题导入新课:“秦到底是怎样灭六国得天下的呢 ?得天下后又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巧”是指巧过渡。过渡语要启发思维、引人入胜。如“三国时期”第一子…  相似文献   

3.
朱煜 《历史教学问题》2007,(5):91-94,48
当代西方学者认为,“历史意识”已经成为公众讨论过去的一个中心范畴,也成为历史教学法的一个关键概念。所谓“历史意识”,通俗地说,就是指思维主体了解自身所认知的过去是什么。所要传达的概念是什么。历史意识之所以称为“意识”,含有心理学上的意义,指与人们理性思考有关的对象。举凡口述家史、笔记小说、电视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历史意识,但是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应该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是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提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新颁布的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意识是人的综合性的认识活动。它通常由感觉、知觉、…  相似文献   

5.
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 兼论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 ,历史教育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理性地思考历史教育的社会意义以及历史教学的内容、方法等等 ,对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关注。教育部 2 0 0 0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提出 :“通过历史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 ,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然而 ,历史教育界对“历史思维”、“历史意识”的理解并不全面、准确 ,这不利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和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一、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的内涵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假借“事实”与“学术”之名,强调主观诠释、细节考究、概念原则等范畴,对高校学生具有极强迷惑性。阐释正确党史观中的规律、主流与价值,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思维陷阱,成为推进高校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题中之义。加强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以理论意识明晰历史规律、以整体意识把握历史全局、以辩证意识领悟历史价值,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党史观。  相似文献   

7.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本文拟就中学历史教学问题谈谈几点做法。一、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提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历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首先教师要掌握唯物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并应用这些观点去解释历史现象,真正做到授业、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唯物历史…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先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再是“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要进步”,现在又明确提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学业优秀,个性鲜明”的办学目标.围绕这些理念,我的头脑中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即“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历史教学的意义何在?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是什么?”但现实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学生学历史也只是把它作为升学的敲门砖,使历史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结果使不少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历史教学也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如何突破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正>初中历史课程是传授历史学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以普及历史常识,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基本特点。"基础性"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正确、客观的历史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学任务,可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缺乏对历史意识的重视,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什么和怎么学。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立足于“学什么”“是什么”,即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认识,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强调的则是“怎么学”“为什么”,即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探究。对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设计,即不仅重视对历史知识传授的设计,更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习得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的设计。面对新课程,如何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学法     
目前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和表现:思想上轻视,认识上肤浅,方法上简单,时间上投入少。原因是:首先,长期以来,历史学科在师生的心目中只是一门副科,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不一定是必考科目;其次,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缺乏明确的动机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当然更不会有方法可言。下面笔者就“历史是什么”和“怎样学习历史”来谈谈历史学习。历史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经历。很显然,我们所学的历史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校历史课程亟待解决“历史教育的本义是什么”的问题,即今后应当在历史课程功能、历史课程性质、历史课程学习方式三方面有较大突破。于课程功能来说,要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比如,现代历史教育中必须渗透诸如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多元意识、社会问题意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历史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学习方式的改善,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应把历史  相似文献   

14.
章光伟 《考试周刊》2015,(5):112-113
高中历史对高一新生而言有很大魅力。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是什么,为什么学历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高中学习生涯打下基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课程际准》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基于这个要求,人教版历史教材每册都设有2—3个探究活动课,编者的意图“主要是培养创新精神,锻炼自己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和掌握历史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建议“每课用1课时来学习”。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许多方面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什么,怎么学?研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有别与传统意义上的接受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传统的历史课堂设计主要立足与“学什么?”“是什么?”,即学习结果的认识;研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设计强调的则是“怎么学?”“为什么?”,即学习过程的探究。下面就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形式、以及设置教学环境这三方面谈谈研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特点:一、关于教学目标定位能力、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张秋云 《课外阅读》2011,(1):93-93,100
新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有新的课程理念,要落实三维课程目标,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历史课堂教学就要根据课干旱目标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的核心理念也是引入教学设计,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呢?它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  相似文献   

18.
巢萍仙 《考试周刊》2009,(30):156-157
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有限的45分钟内为把重点和难点问题讲清讲准,明晰主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素质等所采用的科学教学方式。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收”与“放”:二是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供”与“需”:三是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四是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疑”与“释”。  相似文献   

19.
包瑞桢 《甘肃教育》2011,(21):48-48
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历史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而且要使学生“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其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外,还应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朱可 《教学月刊》2009,(11):27-2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很明显,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