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彝族民间乐曲《阿细跳月》、芭蕾舞剧音乐《快乐的女战士》和古典芭蕾舞剧音乐《伎乐天》(教材选自人音2020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七单元第十三节《中国舞蹈音乐》)。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源于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3+2的五拍子律动是其舞蹈音乐的特点,旋律以domi-sol为主干音,笛子主奏前三拍旋律,大三弦等弦乐器辅助演奏第四、五拍,音乐热烈跳跃,  相似文献   

2.
王燕 《学前教育》2010,(6):40-40
日常活动中,幼儿听到有关民族音乐的旋律会随其自由舞蹈,但幼儿园很少将民族舞蹈融入日常教学中。本次音乐活动将彝族阿细支系的音乐《阿细跳月》和海南黎族的竹竿舞融合在一起,既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民族特色,同时又能体验民族舞蹈——竹竿舞,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欣赏《阿细跳月》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的:1、通过听《阿细跳月》唱《同坐小竹排》,感受各民族音乐的旋律。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3、能准确地判断歌曲的节拍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相似文献   

4.
跳月歌     
《跳月歌》是流行在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中的一首舞歌。当我们听到这首《跳月歌》时,仿佛眼前呈现出一堆熊熊燃烧着的篝火,照亮了山谷中空旷的草坪,一群彝族青年聚在篝火旁尽情地唱呀、跳呀,他们脚踏着盻盧拍特殊的舞步,不时地发出有节奏的喊声,这就是阿细人在月光下的欢聚,又称“跳月”。阿细人经常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举行跳月,并以这种方式交流感情,他们有的手里拿着高音芦笙和低音芦笙,有的身上背挎着月琴和三弦等乐器,一边演奏一边有节奏地跳动双腿,动作简洁、明快。开始时速度徐缓,随着速度逐渐加快,情绪逐步高涨。全曲可反复演唱…  相似文献   

5.
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这是天经地义的,在学生看来似乎早已是约定俗成的事。然而,前几天,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听课中,一位讲课老师的一个大胆新颖的课堂设计,令人禁不住暗自叫好。这位老师讲的是《落花生》一课,在学习课文时,老师采用交流对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阅读感悟,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在课的最后,按照常规,老师应该做总结,为学生布置作业了:"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吧?那么,你们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此言一出,学生们都满脸疑惑,默不作声,也许他们还从来没受到过这样的待遇:学生还能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等缓过神来,学生们开始欢呼雀跃起来。  相似文献   

6.
朱虹 《中国教师》2009,(Z2):390-391
<正>课前工作:老师提前一天发放本课的《预习感知案》,学生做完后,老师收起,查看预习情况后,课前发给学生。课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三组:蒙克组达利组朱耷组2、发放本课互动体验案  相似文献   

7.
在执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时,王自老师课前预设的教学难点为:在两首古诗的对比朗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知晓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对出生于和平年代、从未体验过骨肉离别、国土沦丧痛苦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王自老师以自己深厚的化底蕴,娴熟的教学技巧,在提问深浅度上拿捏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教育要求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创新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主动发展要求、意识和能力的新人,让学生动起来,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呢?一、课前动起来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前的准备。学生在课前动起来,主要指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生词;搜集整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在“疑难问题卡”上,等到课堂上请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前,…  相似文献   

9.
王兆刚 《山东教育》2004,(28):16-16
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前几天,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听课中,一位讲课老师的一个大胆新颖的课堂设计,禁不住令人暗自叫好。这位老师讲的是《落花生》一课,在学习课文时,老师采用交流对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自读自悟,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在课的最后,按照常规,老师应该做总结,为学生布置作业了。这位老师却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吧?那么,你们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此言一出,学生们都满脸疑惑,默不作声,也许他们还从来没受到过这样的待遇:学生还能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数学教学》2003年第4期看到一篇文章《一堂未曾预料到的对数课》[1],作者桂老师讲述了一堂自己“未曾预料到”的对数课,课前,桂老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对数和指数发展简史》,课上,由学生向桂老师提出一系列有关对数和指数认识的问题,桂老  相似文献   

11.
《卢沟桥的狮子》是义务教材“大修订版”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带来了学习理解上的困难,因而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建造特点和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等,组织学生办  相似文献   

12.
潘俊亮 《教学随笔》2007,(10):29-30
在一次阅读教学的研讨课上,有位老师施教精读课文《赤壁之战》。为了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对话理念,有创意,引起人们关注,他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翻阅有关“三国”故事;课始,让三位“三国谜”当小老师,一个负责讲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三国资料,提示同学阅读课文,进行比赛前的热身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艳丽 《黑河教育》2014,(11):61-61
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效整理自己的材料,进而有效选取内容;采用对比、点面结合等表达方法,写出家乡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对自己和同伴的习作进行评价修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整理资料,有效选材。教学难点:写作方法的指导。课前准备: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师:讲课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听力,时间很短,请认真听哦。(播放歌曲《家乡有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课前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并把收集到的信息在课上汇报交流)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进一步查找了有关鲁迅的资料.关于鲁迅,你们还知道哪些?生:鲁迅是一位作家.生: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写了很多书.生:鲁迅青年时到日本学过医.他很尊重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经历过学生时代,都有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经历。即使现在自己已为人师,但还是会常常想起自己的课堂体验。会想到某位老师的课上得好,很喜欢听;某位老师的课上得不怎么样,不愿意去听。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想应该和教学行为有关。正如一项研究所发现的那样,教师使学生对课堂发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采取多样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叶静 《教学与管理》2006,(11):36-36
调入新学校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组织学生学习《秦始皇兵马俑》(浙教版第十册).因此,我课前参阅了许多老师上本节课的资料,并进行了试教……  相似文献   

17.
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做老师的当然要注重学生的探究体验!但我在近期参加的一些教研会议上看到的课却不尽然。 案例一:某位老师在讲《了解空气》时,她一方面极力想体现学生在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又对学生做实验是那样的不放心,每次实验前她都进行演示,让学生  相似文献   

18.
年级:初中二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信息收集处理课(欣赏)教材:补充学习资料教具:葫芦丝、钢琴、录音机及相关资料。教学目标: A.通过对《彝族舞曲》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博大的民族文化感兴趣,并产生探究和挖掘民族文化的欲望。B.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人文地理方法和能力。C.聆听乐曲,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表达乐曲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课前思考:一直以来,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老师们总是感慨:这节课不好上,会的学生不学也会,不会的学生怎么教也不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图形旋转"这一内容是新增内容,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等较难把握,部分老师拿到教材,觉得无从下手,只能是照本宣科,逐个完成书本上的材料与习题,少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经验等估计不足,往往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教学,虽然课上看看、  相似文献   

20.
王丹 《学前教育》2010,(6):41-41
民族民间音乐的启蒙特性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下面以《阿细跳月》活动为例,探讨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