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作文教学程序,以教师下水作文或选文来做示范,使学生有路可循,有例可依,放笔为文效果甚好。“以文教文,以文引文”把抽象的作文教学赋予了实践性、直观性、交流性、启发性,作文水平得以大面积提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作文教学程序,以教师下水作文或选文来做示范,使学生有路可循,有例可依,放笔为文效果甚好。"以文教文,以文引文"把抽象的作文教学赋予了实践性、直观性、交流性、启发性,作文水平得以大面积提高。  相似文献   

3.
作文占据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作文教学中尝试探索"说文"训练,同时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应试作文的弊端,这极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发挥和情感的抒发。应该由应试作文教学转向素质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也就是要从“为文而造情”转向“为情而造文”。  相似文献   

6.
李小青 《文教资料》2011,(27):54-55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写“下水文”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个窗口——对写作要求、学生的思想、写作实际水平进行深入了解的窗口;这是一把钥匙——一把引导学生,督促学生认真写作的钥匙,是作文教学中一把对口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文题出的不恰当,往往会影响教学质量。我的体会是,题目要小,应当易于学生把握,尤其是不能单打一,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总之,文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过去,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一次出一个题,结果  相似文献   

8.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9.
中学作文教学,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人、文”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有更多的现实因素。矫正“人、文”分离,实现“人、文”统一,必须变革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改造并丰富作文教学模式,开阔阅读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养成写作习惯,善于表达自我,逐步实现做人与作文的有机统一和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加速“物”“意”“文”相互间转化进程,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下水文”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自己撰写的文章。它一般要能体现本次习作的要求,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习作水准,为学生提供范例,是写作指导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觉得创造性地运用“下水文”,沟通了师生的情感,确实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不过,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少些预设,多些生成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预设性的“下水文”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教师预设的“下水文”对他们的写作无异于是“禁锢”。依赖性、模仿性使得整篇…  相似文献   

12.
龚志刚 《湖南教育》2002,(22):48-48
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写作成败。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教师在指导中坚定、鲜明的政治态度,就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学生的思维特点是长于形象思维。因此,他们容易从直观的角度去审视题目的具体意义,而对题目的含蓄、隐蔽、深刻的本质,往往不善于作深入的分析,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所以,在指导学生审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在核心素养语境下,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新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添了很多古诗词和古文,希望利用古诗词教学增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做到"以一文引多文",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下面文章就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瓶颈,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我就尝试在现实作文教学中进行一文多写,就是同一篇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多次创作,直到师生满意为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优秀范文,可以是课文、中考满分作文、名家名作…….让学生反复阅读,提炼出写法,使学生在写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循着“识格→仿格→入格→升格→破格”的路坚定地往前走,写一次作文就要写个明白,就要最终写出优秀之作,初中三年下来,学生如果能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下留下一二十篇优秀作文,何愁不能在中考中写出好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加强阅读教学的重视,开展小学语文以文带文教学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以文带文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立足课堂,根据文章内容拓展阅读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感悟,通过以读带写,促进写作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以文带文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拓展和延伸,以期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课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写作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而作文的起步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因此作文的起步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起步基础掌握的牢固,日后更深层次的写作也才不会难倒学生们。现在很多的小学都会开设专门的写作课,聘请专业的写作老师教课,虽然老师们努力教学,希望在写作的起步过程给学生们打好根基,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存在不会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写作文的问题,经过教育学家们的一系列调研分析发现,在小学的写作初步教学过程中,只有将读和写进行有机的融合,在教学课堂中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学会读文悟法,以读促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写作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本文将现有小学写作课的现状,以及如何把读文悟法,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作文起步教学进行一些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施之通 《文教资料》2013,(20):59-60
文章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当前学生作文不成文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减少束缚。活跃宽松氛围;以生活为师,道法自然;日日读学写,功到自然成;提供舞台,激发习作欲望的变“榨文”、“杂文”为“美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作文是高考的重点,是学生训练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头痛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要想引导学生善于"借象入文",就必须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巧妙选择个性化的物象,重视并善于情感化和深刻化地表达物象,进而达成小材料写出大文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说文”训练是笔者在近几年作文教学中的一项探索。即教师在学生正式起草作文之前,先组织学生从选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文体知识等方面对文章进行必要的构想,并口头加以说明,以减少写作过程中的懒惰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动手“写作”之前尽可能做到思路清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20.
设置好的“文眼”,不仅能统领全文,还能引领读者的理解思路,使文章脉络清晰。设置好“文眼”,还能造成悬念,引领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应试作文要有意识设置、突出“文眼”来突出文章中心,以便阅卷老师能尽快明了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