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田 《家教指南》2006,(1):25-26
您是否想给孩子设计一个全面发展计划?现在如果请您回答一个小问题:“什么是全面发展?”很多人一定熟练地脱口而出:“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是啊,七八十年代的人就是在这个教育方针指引下全面发展的,难道有什么错儿吗?的确没错。但是,随着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2.
我的孩子经医院诊断有智力残疾,在语言、行为上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曾经因此被幼儿园拒绝入园接受学龄前教育。今年就要上小学了.我担心学校会拒绝接受我的孩子上学。我孩子能上什么学校?找什么部门才能解决我孩子的上学问题?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欢欢喜喜过完春节,孩子又该上幼儿园了,可您是否发现,孩子对曾经熟悉、快乐的幼儿园又产生了陌生感,上幼儿园不是那么积极了,有时闹点小情绪,有时发点大脾气,总不能痛痛快快地入园,有的孩子因为不适应甚至还可能生病。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4.
唐田 《家教指南》2006,(2):24-25
说起教室,您一定会想起课桌,要不然怎么学习呢?其实,这是中小学的学习环境,10多年前很多幼儿园也是这样,但现在截然不同了。幼儿园教育不能一味复制小学教育模式,于是,教室变为活动室,整齐的课桌陈设方式变为家庭式的区角活动。每当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教室里的时候,就会看见与孩了高矮差不多的小柜子成某种方阵排列着,或者有一些小小的屏风把教室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  相似文献   

5.
曹魁珍 《家教指南》2007,(12):36-37
家庭教育应与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广州读者林如云来电询问,孩子入幼儿因以后,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应该与幼儿园保持怎样的联系?这对促进家、园教育有什么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综观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一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综已逐步渗透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之中。然而,走近孩子一日生活或某一专门的语言活动中,仍会发现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晏红 《学前教育》2008,(1):54-55
创新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但是,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创新教育?幼儿创新教育有什么特点?现实生活中,哪些观念和行为与创新教育不相符合?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首先应该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可能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自己就是独生子女。也可能因为工作繁忙.在接送孩子入园、离园的时候。与老师面对面的不少都是爷爷奶奶。他们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家园沟通质量和孩子的教育情况。怎样与这些老人沟通.让他们了解幼儿园,配合我们的工作呢?我们及时开展了一系列专门针对爷爷奶奶的家园联系活动。搭建了家园联系的第二座桥。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吲课程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实施模式、《幼儿吲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那么,幼儿园教师怎样才能创造性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展活动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决定着教师由活动理念向活动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幼儿园的孩子对我这个老师所说的话可谓“言听计从”,有时甚至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真理。可我的儿子却不是这样对待我,若我说“东”,他硬说“西”,有时真是“固执”。而儿子这样的“固执”常常给我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带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九月,是新生入园的时候,不少新入园孩子的家长往往为孩子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而感到困惑。怎么才能使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呢?让我们听一听方老师怎么说———方老师对您说家庭教育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出现哭闹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因为他们出生后的头几年生活...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大班适龄幼儿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进入小学后能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过渡期,这也是幼儿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关注的问题。幼小衔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习惯的养成,还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做好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唐田 《家教指南》2006,(7):25-26
本刊2006年第1期《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一)》一文介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就是“五大领域”——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那么具体到孩子分别上小班、中班和大班,以上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介绍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全面发展教育,帮助家长更好地观察和理解这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内容,这将促进您的家园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14.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呢?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在家长工作中总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放 《山东教育》2002,(9):21-22
吴放老师:您好。我希望您能就如何优化家长工作给我们提一些建议。多年来,虽然我们一直把家长工作、家园沟通作为重要工作来做,但仍然时时感到来自家长方面的阻力,比如有些家长总嫌幼儿在园穿得少;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独立性常常怀疑,阻碍孩子独立性和自立、自理能力的发展;一些祖辈家长比较顽固,更难沟通。尽管我们园的老师努力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可大家总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使家长的育儿观念与幼儿园同步呢?晓文晓文老师:你好。很高兴能够与你分享一些我的看法。你提的这个问题很重…  相似文献   

16.
赵鸣 《山东教育》2002,(33):9-10
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出现的共性之一就是幼小衔接和幼儿园为小学做准备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起步较晚,至今,许多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儿童入学不适应现象。青岛市市南区自1997年开始在部分幼儿园、小学尝试幼小衔接工作,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过去,我区许多幼儿园未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连续…  相似文献   

17.
苗艺 《贵州教育》2010,(8):19-20
培养幼儿健康愉快的情感,首先应让幼儿有良好的情绪。喜悦、愉快的情绪会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乐于接受和喜欢,对幼儿良好性格形成也将有很好帮助。它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孩子乐意学习,而不愉快的情绪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现在的家长观念变化很大,非常重视情商教育、重视幼儿的情感发展。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初次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害怕、胆怯、不安等消极情绪便油然而生,表现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等。如何使小班幼儿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并喜欢上幼儿园呢?下面我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海芹 《教育科学》2003,19(6):56-57
小班幼儿刚开始入园时哭闹,是家长送孩子入园的一大烦恼。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须紧密配合。家长可轮流送孩子去幼儿园,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良性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幼儿教师要爱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使之尽快克服分离焦虑,融入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07,(9):43-44
朝阳老师:您好!我的孩子马上就要入幼儿园了。我本想让孩子在家附近的一个幼儿园入园,但我的一个明友的孩子本来在这幼儿园好好的,却告知幼儿园的园长,要给自已4岁的孩子转学,理由是不满意这幼儿园不教写字。因此,我原来的想法也动摇了。现在都不知到底该怎样给孩子选幼儿园了。鞠阳老师,您能抽空回答一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是否在幼儿园里安装摄像头的问题,社会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样既能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促进家园共育,又能督促老师的工作,有利于幼儿园的透明化管理;也有人认为这样让老师每天在监控下工作,会徒增很多压力。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