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国内包容型领导研究的状况,使用关键词检索在国内主流文献数据库中采集文献255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20年国内包容型领导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发现:本土学者自2010年起就关注到包容性领导力的重要性,但直到"inclusive leadership"概念被引入后,包容型领导研究才得到充分重视和快速发展;当前,包容型领导研究已经成为国内领导科学研究中的成熟领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关注,文献产出数量逐年提高,研究机构逐渐集中,学术共同体逐步形成;关键词分布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包容型领导研究主要包含8个热点主题,其中包容型领导对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验证,对员工建言行为和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还有待探索.未来,包容型领导的本土化研究和应用研究将会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
<正>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想要增进感情,营造和谐氛围,包容是一个良方。首先,包容是一种胸怀。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李世民对魏徵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清明,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可见,胸怀宽广的人不会在个人利益与得失面前斤斤计较,而是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以国家伟业为重。  相似文献   

3.
爱情需要包容。我爱你,我便心甘情愿去包容你的缺点不足;你若爱我,也就能一样地包容我的坏毛病。于是两情相悦便是爱情。两个人在一起一天,便是多包容对方一日,若是两个人再也不能相互包容,眼下也就分手为上了。"生活"就是我谈的这场恋爱的男主人公。生活总是有无数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走出校门,原本应该跳跃起来的心硬是被重重的书  相似文献   

4.
客闳和"留美幼童"留下的遗产,当前最值得大力弘扬的是包容精神.包容精神来自以儒、道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宽厚、包容、和睦、友善的精神,在国际上是少有的.但是,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给予中国文化沉重的负担.直到160年前一批一批留学生走出国门,才开始从西方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新思潮得以传入中国.留学生是包容精神的天然载体,他们的包容精神,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过去需要包容,是为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今天呼唤包容,是为了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然而,包容不是不问是非,其实质是"和而不同".包容是有前提的.中国留学生在面临藏独施暴、奥运圣火遭袭等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和平、理性的态度和言行,维护了中国主权,伸张了正义,把爱国主义和包容精神结合起来.为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营造和谐社会,发展先进文化,中国留学生所拥有的包容精神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爱心树     
有些凄凉,有些哀伤,带点温馨,带点诗意。关于"爱"与"被爱",关于"付出"与"索取"。"得到"是快乐的,"付出"更是快乐的。大树倾尽所有,倾其一生去包容、去给予、去付出、去奉献、去爱,它是快乐的。你能感受到身边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爱吗?  相似文献   

6.
德宏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既要立足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弘扬,又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使民族文化的内含得到提质和升华,体现来自于民族传统文化又要高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民族节日等途径,有效实施"孔雀文化"建设工程,促进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无边的心灵     
姚一林 《学子》2013,(1):80
大凡世间事,只要做到坚守与包容,也就接近高尚与卓越了!坚守与包容组成了生命中无边的心灵!人们总是警惕、警觉身边发生的一些与主流道德相违的事,对犯错者总是缺少一颗包容的心,甚至经常做一些"防小失大"的事。教育同样如此!教育中并不缺少对大部分学生的爱,缺少的是对"少数学生"的包容;教育中并不缺少思想,缺少的是坚守,坚守心中的执著。随波逐流使大多数教师失去了坚  相似文献   

8.
正天空中有太阳、星星和月亮,天并不是"空"的。那为什么人们又称它为"天空"呢?小时候,每当我仰望天空,我就会不断地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因为天不仅接纳太阳、星星、月亮这些美好的事物,而且还包容乌云、雷电、风暴,以及它们带来的黑暗、恐怖和打击,是接纳和包容让天变得空旷,变得宽广,变得无边无际。"母亲说。在母亲看来,是接纳和包容让天变得空阔无边,让人们称它为"天空"的。  相似文献   

9.
<正>老师,是一捧花束的馨香,是一缕阳光的温暖。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妈妈,如一股清泉,滋养我这幼小纯洁的心灵。生活中,妈妈对我的照顾事无巨细,无微不至。要是生病了,妈妈秒变"女汉子"带我去医院,背我上下楼,无比"虔诚"地听着医生的话并"强硬"地在我身上实施。妈妈对我的爱是包容的,包容我的小脾气,包容我的幼稚。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从"合理化"概念入手,围绕理性建构问题对韦伯的理论局限性和建设性分别进行了揭示,进而提出了一个以"交往理性"包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设想。以此为起点,合理化概念中的理论盲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立足于"合理化"与"生活世界殖民化"这两个核心命题的内在逻辑关系,从韦伯到哈贝马斯的理性建构之路也呈现出清晰可见的历史传承性。与此同时,这两个命题所包含的现代性困境及其解决策略,也在交往行为理论的认知框架中得到必要的揭示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各省市区都在讨论所谓"核心价值观"问题,列出了组词各异的各省市区"价值观"的核心词,例如北京总结的"北京精神"(或曰"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词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总结的"上海城市精神"核心词是"公正,包容,责任,诚信",浙江总结的"浙江人的价值观"的核心词  相似文献   

12.
<正>一、创新性思维的内涵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弘扬的观念。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德认为:创新是指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它要比"创造"更宽泛,它既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家校沟通也出现了新的模式,而要确保这种新型的家校沟通模式得到有效的保障,需要教师们做到四个"走向":从对立走向合作,营造尊重、包容的沟通氛围;从务虚走向务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沟通策略;从单一走向多元,开启形式多样的沟通渠道;从事务走向文化,打造共同成长的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有位专家讲得好,教育从尊重开始。其实,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讲,也应该从尊重开始。确立"尊重,理解,包容"的管理思想,把"尊重教师"作为管理的基本要求,才能让教师在尊重中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工作热情,感受幸福快乐,得到充分发展。尊重教师的幸福追求。每个教师都有对幸福的追求,需要得到集体的关心和呵护,充分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作为校长,就要处处关注教师的点滴,让他们感  相似文献   

15.
寻找幸福     
左拉说:"每一个人可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穆尼尔·纳素夫说:"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实际上,追寻幸福的路很简单,只要用爱去包容生活中的缺憾,用心去珍惜生命中的所有,幸福就会永远与你相伴!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本,其阐发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开拓创新、互利共赢理念有极高的育人价值。和平合作理念育人价值强调"和平善意与团队精神",开放包容理念育人价值强调"开阔眼界与有容乃大",开拓创新理念育人价值强调"开拓精神与勇于创新",互利共赢理念育人价值强调"君子之交与合作共荣"。  相似文献   

17.
李静 《文教资料》2012,(18):89-91
"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内涵,而且有着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在。"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厚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北京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升与升华。  相似文献   

18.
包容是人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刻也不能缺少;包容是一种美德,体现了互尊、互爱、互助、互谅的精神;包容是一种胸怀,表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操和气度;包容也是重要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因此,如果校长不懂包容之艺术,那就没有学校之管理。笔者认为,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要有容人之长之气度。校长要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林则徐曾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强校"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战略,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是当前的战略重点。确立并坚持包容的理念,凝聚包容开放的战略共识、实施多元统筹的推进策略、创新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生动局面,是"人才强校"战略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院校文化的培育过程中,高等院校亚文化占据极为的重要地位。现代高等院校文化建设应坚持"人本"、"包容"、"自由"等理念,积极传承中国传统儒家管理文化中的积极因子,大力推进领导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层文化等院校亚文化之培育,以推崇教师文化和营造学生文化为依托涵养院校主体文化,以"人本"、"包容"为理念和以"儒"、"道"为内核,革新院校领导层文化与管理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